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
(鹽亭城關中學 四川鹽亭 621600)
初中是人生成長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它不但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決定學生命運的轉折點。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教學面臨中考升學的沉重壓力,導致部分學科一直以來不被學校重視,體育課就是其中之一。體育課是培養學生毅志力,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增進自身身體健康的重要課程,是終身體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體現。
俗話說:衡量一所學校強弱不僅僅在于升學率(重點線),評判一位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僅僅在于考試成績,但事實上,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一直是全社會和各學校管理者的指揮棒,這種觀點在農村尤其突出,考得好的學校既得名又得利。在這種強勢壓力下,學校管理者不得不狠抓升學率,抓廣大教師的考試業績。在重考試成績的指揮棒下,初中體育課教學就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了。初中體育教師也就成了副科教師,甚至在學校被人瞧不起,一切好事都輪不到他們頭上。這就嚴重抑制了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興趣,他們也就敷衍了事,更談不上花心思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有益的鍛煉。久而久之,在學生的眼里,初中體育課就是玩的代名詞。再加上一些其他課程老師為了考試出成績,不惜大量占用初中體育課的時間。所以,在不少農村中學,初中體育甚至到了名存實亡,體育課也只出現在課表上的嚴峻處境。
長期以來,初中體育課教學成為大多數偏遠地區學校升學率的“犧牲品”。在當今社會,升學率是每一個學校在教學競爭中最有利的證據。除此之外,據調查了解,很多家長一方面崇拜像劉翔、姚明這樣的體育明星;另一方面卻不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認為搞體育“出息不大”或“沒出息”。由于受這些觀念的制約,也給學校體育的管理和發展帶來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難發揮學校體育的各種功能和作用。體育學科的教學特點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體鍛煉與增強體質的教育功能,其他學科只能具備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備后一個功能。體育具有多功能的特點,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不少人,包括相當一部分領導者,認為體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樂樂,而沒有從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高度和深度去認識,以犧牲學生身體健康和體育課教學為升學率“買單”。
當前,有不少學校的初中體育課教學都采用了“放羊式教學”。所謂“放羊式教學”,在學校體育界早有定論。長期以來大部分體育學者把某些不負責任的體育教師不備課、不寫教案、上課集合后讓學生自己活動,教師撒手不管的教學現象,稱之為“放羊式教學”。最具典型的就是大家所熟悉“一個哨子兩個球,教師學生都自由”的體育課,也正是因為體育教師職業道德觀念單薄這一因素才導致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觀念缺乏,對體育教學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不可否認,由于“放羊式教學”的因素不可避免帶來了學生身體素質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體育課的。
初中體育課教學在學校教育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思想下,長期處于一個“頹廢”的階段,嚴重打擊了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興趣和積極性,也使得初中體育課教學在學生心目中形若恍惚,從而導致初中體育課教學依舊被大多數初中學校所輕視,此外,我國傳統的家庭觀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初中體育課教學的發展。中國家庭對孩子的期望甚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家長的傳統心理。希望孩子成名成家,榮宗耀祖。這實際上是一種自私狹隘的家庭教育觀。在這種家庭觀念的背景下,家長的目光必然集中到升學率高的名牌高中學校,于是升學率越高的學校越能得到家長的擁護,在升學率的壓力下,補課、做不完的家庭作業、考試等等,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連最起碼的體育鍛煉時間也沒有。并且,家長為了孩子心甘情愿地把大把鈔票送進這樣的學校,當學校看到有利可圖,也必然更下工夫,于是形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應試教育循環。其他初中學校為了生源、為了金錢,當然也不得不向這樣的學校看齊,正是由于家長的悄然推動,整個社會就形成了向升學率高的學校看齊的特有現象。
在初中體育課教學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同樣應重視學生體育愛好和興趣的培養,使之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潛力和樂趣,以良好的教學形式,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并把穩定的興趣培養為自我鍛煉的習慣,使學生學有所得,受益終身。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加強體育基本知識教學,開闊學生視野,教會學生運用知識技能的方法及科學的健身方法,增強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人生態度上,都得到熏陶和升華,讓初中體育課教學活動不再是單純的體質體能教學,而是成為了一個培養綜合能力的新課堂。此外,初中體育教師還應當在體育課教學中多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頑強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質及堅強的意志,發展他們的想象思維和創造能力;要指導幫助初中學生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培養他們自尊、自愛、自信。
我們常說現在的學生是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究其原因:喜歡體育,體育自由、激情、奔放,能體現運動樂趣,享受成功喜悅。但不喜歡體育課是因為教學內容枯燥,脫離生活實際,教學方法死板、單一,教師專制主義,家長式管理。而現行的體育教學方式方法都是比較單一的,只是為了學生掌握某一技術,組織形式單調,學生對體育課上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普通沒有學會,沒有深刻的運動體驗。學不會必然沒有興趣,學不會必然不悅,最終導致學生厭倦體育課,不愿上體育課。對學生比較喜歡的項目,我們可以因勢利導,介紹其比賽規則、比賽方法,提高欣賞比賽的樂趣,把吸引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此外,要摒棄原有的不負責任的“放羊式”教學,真正認真對待體育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體育課的價值,并逐步扭轉學生、教學管理者、家長們對體育課的偏見與誤解。
如何在初中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一直以來都是各學校領導討論的熱門話題。其實,有關體育鍛煉對促進學習效果的經典理論就是“7+1>8”理論,我們應該深入領會并實踐運用“7+1>8”理論。即在每天大概7小時學習之余進行1小時體育鍛煉,最終得到的學習效果卻明顯大于8小時的學習。該理論的原理是:在煩悶的學習生活中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是提高學習效率最為關鍵的一點。每天沉重的學習負擔和考試壓力是必讓學生感到煩悶與不安,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效率。體育作為一門素質教育學科,它能夠很好的調節人的正常情緒,讓參與者時刻保持著身心健康,心情愉快。人的各種情緒都是人的各種需要與外界關系的反應。如果需要得到了滿足,就產生積極的情緒;如果需要得不到滿足,就產生消極的情緒。當學生在生活或學習當中受到挫折時,情緒就會不穩定從而影響個人的正常學習生活和效率。進行體育鍛煉是一種宣泄不良情緒的有效途徑,其意義在于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必然要接觸很多的人,比如:體育老師、搭檔、對手、旁觀的學生等,體育活動中的這種人際交往,有助于情緒的調節,也有助于學生之間對學習經驗的交流和困難問題的探討。如此一來,學生即鍛煉了身體,又能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學習效率也將大幅度提高。
當前我國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形的重要時期,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應試教育思想和制度根深蒂固,堅不可摧,素質教育還未完全落實到實處。初中體育課教學處于“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抓起來不要”的被動狀態,初中體育課也被稱為學校升學率的“犧牲品”,正確處理初中體育課教學與升學率之間的關系以及正確把握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下初中體育課教學的發展方向,更新辦學思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胡家會,董紹峰.實施素質教育與中小學的辦學思想[J].基礎教育研究,2000(5).
[2]林高宇.中學體育教學中的“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J].瓊州大學學報,2002(6).
[3]張澤彬.淺談現時初中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EB/OL].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2009(11).
[4]譚文輝,肖飛.高校體育“科學放羊式教學”的辯證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0(2).
[5]高原,劉杰.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J].體育文史,2000(3).
[6]許向軍.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學校體育,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