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超
(山西師范大學大學體育學院 山西臨汾 041000)
隨著籃球運動的不斷發展,籃球比賽和相應的經濟活動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比賽更加激烈,競技性也更強,觀眾也許十分滿意,但是對于運動員來說,其在比賽場上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如果心理素質不過關,會影響自身水平的發揮,進而可能導致比賽的失利或敗北。特別是在雙方旗鼓相當的情況下,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幾乎可以直接決定比賽的勝負。因此,加強對于籃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穩定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籃球運動是一項技術依賴性強、對抗性強、對團隊合作要求較高的競技類運動,具有激烈性、多樣性、連續性和刺激性等特點。比賽雙方不僅要進行技術的比拼和身體素質的較量,還要進行戰術的碰撞和心理素質的對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對于比賽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在比分相近、技術相似、體力相同的情況下,哪一方可以率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對比賽進行冷靜地判斷,并及時抓住機遇,就可以在比賽中取得優勢,最終贏得比賽的勝利。因此,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在籃球運動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地位。
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運動員難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和能力,無法適應比賽的節奏,而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運動員的技能和戰術就無法得到正常的發揮,會嚴重影響比賽成績,造成失誤或敗北,因此,加強心理素質訓練是十分重要的,有著重大的研究意義。
心理素質訓練是指有目的、有意識地對運動員的心理狀況進行影響的過程。心理素質訓練可以說是通過有意識的安排,對運動員的中樞神經系統施加一定的刺激,使運動員逐漸習慣這種刺激,形成必要的心理品質和心理特征,從而保證無論面對何種情況,都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確保自身水平的正常發揮,取得優異的成績。
對于籃球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運動員自身對于技能的掌握和熟練程度,相互之間的配合,對戰略和戰術的應用以及自身的抗干擾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同時還包括隊員之間的不團結、與教練關系不協調、不服從教練的戰術安排等,或者由于求勝心切,過度興奮導致動作失誤。而客觀因素則主要是指對于對手的信息掌握不足,或者由于對手能力的或強或弱引起的信心丟失或者驕傲自滿,以及因為比賽性質和比賽結果的影響較大,使得情緒受到影響,注意力過分集中,一味關注比賽的勝負,導致心理緊張,無法發揮自身的真實水平。另外,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客場作戰終究缺乏適應性。
籃球運動是一項對抗性極強的團體運動,賽場上的形式可以說是瞬息萬變,其投籃的準確性可以說是取得勝利的前提。加強對于籃球專業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有利于促進籃球運動員的身心發展,使得運動員可以獲得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心理素質,在激烈的比賽中保持平穩的心理狀態,從而適應生理、技能以及相關技術的要求。
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心理素質訓練,可以使運動員對于自身的狀態進行主動調節,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面對危機時沉著冷靜,尋找反攻機會,在獲得優勢時不驕不躁,穩定保持并積極擴大優勢地位,無論何時,都可以使自身處于良好的狀態,從而便于自身實際能力的發揮。
加強對于籃球專業運動員心理素質培訓,可以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穩定,適應比賽的需要。在比賽中時刻保持冷靜,將自身的感覺、注意力、思維、記憶以及情感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進而加深自身對于賽場全局的把握,提高對于比賽局勢的判斷能力,達到控制全局的效果,有利于戰術的制定和團隊之間的配合,提高隊伍的整體戰力。
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使運動員主動對自身的生理特征進行適當地調節,獲得超常的發揮,在危機時刻表現出頑強的拼搏精神和進取精神,可以加強運動員對于時間感、距離感、節奏感、速度感以及空間感的把握,可以促進自身注意力的集中,準確把握比賽中稍縱即逝的機遇,增強運動員的應變能力,充分發揮應有的戰術水平和技能水平,從而獲得比賽的勝利。
對于高校體院籃球專修學員而言,其在比賽中最大的缺點就是心理素質不穩定,情緒波動較大,比較容易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為了克服這種缺點和不足,需要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訓練,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實現。
注意力的訓練,其目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注意力,使學生可以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全身貫注于一個明確的目標,排除心中的雜念,始終將心神集中和鎖定在眼前的事物上,如訓練的任務、比賽的進程等,做到對外界的干擾因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從而有效減輕情緒的不穩定現象,自由控制自己的情緒,形成強大的自制能力。
堅強的意志是人們內心最為寶貴的財富,也是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于學生意志的訓練,培養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可以使學生勇敢面對挫折和逆境,戰勝任何困難,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奇跡。對于高校籃球運動員來說,意志的訓練就是在籃球訓練活動中,有目的地培養和發展學生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可以在訓練中適當加大難度,加大訓練量,增強訓練的強度和激烈性。
籃球教練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授學生通過肌肉放松法、呼吸調節法和自我暗示法等方式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從而實現心理調整訓練。在參加比賽前,教練對于運動員提出的目標應該合理恰當,不能超過平時的最佳訓練水平,不能盲目制定目標,加深隊員的緊張心理。而如果目標得以實現,要及時進行相應的強化措施,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嘉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如果比賽失利或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不能一味進行埋怨和懲罰,要與運動員一起,對失敗原因進行分析,找出不足之處,及時加以改正,可以適當的對學生進行懲罰訓練,以刺激學生的訓練動力。
在對自信心進行訓練時,教練要根據隊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目標,確保運動員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從而逐漸增加運動員的自信心。制定目標時,不能太過超出運動員的實際水平,以免對其造成心理方面的打擊,本末倒置;也不能制定太容易達成的目標,造成運動員的自負心理,不利于其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一個階段的目標完成后,可以逐漸提高目標難度,增強運動員的能力和自信心。
籃球心理素質訓練對于籃球運動員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練員要結合運動員自身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進行訓練,全面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才能使運動員真正適應激烈且復雜多變的籃球比賽,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在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1] 陳少洲.淺析籃球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的的重要性[J].科學與財富,2010(6):158.
[2] 焦彥華.籃球專項學生的心理素質及訓練[J].現代企業教育,2010(16):198-199.
[3] 謝權良.淺析高中生籃球運動中的心理素質訓練[J].科技視界,2012(25):156-157.
[4] 容賢冰,葉素英.淺析高校籃球隊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培養[J].體育科技,2008,29(4):68-72.
[5] 彭春江,李云清.普通高校籃球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訓練[J].考試周刊,2008(14):137-138.
[6] 江天來.談高校籃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