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國剛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由電氣時代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人們對信息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擁有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和掌握應用技術的“T”型人才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對大學生來說,計算機應用能力也是知識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育是大勢所趨。目前,高校計算機課程主要是針對于軟件、硬件的基礎性教育,目的是使學生發揮其專業優勢,提高其應用開發能力。《計算機文化基礎》是大學生計算機學習的基礎性課程,對提高其計算機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進行計算機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筆者將從計算機教學的目標、內容、模式和考試手段等方面來探討,以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速度。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大學生應深刻理解和掌握計算機文化基礎。當今社會,雖然高校都將計算機設為公共基礎課程,但很多高校對開設課程的目標意識模糊。計算機課程的目的是,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滲透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中,然后將兩者相結合,進而應用到實踐中,培養應用性人才,為其日后的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但在現實教學活動中,一些高校并沒有這樣考慮,也沒有告訴學生學習計算機這門課程的原因及其重要的社會實踐意義,使學生學習意識淡薄。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信息文化和修養,而不同于小學和中學所學的信息技術。該門課程不僅使大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深了解,而且很多程度提高了大學生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大學生可以很好的利用計算機解決專業中所遇到了困難與麻煩。
任務驅動教學不僅充分體現了計算機教學顯著的特點,同時有利于塑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與傳統的教學有著本質性的區別,它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奠基?!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主要是在教師的組織領導和學生的積極配合下進行的,在其過程中教師會運用一定的情境協作、會話的方式,以此提高學生們的創造性,最終達到學生準確的掌握所學新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建構不僅是對已有經驗的改革,同時也是對所學新知識意義的建構。這種方法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也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層次的專業化的人才。
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我國仍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落后的教學方式很難適應順應社會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無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經行積極有效的引發與指導,使學生處于被動位置,思維受到束縛,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批判精神的發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要特點就是注重實踐。它的提出順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因為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注重實踐理論的實施,使學生將理論基礎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向應用性人才發展。在計算機學習的課程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學生適應能力加強。
考試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標準,但現在,考試日益重視理論知識的,變得死板而呆滯,大大降低學生學習興趣,使考試成為學生厭惡的代名詞,可見,對考試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正確的考核方式應該是平時考試與期末考試的綜合。平時成績以實踐性操作的考核為主,期末考試則是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考核。例如,在平時教學中,應合理利用小測試來對學生這一部分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具體到計算機教學內容上,對Word進行測試時,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獨立自主的編輯排版一份“主題活動”文件;對Excel進行測試時,要求學生以自己的認識閱歷為基礎,將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結合起來,創編連貫、敘事性強的幻燈片。平時成績是以實踐操作水平為基礎的,在打分過程中,應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激發學生對考試的熱情,營造一種愉快的氛圍,考試成績也會得到提高。在期末考試時,務必充分計算機考試系統,通過客觀題與操作題對學生進行考察,以衡量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辦公軟件、INTERNET等操作性活動的應用能力。期末考試的評分以系統自動閱卷和人工閱卷為基礎,得到相對符合學生實際的分數,最后將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綜合考慮,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評定。平時考試與期末考試結合來評定學生學習成果,這種考試方式是計算機教學改革的一大創舉,它的實施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一是,考試方法的改革,降低學生考試壓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學習質量顯著性提升。二是,老師對課堂組織也得心應手,有力的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如今,社會的發展趨于現代化、高科技化,各個領域都需要計算機應用性人才。一個學生的素質與能力的高低,在很多程度上是受對計算機應用程度的影響。一個學校要想站穩腳,在同行中成為佼佼者,提高本學校的競爭力勢在必行,大量培養優秀的高素質人才。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隨著實際的發展做出相應的改變,對基礎文化知識不斷進行適當的改革。這門課程的教學活動,一定要堅持學生利益優先考慮的原則,對學生的教學內容要與市場接軌,緊跟時代的腳步。要想推動本科院校的快速、全面發展,學校就應與時俱進,僅僅把握時代的氣息。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內容等各個方面,著眼于國內外變革,從自身出發,不斷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