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
(中國石油大學體育教學部 山東青島 266555)
廣義的戶外運動一般是指在非人工的自然環境中的空間位移;狹義的戶外運動一般指在自然場地(非專用場地)開展的體育活動,但目前來看,仍然沒有形成公認的統一定義。由此,本文整合多種觀點,定義戶外運動:戶外運動是指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以滿足人們戶外、娛樂需要為主要價值取向,在人能夠自主支配的時間中,以運動為主要內容和手段,以讓人們身心放松、獲得舒暢情感心理體驗、發現和完善自我、提高生活質量等為主要目標,是一種既包括人們親身參與的各種戶外體育活動,又包含人們出于對戶外運動的興趣而進行的欣賞競技體育比賽行為的社會活動形式。
為理清當今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現實狀況,通過在我國十幾所本科重點院校進行問卷調查及專家訪談,了解了當代大學生業余閑暇時間的情況、參與戶外運動的動機、對于運動項目的選擇以及鍛煉的內容、形式、頻度、場所及其戶外運動的消費結構。通過對反饋信息的整理和歸納,如今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大部分高校現有的體育健身類基礎設施和體育場地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進行戶外運動的需求,這對當代大學生戶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是一種制約。(2)由于缺乏高水平戶外運動人才的指導,并且普遍缺乏良好的管理和服務,限制了當代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積極性和質量。(3)當代大學生戶外運動帶有自主參與、靈活選擇、聯系社會、娛樂性強的特點,缺乏正規系統的計劃指導。(4)當代大學生的業余閑暇時間很多都用來上網沖浪,進行戶外運動及體育鍛煉的時間相對來說不高。(5)對于體育消費,則存在著總體消費水平較低、消費結構不夠合理的情況。并且大致以實物消費為主,花在觀賞、參與上的體育消費并不多。
由上文進行分析,易知導致當代大學生參與戶外運動的情況不容樂觀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經過歸納,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從外因上說,第一,部分高校體育氛圍存在一些問題以及場地和器材的限制,影響了當代大學生戶外運動的發展;第二,我們對于戶外運動組織的管理欠缺也是一個方面;第三,大眾傳媒和網絡的發展也影響了大學生進行戶外運動的時間;第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氣候原因等等。
(2)從內因來看,很多受訪者表示對體育鍛煉,尤其是戶外運動的興趣還是很濃的,但是普遍缺乏系統的價值觀指導,沒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因此體育技能水平也相對較低。
當代大學生戶外運動服務體系的宗旨是發揮當代大學生的獨特個性,提高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展,提高其體育鍛煉能力和戶外生活質量,從而進一步傳播和發揚戶外運動文化。
3.2.1 多樣化
所謂痕跡(trace)是指事物存在或事情發生后留下的標記或印跡[1]。痕跡管理(Managemen By Marks MBM),顧名思義,就是要把所有的管理都體現于痕跡,把工作的每一個步驟都留有痕跡,即使是小小的一個環節都要留有痕跡,以便以后有證可查[2]。痕跡管理就是在各種管理工作過程中,從時間和管理內容方面。留下無間隙或無空白、死角的縝密的工作記錄,包括交接班記錄和相關活動的證據[3]。
在該體系的組織下,戶外運動除了包含個體的體育鍛煉外,還有對體育理論的研討、聆聽體育知識講座、觀看現場競技比賽及實際操作體育比賽等,從而既豐富了大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了體育欣賞能力,又增加參與戶外運動的興趣。
3.2.2 靈活化
著圍繞宗旨,靈活安排的原則組織體育活動。堅持傳播戶外文化,創造戶外運動氣氛的主題的同時,又不拘一格,積極利用新媒體進行網絡宣傳等。
3.2.3 實效化和人格化
本著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宗旨,根據個人的特點打造富有趣味的個性化網頁來吸引大學生的興趣,使更多的人參與到戶外運動中來,為戶外運動文化的發展和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當代大學生戶外運動服務體系是一個以營造良好的大學生戶外運動校園環境,保障和提高當代大學生戶外運動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為目標,在各種相關的國家政策條例、教育部及各高校相應的規定下對大學生戶外運動提供的一系列服務的總稱。其根本目的是把當代大學生戶外運動的多種影響因素綜合為一個管理規范、資源豐富、效益最大的體系系統,發展校園戶外文化,最終實現學校與大學生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通過整合我國大學生發展戶外運動的狀況和國外最新的理論實踐成果,同時參考各類已發表的相關獻資料,從高校學生服務組織的內容和層次上構建了當代大學生戶外運動服務體系的主要框架。主要有以下幾個子體系:(1)組織管理體系;(2)條件支持體系;(3)監測評估體系;(4)研究創新體系。表面上看,這幾個體系互不相關,但其實是相輔相成,互相關聯的。
3.4.1 組織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高校的戶外體育活動一般是高校體委牽頭,學生組織及校團委負責具體實施的方式進行的。現有的組織體系具有協調性好、整合度高等優點,保障了當代大學生戶外活動的頻率和質量。
取得良好的戶外運動健身效果需要科學的指導。對于當代大學生中存在的戶外認識誤區以及戶外運動概念模糊等問題,作為一個成熟的體系應當具備妥善的解決方略。比如在單一的運動訓練的同時加入研討講座等具備理論性和現場比賽有實踐性的內容,這也是我們的組織管理者必須要考慮的。
3.4.2 條件支持體系
所謂條件支持,必然包括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支持,這是保證體系正常運轉的前提和基礎。硬件上,比如投入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培育高水平體育人才等。這里主要強調“軟實力”的建設:首先,應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其次,應利用多媒體尤其是新興網絡媒體進行輿論宣傳;除此之外,本文擬建立戶外運動咨詢體系。
大學生休閑體育咨詢體系的主要功能是:(1)在對學生進行體質測驗,并定期進行戶外活動的基礎上,定期或不定期與專業人士組成小分隊對不同體質的學生進行綜合的健康評價,尋找最適合的健身方式,開發新型的健身鍛煉方式,更好的為學生服務。(2)建立健全專家咨詢體制,對于不同的學生個體狀況開出與之相符合的運動負荷,并提供最合適的健身方式。
3.4.3 監測評估體系
監測評估是戶外運動服務體系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建議組成“質量檢測與評估小組”等的形式,對大學生戶外運動服務體系的各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除此之外,在如今的信息社會大背景下,建立健全一個方便快捷的信息網絡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學校提供的公共網絡服務理應提供充足迅捷的戶外運動信息,滿足這類學生進行戶外運動咨詢等需要,從而將戶外運動體系上升到信息化的層次和水平,更好的發展戶外文化。
3.4.4 研究創新體系
大學生戶外運動服務體系應努力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們的需求,而為了達到這一點,必須建立一個戶外運動的研究創新體系,由優秀的專業人才組成,以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戶外運動了解多少、有何行動以及某些特殊人群的戶外需求等。同時,還應與同學們保持溝通,對體系不斷進行研究改進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1)應當特別重視大學生對戶外運動的需求,特別是帶有個人代表性的需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是本體系追求的目標之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加以落實。
(2)學校各領導層是否重視、是否推行是大學生戶外運動服務體系能否正常實施的重要因素。對此,高校各領導應首先理解本體系的現實意義,樹立起培養大學生戶外意識的觀念,并加強網絡媒體的宣傳力度,推動校園戶外文化建設。
(3)對于部分地區發展不平衡、社會經濟條件不成熟的情況,本文認為可以與本地院校以及廣場社區聯合,共享專業人才和機械設施,從而保障大學生戶外運動的順利開展。此外,體育學院(部系室)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開設與戶外運動相關的專業或課程,為時代發展培養更加優秀的戶外運動人才。
(4)應充分調動各高校體育教師和醫務人員的參與積極性,發揮各自優勢,創新戶外運動方式,加大對戶外運動的科研力度,吸引更多人才參與,從而為體系的運行和決策提供支持和保障。
[1]陳小蓉,鄧星華.學校學生余暇體育管理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0(3):50-51.
[2]劉華平.21世紀初的中國戶外運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