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文
(西南民族大學 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金融產業集聚的定義。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產業集聚是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部分,是指金融資源與地域條件相協調、配置及組合的空間變化過程,而成為金融密集域,使金融機構向某區域集中而形成金融集聚,它是金融產業發展的產物。
2.特點。一是金融資源地域運動而凝成的地域契合性;二是有“宏觀、中觀、微觀”的層次分布規模和輻射的多層網絡性;三是金融產業量的積累且質的提升的成長遞進性;四是隨其他產業出現集聚的產業共生性;五是多層次金融結合及產業共生的發展復合性。
3.形成模式及發展階段。形成模式兩途徑:即由歷史積累而自發成的模式和政府主導的嵌入模式。金融產業集聚存在著~初期、快速集聚、穩定發展和擴散四個階段性,隨著發展,集聚形成即形成階段,接著在集聚機制作用下,便進入加速階段;往后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金融集聚便形成整體,而發生擴散及輻射和釋放。在時間運行上是區域經濟由低向高級進程,在金融產業上呈“S波浪型”表現。
1.金融集聚通過效應促經濟增長
(1)規模效應。一是節約周轉資金,提供融投資。二是提高市場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及風險。三是金融機構的合作與產業共享。隨著發展,金融業趨向于金融中心總部的集聚,得以發展與共享而成規模效應。
(2)擴散效應。區域經濟增長動力源于金融集聚擴散,集聚向內產生規模還會對外而形成輻射,通過“涓流效應”及“極化效應”最初階段擴大區域金融差異,但在較長時間的市場條件,涓流效應就會縮小區域金融差異。
(3)知識溢出效應。金融集聚首先有助激活集群內部的緘默性知識,促進金融集聚企業的外部知識內部化;增加集聚內部知識量而加速金融知識溢出。
2.金融集聚是經金融的功能而促進經濟增長
(1)集聚儲蓄效應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集聚的儲蓄它是把零散的儲蓄資本而轉為投資。它造出各種工具來提高資產流動性,集聚儲蓄加快資源的配置。而集聚資金能夠對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而推動技術的創新。
(2)資源配置功能推進區域經濟的增長。金融集聚促金融中介得到信息而降低成本,從而資本配置充足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同時金融集聚贏得金融體系能夠有投資機會從而為其提供融資。
(3)公司的體制加快區域經濟的增長。金融的合約和市場及中介服務等,資源的集聚會降了監督的人員、降低了企業治理的相關成本,因此促進經濟的增長。
(4)風險管理加快區域經濟的增長。某高收益項目要求長期的資本,而儲蓄者并不愿拋下儲蓄的控制權,金融企業促進該投資成功現實。又經消除其流動風險,高收益項目的投資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1.區位熵的定義
定理公式:Q=S/P,公式中的Q是區域的經濟區位熵,當Q大于1,表示明區域經濟于全國經濟是屬于發達的地區,反之則是欠發達的地區;當Q越大,表示區域的經濟水平是越高,否則發展水平是越低。S及P分別為這個地區GDP及人口總數占有全國的比重。從定義思路看:若該地區產業集聚程度越較高,那么它地區及其集聚化產業規模也就越大,并大于這個區域的其他產業水平,故集聚化程度高的產業表現出更高的區域經濟水平。
2.以廣西金融產業集聚的區位熵分析為例
由于區位熵的表達結合廣西各市銀行金融產業集聚的情況,來分析廣西各市的銀行金融產業集聚程度。銀行業集聚區位熵計算公式:,式中的Si表示i城市的銀行的存款余額數量,Pi表示i城市的人口數,P表示全區總人口量,S表示全區儲蓄總數量。

表1 -1:2010-2011年廣西各市銀行集聚區位熵值表
上表表明:南寧、柳州、北海、防城港和桂林的銀行金融集聚的區位熵值均大于1,說明集聚程度均較高,而其他的值均小于1的,且均維持在0.6幅度,表示這些城市的集聚程度是均低。
1.積極營造區域金融良性的互動機制。強化區域金融產業鏈,推進區域金融競爭實力;增強集聚地金融機構的合作及配置資源。加強集聚地金融機構整合,鼓勵金融機構跨地方綜合經營,來提升人力和信息及資源有效率。
2.整合區域的金融資源及優化建設。推動資源的聚集與整合,通過開放性金融體系,加快金融資源向周邊地區的輻射;合理構建多層次的金融中心體系,以共同發揮集聚和輻射能力。
3.推進區域金融合作及增強金融輻射功能。首先應建立區域各類金融機構間的信息系統合作平臺。其次建立高效的金融中介機構,提高區域內金融信息化。最后建好政府監管信息交流機制,而在決策層上更強化信息溝通及金融合作。
[1]黃解宇.金融集聚研究綜述[J].工業技術經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