劉春茹
(內蒙古包頭市北方重工第一中學 內蒙古包頭 014030)
被譽為“國球”的乒乓球是一項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運動,它對場地、環境、硬件設施均有著較低的要求。因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特別是中學生。
根據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因材施教。這對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就如何更好、更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乒乓球水平作一些簡要的分析。
青少年學生目前的學習任務教務繁重,課余活動較少,而且單一,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怎樣利用好課余時間,發揮球隊應有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就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為此,本人深入到班級進行調查了解和宣傳,鼓勵有特長的學生加入到球隊。一方面是為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其興趣愛好,提高技能,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
對所招收的新學員,首先要使他們認識乒乓球運動的特點及發展歷史,并逐步增強他們對這項運動的興趣。起始階段,采用做團隊游戲的方式讓隊員產生興趣,使他們感覺到在乒乓球這一運動中有團隊協作取得勝利的成就感。繼而逐步滲透一些乒乓球最基本的技術理念。
激發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可采用下列幾種方法。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課程始終扣緊教材,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如:練習擺速動作時,不一定光用拍子站在球臺前做徒手動作,還可以讓學生三人分成一組,其中兩個人對面定點站立,距離和球臺寬度一樣,然后第三人站中間,進行擺速摸人比賽,對于完成較好的學生予以獎勵與鼓勵。
如:每日進行準備活動時,教練員可以讓一個隊員進行訓練前的演講,內容不限:可以訴說自己訓練的收獲,可以講故事,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議,其他隊員在其演講完之后可以舉手提問。
這是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小、好動、不穩定等等因素來設計和考慮的。他們進入一個專注訓練的狀態需要的時間比較久,通過以上方法可以提升隊員的專注力。
技術動作的標準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以正手位攻球為例:胳膊拉開,小臂稍稍彎曲,大臂成45°夾角,身體重心朝前下方,右肩略低,雙腿與肩同寬,左腳略在前,通過轉腰將小臂收至眉心(大臂不動),若想加大力量,帶上右腿的蹬地力量即可。初學者犯的最多的錯誤是大臂與小臂的銜接配合問題。此外,手法的教學應與步法教學同步進行,手法的合理使用是以步法為基本前提的[1]。
乒乓球運動是一項隔網對抗性很強的技巧性項目。在乒乓球動作技術教學過程中,它包括上肢技術動作、下肢技術動作,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是快速、靈活、變化大、動作技術要求高,為此,對培養學生動作技術準確性、規范性是十分重要的[2]。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這一真理在乒乓球的教學當中也是適用的。同一個教練按照完全一樣的教學步驟所教育出來的隊員,其技術動作也不是完全一樣。作為一名優秀的教練員,應善于發現以及利用這一特點,對隊員進行差異化教學。
差異化教學并不是完全按照球員自身所習慣的方式任由其自有發展,這一過程我們遵循的一條準則就是“球感”。
大部分球類運動,重視的是球感。球感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運動員未來水平的上限。因此,教練員應及時糾正隊員明顯的錯誤技術動作。除此之外,可以利用托球、顛球、技術動作示范、講解、徒手揮拍、懸吊球練習等方法來提高隊員的球感。
由于學生年齡特點的關系,在訓練中一般不要過多指責學生,注意因勢利導,多鼓勵,這樣不易挫傷隊員的自尊心,反而能激發他們的斗志,取得好成績。例如,在安排進行分組比賽的時候,盡量不要把水平相差過大的隊員分在同一組。在隊員因技術動作不規范時,不要當面指責,提出正確的要領,在隊員取得進步時予以公開表揚。
訓練課的依據是教材。因此,在備課前,對于教學大綱所規定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及學生掌握技術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去準備。抓住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類,將所有學生分為三類,一類為技術動作規范、有較強比賽經驗和扎實基本功的隊員,對這部分學生重在鞏固技術要領,提高比賽能力和心理素質;二類為已具備一定的基本功,但比賽能力較差,對這類學生重在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高訓練水平;三類為年齡較小,屬初學的隊員,對這部分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其興趣,將初步的基本技術和步伐要領掌握好,為今后的訓練打好基礎。根據上述不同組別隊員的情況,在備課時各有側重,針對每一個隊員的特點區別對待,注意因材施教。這樣使不同層次的隊員都能在每次課上有所收獲,促進整體水平的提高。
乒乓球是一項個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如何在訓練課上提高隊員的技戰術水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在訓練課上要重視處理好集中訓練和個別輔導的關系,這是帶動整體水平提高的關鍵所在。例如,什么樣的球攻、推、搓、發什么樣的球易于主動進攻。這需要熟悉了解每個隊員的情況。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采取集中訓練輔導的方式,而更多的則是針對不同隊員的特點進行個別輔導。每個隊員的特點、打法都不同,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只有有針對性的輔導才能糾正他們技術的不足。與此同時,也可采用讓大隊員帶小隊員的方式,促進小隊員的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可以使大隊員更好的鞏固自己的技術動作。
初中生心理發育尚未成熟,情緒上波動較大,但凡遇到些不順心的事,便在訓練中表露出來。指導老師應多傾注感情,關心愛護隊員。還要注意有意識的用比賽的方法引導學生加強團結協作。通過訓練,不但要提高隊員的技戰術水平和心理素質,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注重每個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使每個學生都真正的成為一個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當下中學生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教練員應該定期組織隊員間的交流活動。小型茶話會,戶外拓展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對于球員的集體榮譽感的提升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
比較國內外的乒乓球教學,我們很輕易的發現,賽與練在兩種不同的訓練模式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在國內,我們重視基礎技術的訓練以及細節球的處理,一年中比賽的機會較少。而在國外,隊員經常有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參加,通過比賽可以更好的認識到自身技術的缺陷以及技戰術和作戰心理上的不足。最好的辦法就是取長補短,在夯實基礎技術的基礎上多賽、多比,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中學生的水平。
歸根結底,乒乓球運動是一項競技體育項目,是以比賽結果來衡量的。所以,應特別重視每一次比賽機會,不斷激發隊員的競爭意識,培養其榮譽感。但是在實際教學當中,我們要摒棄“唯冠軍論”這一錯誤理念。競技體育的目標是“更高,更快,更強”,我們要追求的是不斷的挑戰自我、提升自己。永不言敗的精神不僅僅體現在賽場上,更體現在日常生活與學習當中。因此,這對于中學生是十分有益的。
總體來說,乒乓球運動是一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運動,中學生處在身體與心智均不成熟的一個階段,一項好的運動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可以磨礪人的意志。從興趣入手,狠抓技術,提高戰術,鍛煉心理素質,使中學生的乒乓球水準得以真正意義上的提高。
[1]趙靜,劉文娟,王慧麗.乒乓球步法教學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11:98-100.
[2]李阿強,侯吉林,段丙正.對乒乓球動作技術教學準確性及規范性的探討[J].雞西大學學報,2001,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