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江陰 2144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體育運動作為衡量一國國力的重要標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可以說,從一定程度上講,社會發展的情況決定了其體育的發展現狀,也就是說社會生產方式與發展同體育文化的發展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從歷史發展來看,社會本身即是一個艱苦、長期的發展過程,因此體育文化的發展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隨著歷史的變化不斷發生演變。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同地域、民族的體育文化由于受到的影響因素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體育文化模式。而伴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我國體育文化在長期的傳播與交流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其源于古羅馬、古希臘為代表的西方競技思想的體育文化存在著一種互補與突出相融合的矛盾。在當前這個特殊的時期,分析西方競技性體育文化與我國傳統的民族體育文化的對立與統一就一定會廣泛引起廣大業內人士及體育愛好者的關注,本文將圍繞這一課題進行具體剖析,以期于不斷完善我國民族體育文化,增強全體人民的體育文化意識,提高全民體育水平,增強國際間的文化合作力度,促進全球體育事業共同發展[1]。
西方競技體育文化同我國傳統民族文化是當前世界文化體系當中的兩個重要的體系,它們與歷史發展同步,雖然才者分屬于不同的兩個體系,但從整體上來講,二者的關系是并列且平等的。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及世界貿易往來不斷加劇,國際間的合作及交流變得更為頻繁。在近代中國史中,由于廣大西方列強的不斷對外侵略擴張(這當中我國是最為主要的陣地之一),從而使得西方競技體育文化同我國傳統民族文化開始處于正面交鋒之狀,且這種斗爭與沖突在不斷加大。因為這兩種文化存在的環境與文化本體的差異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層面。
首先,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文化來源于五行、八卦、陰陽、天人合一等理論當中,與此相反,西方競技體育文化大多與其哲學發展相一致,遵循的是外在分析,側重于在自然斗爭指導之下的發展與形成;西方競技體育文化是現代醫學、科學實驗等相關科學的綜合運用,而我國民族傳統的體育文化偏向于重視自然和諧與人體自身先天性的統一性;西方競技體育文化崇尚的是形體美與陽剛力量,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則更加注重抽象、內涵、節奏等方面的美感。
其次,以競技為最終目的的西方體育文化的發展方向是運動的健美性、公開性、驚險性與競爭性,并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育系統,它非常注重人體自身的全面發展,卻對在競爭過程當中的道德因素較為忽視,從整體上來看,以競技為目的的西方體育文化它過份強調了一種冒險與激進;與西方競技體育文化有所不同,禮儀性、表演性、娛樂性一貫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方向,它將個人修養擺在了重要位置,削弱了長期存在于體育運動當中的競爭性,形成了以追求長壽、健康為主要目的且具有一定內斂性格的體育模式[2]。
最后,西方競技體育文化將其側重點歸結于體格之上,從體育層面上來講,它提倡的是從人體體格的培養,通過不斷的肌肉運動,進而實現形體塑造,來幫助達成理想人生;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則是通過體育鍛煉,達到由表及里、以外達內之效,進而塑造出理想人格,它實則是一種人格傾向的表達。
一般而言,豐厚的歷史積淀、濃郁的人文氣息,才能孕育出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它的發展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交融、變異、選擇、積累的過程。它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社會存在,因此西方競技性體育文化在同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融匯的同時,也勢必都會吸取各自文化理念當中較為精華的部分。它們之間的互補,認為最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在長期的發展與整合過程當中,西方競爭理念已逐漸被東方國家所認同,我國傳統的養生理論也不斷被西方國家所接受。從實際情況來看,現代社會發展與西方競技體育當中所突顯的競爭理念存在一定的吻合性,因而這種觀念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也慢慢被接受與認可,進而運用到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當中。蘊藏于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當中的健康觀、生命觀以及與此相匹配的保健體育當中包含了豐富的人體科學內容,可以對人民各類保健活動可以進行科學指導,因此它也正慢慢走入西方國家視線當中。
第二,二者對其優秀的運動項目都有所移植,比如來源于西方國家的足球、籃球等項目早已被國家所接受,受到廣大民眾一致擁戴,而我國傳統的武術、氣功等項目還不能開始逐漸西化,打破了傳統西方競技體育一支獨大的局面,為體育文化提供了更多選擇,提高了其多樣性與豐富性。
第三,都有對倫理及道德觀層面上的追求。
由于歷史發展與思想觀念的差異,西方競技性體育文化同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二者并不是一個整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既有整合也有矛盾,但這些矛盾的存在卻具有不尋常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矛盾可以維系不同體育文化的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上在發展過程當中唯一從不曾中斷的文化,這與頻繁的外部、內部交流有著密不可分的作用。雖然西方競技性體育文化同我國傳統的體育文化間的交流時間還不長,但由于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因而二者定會不斷的磨合與碰撞,二者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可吸取精華,因而可不斷拓寬其自身發展的空間范圍與領域。
其次,矛盾可調節不同區域間的體育事業發展,保持體育發展分布均衡化。社會發展的不同與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得不同區域間的文化事業發展也不平衡。而存在于不同地區域間的發展矛盾則可有效調節這一現象,它的方式表達在于吸取對方教訓及經驗,融合對方發展精華,相互補充。二者只有存在著沖突與互補的現象,才有相互影響的可能,西方與東方的體育對話不僅是二者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可以不斷豐富世界體育體系的形式與手段,拓展體育結構及功能的外延。
綜上所述,西方競技性體育文化同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的關系存在互補也存在一定的沖突,在其各自的發展中,不僅會從不同程度上改變各自傳統的體育屬性,而且由于二者在某些方面的契合還會產生不同類型的體育文化,引發體育文化變遷。此外,由于西方競技性體育文化同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在發展的層次及水平上存在著巨大差別,從而導致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在發展的過程當中會受到巨大沖擊,當此之時,為了更好地適應這種體育文化的沖突,我國傳統民族體育文化有必要做出一定的調整,確保其發展與西方體育文化當中的精髓部分相契合,找尋到二者發展的共同點、相似點,加大吸取西方競技性體育文化中較為科學的部分同時還要大力推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建設的力度,唯有如此才能減少因西方競技體育文化沖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確保我國體育文化的發展可以平穩、健康。
[1] 王智慧.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體育文化實力的維度解析與提升路徑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1(4).
[2] 姜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化與弱競技化研究——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為例[J].湖北體育科技,2012(6).
[3] 姜廣義.試論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輸出的新路徑——孔子學院策略[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