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偉 呂利珊 張崇英 江月蘭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社會體育系 廣州 增城 511370)
在我國,體育旅游是在改革開放20多年間發展起來的,其作為一個發展還不成熟的事物,在現階段逐漸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勢頭。原因有三:第一,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快速增長,為旅游者提供了經濟上的支持;第二,生產自動化的高度發展為人們日常生活節省出了大量閑暇時間,使人們出行旅游有了時間上的保證;第三,隨著人民生活的極大提高,單純的物質生活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上的需求,而由于體育旅游的娛樂健身功能以及驚險、刺激的特征能夠廣泛激發旅游者的興趣,使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歡迎[1]。近年來體育旅游在我國發展迅速,其為旅游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引起了地方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那么亞運會后如何克服重重阻力,使廣州市體育旅游持續健康的發展,對此筆者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以期對廣州市體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有所裨益。
關于體育旅游的概念,學術界還沒有統一定論:有專家將其解釋為:體育旅游是人們以參與和觀看體育運動為目的,或以體育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還有專家認為:體育旅游是不同的人在特殊場所的相互交往過程中衍生的一種社會、經濟和文化現象[2];而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體育大辭典》下的定義為:體育旅游是以欣賞、觀看或參與體育活動為內容的旅行游覽活動[3],這種解釋簡潔明了,也頗具權威性。根據體育旅游相關概念的主要側重點,我們可以將體育旅游分為以下幾種。
(1)休閑體育旅游:包括釣魚、登山、沖浪、騎馬、高爾夫、跳舞、游泳等。
(2)健身體育旅游:包括保齡球:網球、健美、溜冰、臺球、潛水、羽毛球等。
(3)體育觀戰和大型賽事旅游:包括觀看奧運會旅游、亞運會、世界杯、觀看NBA旅游、觀看其他大型球賽或運動會旅游等。
(4)極限體育旅游:包括蹦極、狩獵、激流、攀巖、森林探險、秘境旅游等。
(5)競技體育旅游:包括帆船、滑雪、射箭、滑翔傘等。
廣州市四季如春、風景秀麗、人杰地靈,是一個經濟、文化、交通、自然環境都高度發達的城市,這些均給廣州市體育旅游的發展創造了優越條件。歸納起來,(1)適合開展的體育項目資源眾多;(2)體育設施配備齊全;(3)體育人才資源充足;(4)自然資源豐富;(5)歷史人文資源濃厚。亞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廣州以絢麗的姿態展現給了全世界,提高了在國際上的城市知名度,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的目光。
2.2.1 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場館開發利用率高
據調查,廣州市大眾體育鍛煉群體已占該市總人口的60%以上,消費群體巨大。亞運會期間隨著一大批體育場館及設施的相繼落成,為廣州市體育旅游又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廣州市現有體育鍛煉場所1.8萬處,全民健身路徑2100多條,群眾晨練、晚練地點超過900處,全市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約為3.08平方米[4],超過國家創建文明城市的指標要求。
2.2.2 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豐富
自然資源方面,譬如:越秀山、蘭圃、白云山、帽峰山、珠江等景點開展的以休閑、健身為主題的體育旅游,荔枝灣、蓮花山、龍穴島、龍門南昆山、清遠飛來峽、峽山雙洞(飛霞和藏霞)等景點開展的以探險、攀巖、休閑等為主題的體育旅游,清遠銀盞溫泉、石門返照、羅崗香雪等景點開展的以娛樂、休閑為主題的體育旅游;人文資源方面—譬如:廣州世界大觀、長隆歡樂世界、天河體育中心、奧林匹克中心等開展的以休閑、娛樂、健身為主題的體育旅游。
2.2.3 亞運期間培養了一大批體育人才
亞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廣州以絢麗的姿態展現給了全世界,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為更好的服務亞運,培養的一大批與體育旅游相關的管理、策劃和服務等專業型人才,都極大的推動了廣州市體育旅游的發展。亞運期間廣州市的體育旅游得到了蓬勃發展,為廣州市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體育旅游的創收大小,跟當地體育旅游資源的重復利用度有密切關系。亞運期間一大批比賽專用場地設施在廣州市相繼建成,如:廣州大學城建設的橄欖球、擊劍、排球、籃球、壁球等場館及設施,為本就體育旅游資源豐富的廣州又增添了新的亮點。建議亞運會后對這些場館及設施進行科學而適當的改造以加大利用率,對于這些先進的體育旅游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科學改造,在合理的重復、高效使用的基礎上,使其最大限度的創造效益。
廣州有著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但從特色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情況來看,特色還不夠突出。對此要充分利用廣州市當地的人文、自然等優勢,發揮特色,不斷創新。在發揮特色方面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營銷理念,特別加大研發廣州市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資源力度,充分挖掘和整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爭創特色體育旅游項目。
專家指出,發展體育旅游,一要統一規劃、協調開發,挖掘整理、堅持創新;二要堅持結合各地民俗風情、地理狀況、人文因素,積極實施各具特色的精品戰略,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民俗體育旅游大餐。為此廣州市體育部門和旅游機構可以相互協調,通力合作,推出一系列法規、政策或采取一些措施以科學挖掘我市潛在體育旅游資源,不斷豐富我市體育旅游資源的種類,并嘗試將現有重復設置的體育旅游資源進行有必要的整合,以避免資源的浪費、閑置;另外要不斷改造我市傳統體育項目,根據自我風格不斷創新,開發出游人喜聞樂見、參與性高的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品,為目前我市體育旅游市場再添新活力。
體育旅游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同時兼備體育與旅游兩大產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必須加強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一方面我們可以在我國現有高等教育資源基礎上,開設體育旅游相關的專業,招納人才進行培養;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對體育或旅游單方面的專業人才進行交叉性的技能和知識培訓。相關部門只需做好體育人才的旅游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訓,他們就可以在體育旅游領域里發揮能量和作用,進而為我市體育旅游的發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礎。
[1]柳伯力,陶宇平.體育旅游導論[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Mike Weed,Chris Bull.體育旅游[M].戴光全,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3]云瓊菁.廣州體育資源優勢與發展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28(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