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敏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兒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織參與的呼吸道慢性炎癥性疾患[1]。我國五大城市的調查資料顯示,13-14歲學生的發病率為3-5%,兒童發病率高于成人[2]。如果患兒呼吸道炎癥長期控制不良,除引起哮喘反復發作而影響生活質量,增加醫療費用外,最終可導致肺氣腫、肺心病的發生,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3]。加強對支氣管哮喘患兒家屬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采取科學的防治和護理,可以減少支氣管哮喘患兒急性發作次數,使哮喘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1.1 觀察對象:從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選擇在我科住院治療的8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及其家屬,所有住院患兒及家屬均發育正常,神志清楚,無精神疾病。其中,男患兒61例,女19例,月齡12-72個月,平均28.7月,患兒病情較輕者35例,中等者43例,較重者2例,排除神志不清,發育異常患兒。
1.2 分組方法:以不平衡指數最小的原則,將患兒分別分入健康教育組和常規組。操作方法是:將患兒的性別、月齡、病情等因素作為計算不平衡指數的確定因素,按患兒的入院順序分組。首先將最先入院的兩名患兒分別分到健康教育組和常規組,將第三名患兒分別計算作為分入健康教育組及常規組時的不平衡指數,所計算的不平衡指數小的一組即為分入組。將8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患兒以不平衡指數法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常規組各40例。
1.3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健康教育組40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平均月齡28.3±14.3,病情輕16例,中23例,重1例;常規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月齡29.2±15.7,病情輕19例,中20例,重1例。兩組患兒的性別、月齡、病情輕重程度,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兩組間具有可比性。
2.1 常規組宣教方案:患兒住院期間責任護士對家屬進行基礎的護理指導。出院后不再特殊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
2.2 健康教育組宣教方案:患兒住院期間責任護士除對家屬進行基礎的護理指導外,還對家屬予以哮喘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仍定期進行隨訪和健康指導。
2.2.1 健康教育內容:哮喘患兒家庭護理注意事項,哮喘用藥知識;哮喘發病機制、高危因素;哮喘患兒急性發作時家庭霧化吸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
2.2.2 健康教育方法:責任護士對家屬的直接講授法、科室對家屬舉辦哮喘健康教育大課堂、患兒出院后的定期隨訪和健康指導。
2.3 評價指標:兩年后,通過出院記錄和隨訪,比較兩組支氣管哮喘患兒急性發作次數,哮喘控制狀況,及再住院治療情況。
2.3.1 支氣管哮喘患兒急性發作率:出院兩年內急性發作兩次及以上者計算。
2.3.2 哮喘完全控制率:出院兩年內未再發作過哮喘。
2.2.3 再住院治療率:出院后兩年內因哮喘發作再次住院者。
2.4 統計學方法:數值變量用均數、標準差描述,進行t檢驗;分類變量用率和構成比描述,進行X2檢驗和秩和檢驗。

表1 兩組觀察結果比較 n(%)
由表1可見:兩組間的各項觀察指標相互比較結果,出院后患兒哮喘完全控制率、哮喘再次發作率和再住院率兩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X2=12.5、X2=11.3、X2=12.5,P值均<0.01)。健康教育組患兒哮喘完全控制率(95.0%)高于常規組(37.5%);健康教育組患兒哮喘急性發作率(2.5%)低于常規組(32.5%);健康教育組患兒再住院率(2.5%)低于常規組(32.5%)。
哮喘是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慢性反復發作性疾病,給家庭、個人和社會造成經濟和心理負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受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兒童哮喘患病率在持續升高。通過及時正確的干預、治療和護理,哮喘患兒也可以正常地學習、生活和運動的。因此,對支氣管哮喘患兒家屬進行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勢在必行。本研究結果是,通過對家屬進行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使家屬掌握科學的防治和護理,正確護理患兒,可以顯著地提高哮喘患兒疾病的完全控制率,提高其生活質量,減輕患兒痛苦及家庭的經濟負擔。健康教育是低消費,高效益的有效護理教育模式,值得提倡。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2]黃逢敏,趙彩云.系統健康教育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效果[J].貴陽醫學院學報,2009,1.
[3]邱碧秀,賀永杰.健康教育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作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6,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