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琴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興奮劑是競技體育中歷史的、自然的和人為的不公平的產物,也是體育異化和科學化的怪胎。它是破壞奧運理想的魔鬼,使用興奮劑是體育越軌行為的一種典型,興奮劑之所以在競技體育中泛濫,有著復雜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說是受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的驅動。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高科技的越軌手段層出不窮,使反興奮劑工作越來越難。
利用圖書館、電子網絡查閱大量有關體育越軌行為的文獻資料以及各類與興奮劑相關的研究資料。
運用邏輯分析法對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深一步的研究與分析。通過判斷推理的邏輯思維過程對研究所得到的觀點進行論證,對使用興奮劑的動因進行邏輯分析。
越軌行為是破壞規范或違反群體與社會期望的行為。它包含了違背可能會以及不會正式轉化成為法律的團體規范,這是一個廣泛而復雜的概念。體育越軌行為就是指在體育領域里的成員(個體、群體、組織)偏離和違背現存體育規范和標準的行為。
興奮劑(doping)是刺激人體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興奮從而提高機能狀態的藥物,泛指在體育運動中因違反體育道德和醫學道德而使用被國際體育組織禁用的藥物和方法。從社會學角度看,使用興奮劑屬于體育越軌行為的范疇,是指運動員違背正常的體育道德規范,為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而采取的非正當手段。
體育越軌行為不是一種簡單的生物本能反射行為,也不是外界刺激促成的簡單反應聯結。行為的主體是人,如果說使用興奮劑的動因是由于外界金錢、名利的誘惑或者是人們為了取得更高成績而采取的某種手段,那為什么處于相同誘惑環境下的其他個體沒有產生偏離行為。因此主要原因還應歸結為人本身,所有行為的發出都是人的大腦接收一定刺激之后,從而發送信號,使肌肉發生某一行為。
早在公元前600年,古羅馬的斗士就曾使用刺激劑藥物,一直到現在興奮劑從最初的刺激劑、麻醉劑等藥物逐步發展到血液興奮劑、基因興奮劑。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各種新型的藥物及技術還會不斷的被聰明的人類研發出來。而作為一種體育越軌行為,人們為何對此如此容忍。國家確實也采取的許多措施來制止興奮劑的使用,反興奮劑的策略也不斷完善。但所作的一切貌似都不是制止該行為的根源。
在商品經濟時代,人們越來越關注地位和名譽,人們把目光只投向第一名,就像人們關注中國足球只關注是否進球、是否晉級或者是否有希望沖出亞洲。卻無人去關注中國足球運動員也為自己的事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與時間。但這些永遠都不能成為關注的焦點。運動員一旦成為奧運會、某項大賽的冠軍或者破了紀錄,他的名譽、地位、金錢便隨之而來。而那些同樣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努力的運動員卻無人理睬。所以現實的壓迫、金錢的誘惑使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越軌行為。
還有一部分教練員或運動員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有好多國家的運動員都在使用興奮劑也沒有被查出,為了自己不吃虧,也走上了鋌而走險的道路。因為同樣的運動水平,如果我們不使用就會吃虧,在這種心態的作用下,人們那種本性就暴露出來,就有意無意的放縱、鼓勵、遮掩運動員使用興奮劑。
興奮劑作為一種方便快捷的藥物,可以使人類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自己的目的,是人類提升自身運動能力的手段之一。即使人們知道使用興奮劑會帶來一定的身體危害,甚至會導致死亡。但由于外界帶來的壓力,使人們產生求勝的心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從心理學角度,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運動員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社交需求之后,作為一名運動員,在賽場上受人敬仰、被人肯定、實現自我價值是他們更高的需求。在正常能力范圍內不能達到這一目的時,就會產生越軌的想法。
古代西方思想家德謨克利特曾提出:人之所以作惡是由于不能節制欲望。柏拉圖也認為:人的靈魂里有一個較好的成份和一個較壞的成份。這里就涉及到人的本性與理性的問題,就該問題許多學者對此有很多看法。就我個人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貪婪的,人出生之后就會索取,當他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他會做出與他年齡相符的某些舉動來發泄他的不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受到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教育之后會變得理性,通過后天的習得,他知道有選擇性的去做對的事。所以同樣是金錢與名利的誘惑,當好的成份控制壞的成份時,個體就不會產生偏離行為。相反,壞的成份居多,人便完全受自己的欲望支配行事,就寧愿冒著生命危險也要達到自己的目標。
美國學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蘭西斯·C·瓦克斯勒著的《越軌社會學概論》一書中,他們設想了一只形象的“漏斗”,上大下小,其中盛滿了各種可能的定義。從上至下,定義的范疇疆域順序縮小。他們將漏斗分為不同的層次,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越軌行為的范疇是根據“軌”而變的。由于對“軌”的理解是因人、因時、因地而千變萬化的,因此必須從具體的研究需要出發加以清晰界定,否則不僅某項具體研究會有失偏頗,而且不同研究之間也會喪失可以比較的平臺。
在同一領域中,由于個體的差異,導致運動員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面對同伴之間的競爭,殘酷的社會現實以及“贏者通吃”現象的存在,使二、三線的運動員的產生了不平衡心理。他就會尋求各種途徑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產生的越軌意向。越軌行為是越軌心理外化的結果。越軌意向是指個體在越軌認識的指導下產生的對現實社會事物的情感、態度以及行為意圖或動機。運動員在看到同伴取得成績實現自我時,嫉妒的心理就會驅使他產生越軌行為。
服用興奮劑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甚至死亡。如果被查出使用興奮劑還會被禁賽,取消取得的成績與榮譽。但大多數運動員就是在明知道后果嚴重的情況下,還是選擇服用興奮劑,在利益的光環下,被自己的欲望驅使,他們被理想中的結果沖昏了頭腦、失去理智,為了成功他們不惜付出一切代價拓寬自己心中的“軌道”,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容忍的范圍之內。
這里談的體育受眾群體主要是指觀看體育賽事的觀眾。在各類賽事中經常會出現觀眾鬧事的行為,尤其在足球比賽中顯而易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壓力無形中增加,閑暇之余人們多會選擇以足球、籃球等對抗性節目發泄自己的不滿,因此大量的球迷越軌事件發生。他們會把生活中的不滿帶到比賽場地,可能是裁判員的執法能力不足、道德的缺失或是自己支持的球隊令自己不滿等等因素,都可能成為球迷爆發的導火線。他們來到現場,不僅帶來自己的眼睛,還帶來了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挫折、不幸與痛苦。他們內心極度的不平衡需要找到一個釋放的窗口,而球場的看臺則是他們可以大喊大叫而不受指責的最佳選擇地點。在這樣一個由陌生人組成的群體中,大家都是“匿名”的,會讓人不自覺產生一種安全的心理體驗。因此種種的有利條件使人們不自覺就產生了越軌行為。
各種不同的社會問題都會以不同方式影響著這個社會,體育領域無疑也是一個小社會,體育越軌行為作為一種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也必將影響著體育的發展。如今已有許多學者就體育越軌行為從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做了深入的研究,也對不同人群做了相關了解。體育越軌行為的存在是必然的,那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減少體育中的失調和矛盾,歸結到最后還應該從“整體人”出發,任何一個行為的發生都來自于人,因此建議以后的研究應更關心個體自主意志的作用,把“行為”和“人”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以便從根本上找出應對體育越軌行為的有效策略。
[1]李繼剛.體育越軌行為研究綜述[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6).
[2]周秀軍,毛志晨.我國足球賽場球迷越軌行為分級及趨勢探析[J].體育與科學,2011,32(6).
[3]易劍東,余俊明.論興奮劑產生和泛濫心理學的社會心理根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