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濤 高揚
(1.撫順市衛生學校體育教研室 遼寧撫順 113006; 2.撫順市衛生學校涉外護理教研室 遼寧撫順 113006)
目前,在中小學教育改革大潮中,各種心理學的理論與中小學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研究較多,創造出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激勵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及研究相對較少。激勵理論是管理心理學的重要理論之一,體育教師在學生面前就是一個領導者,“激勵的本意是激發和鼓勵。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指持續激發人的動機過程。”本研究依據管理心理學中激勵理論和賞識激勵方法,在體育課賞識評價現狀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結合中專體育教學實際,對如何把賞識激勵這種典型的外部動機作用方式,轉化為穩定持久的內部動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練中去,培養健康第一意識,進行了方法探討和教學實驗。在教學中實施賞識激勵,是面對差異、優化教學方法、營造良好課堂心理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是促進學生身心兩方面健康發展的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理念。
查閱有關教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
于2011年11月,對撫順市區5所不同類別學校的1805人進行問卷調查。
對測試數據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
2011年10 月,對我校2011級中專新生3個班165名女生進行800m跑成績監測并存檔,經過統計分析,平均成績無明顯差異。隨機分組,并確定施加因素和實驗方法,定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4月進行教學實驗。對照班:少肯定,多糾正動作;實驗A:注重形成性評價,實施激勵;實驗B:強調達到最高指標。
經過對單選類和多選類10題40個選擇答案的統計分析,得出學生對教師給予及時良好評價的心理需求,了解到賞識評價的現狀,得到賞識評價后產生的應對心理、態度和行為表現。單選類如表1,多選類如表2所示。
認為教師賞識激勵評價很重要,也需要,占25.6%;認為教師賞識激勵評比較重要,也需要,占58.1%。教學實驗結果表明:試驗A班學生因受施加因素影響,感受到激勵,使學、練動機強度不斷加強,成績提高呈非常顯著性,800m跑成績平均提高23S;實驗B班學生受施加因素影響,學、練過程中感到目標高不可攀,雖然有進步,也得不到及時信息反饋,練習興趣降低,因此成績提高不明顯,800m跑成績平均提高15S。對照班學生認為仍然有機會得到激勵性信息反饋,成績提高優于實驗B班,800m跑成績平均提高18S。
5.1.1 學生心理需求和現狀相比較
通過數據統計顯示反差較大(見表1)。這種需求和現狀的反差,必然會影響學生課堂中學、練的積極性和努力程度,并可能在同學之間相互影響產生消極因素。

表1 單選類答案選擇統計

表2 多選類答案選擇統計
5.1.2 學生應對態度積極
對學生得到賞識評價的對應反應(感受、情緒)分析。對學生這種積極良好的應對態度,是保證課堂教學流暢高效的前提,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體現,對教、學、練都有不可估量的直接影響。
5.2.1 語言激勵法
用口頭語言“有進步”、“真棒”等語言和肢體語言,如表情、神態、暗示、擊掌、豎大拇指等,進行及時的信息反饋。
5.2.2 歸因激勵法
引導和幫助學生對成功和失敗進行正確的歸因,是目標難度問題,還是能力程度問題,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并調適。
5.2.3 目標激勵法
設置適合自己的個體任務目標和適合小組、班級的任務目標,使每一個不同層次、不同能力差異的學生有進步,有成功體驗。
5.2.4 期待激勵法
對不同身體素質和不同心理素質的學生,針對性地或明或暗地把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會按照老師的期望指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除了導致更迅速的強化之外,還可能導致更適合的強化”。
5.3.1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盧梭)
體育教學中,合理運用激勵,對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樹立自主體育鍛煉意識,由無趣到有趣,產生興趣,形成習慣,逐漸上升為志趣,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5.3.2 教師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努力學習具有激勵作用
關于教師評價的效果,一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心理學家佩奇,對74個班、2000多名中學生進行的實驗。
5.3.3 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與批評作用
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強化,從而鞏固和提高其成就動機。一般來說,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懲罰更具有激勵的作用。赫洛克曾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也證明了這樣的觀點。
(1)通過調查結果分析顯示,不論哪所中學哪個年級的學生,教學中對學生的賞識評價都運用的比較少。
(2)實施激勵,從更多關注、賞識和期望開始做起。是教師熱愛學生的良好師德和真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溝通、交流并相互強化的過程,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紐帶,其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3)激勵理論在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中專一年級女生800m跑成績,有顯著作用。
(4)激勵是揚學生之長,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有利于把教師的精教和學生的樂學形成教學合力,有利于優化教學方法,使教學進程流暢高效,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揮和潛力的挖掘。
[1]張承芬.教育心理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