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清
(廣西陸川縣業余體校 廣西陸川 537700)
乒乓球幾乎是作用球類運動中最小的,因為其形狀較小,所以具有速度快,變化多的的特點。而且乒乓球的運動設備很簡單,不受年齡、性別以及身體狀況的限制,非常容易普及。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乒乓球的技術訓練水平,研究乒乓球的技術教學規律,對提高乒乓球的實際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乒乓球的直拍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正規的比賽中經常運用的一個技術,其具有動作幅度小、攻球速度快、擊球力量大等技術優勢,同時還可以為扣殺創造機會,因此在本文的乒乓球技術訓練的教學實際探索中,對該技術的教學運用進行探索與研究,旨在與廣大同行共勉。
乒乓球技術訓練的合理性是一個具有廣泛含義、豐富多彩、復雜而又多變的內涵。總的來說,合理性是對人們思想與行為所具有的價值性、嚴密性、客觀性以及正當性等幾個方面的要求與概括,是人們的思想或者行為所應當具備的內容。從技術哲學的角度來說,韋伯將合理性分為以下兩種:一是價值的合理性;二是工具的合理性,這樣劃分的意義在于方便人們對社會行動的意義進行理解與思考,雖然這只是一種理想的范疇。因此筆者在探索乒乓球技術訓練的時候,更要考慮到其技術訓練的合理性,這樣的話訓練出來的乒乓技術才能更符合目的、更符合價值、更符合實際比賽的需要。而我們所說的技術的合理性就是指教師在進行訓練的時候,根據對每一位運動員運動特色的了解,根據他們的打法特點與技術風格,一方面在繼續發展他們的優勢的基礎上;另一方面更要完善、發展他們的綜合實力。我國有很多優秀的年輕的乒乓球技術人員,他們的基礎實力與綜合實力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但是有不少人在實際的比賽中,始終成績平平,不能達到理想高度的原因除了他們扎起平時的訓練中存在不良習慣,對一些細節的細膩把握沒有達到巔峰造極的程度之外,在技術的合理性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進行乒乓球技術訓練的原則之一就是要保證技術的合理性,乒乓球教師依據運動員的差異,根據不同的打法特色與技術風格,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及時地調整訓練內容,提高乒乓技術訓練的合理性。
在乒乓球技術形成的過程中包含著一下三個階段:一是基礎技術與技能的掌握階段;二是提高與改進技術與技能階段;三是熟練掌握乒乓技術與技能的階段。并且在多次的技術強化訓練的基礎上建立的條件反射是乒乓技術動作定型的一個標志。因此在乒乓運動員進行技術訓練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至關重要,其有利于提高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使得運動員么一次訓練都覺得自己的技術有所提升。反之,沒有恰當的技術支撐多鋪墊,運動員很快就有可能會失去訓練的興趣,那樣的話技術訓練教學就很難收到實效。
在乒乓球技術訓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親身示范,根據教師的親身動作,讓學生或運動員建立一個正確的關乎動作形象、動作結構以及動作要領的概念,而且在這里其師范動作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師范動作的好壞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教師的師范動作相當規范,學生馬上就能領悟動作要領,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否則學生半天不得要領,無形中就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教師還要根據技術動作特點,從不同角度、位置、進行一次或多次示范,復雜動作可先進行分解示范再進行完整示范。在乒乓技術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把握動作規范,仔細觀察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嚴格把關乒乓技術,規范學生技術。進行乒乓技術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其正確建立動作觀念,提高技術水平。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規定練習的時間或者次數,調節機體的耐力使其滿足教學任務的要求。
在教師進行乒乓球技術訓練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每一節課都是教師示范幾個動作,其余的大部分時間都機械地讓學生自己練習,一個動作甚至要打上千遍萬遍的,這樣枯燥的單一的重復練習,久而久之會讓學生感到厭惡,消解了其學習技術、訓練技術的積極性,對提高與鞏固學生的技術動作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所以乒乓球教師應該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摸清學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點,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調整訓練的時間與節奏,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變化練習的方法,靈活多變,激發學生進行訓練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比如采用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技術訓練,將學生的具體水平以及需要提升的技術要領分配任務,練習時每一個層次學生可以通過練習來適時降低或提高練習難度,在熟練該組別動作后可以升組進行更高難度的練習。這樣因材施教,無論是對于那些技術性較好,還是水平有待提升的學生來說都是一件積極向上的事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在進行直拍正手供求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就要進行技術動作的示范與講解,并且教師還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及時地調整動作示范的位置。另外還可以讓學生站在教師的側前方進行示范,這樣的話有利于給學生留下直觀形象的動作形象。學生站的位置,是根據示范的內容來決定的,如果學生想表現正手攻球的重心交換特點的話,學生還可以站在教師的后方。所謂的講解基本上是針對那些乒乓球初學者或者技術薄弱的學生來說的,他們需要教師的及時點撥,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解釋技術要求,另外有經驗的教師,還可以將其編成口訣,予以傳誦。
2.2.1 徒手揮拍練習
在有足夠的技術知識鋪底的情況下,教師要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完成課堂教授的內容,這時候的徒手揮拍練習顯得非常重要,其也是形成標準的直拍正手攻球有效方法的關鍵。徒手揮拍練習的方法如下所示:(1)教師示范,其次講解該技術的精髓所在,讓學生了解動作要領;(2)在學生獨立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對學生證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地糾正,對于一些乒乓技術較差的同學,教師可以手把手教學,使其領悟到發力時感到肌肉的變化、身體重心交換、運動軌跡和發力支點等;(3)根據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下堅持練習。
2.2.2 懸吊球練習
懸吊球練習就是要求學生將穿上線的乒乓球懸掛在空中,進行攻球的練習,在懸吊球練習的過程中,通過掉接懸吊球的高度來練習正手攻球的高度,在該項練習中,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擊球動作的準確性,體驗擊球的快感。
2.2.3 多球練習
在上述的練習之后,學生基本上都已經掌握了乒乓球的球感,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多球訓練了。而且通過多球訓練,可以很好地控制供球的速度與未知,提高練習的密度與強度、運動量等等。在練習的早期,可以由教師供球或者用供球機,供球的時候多注意球的速度、高度以及旋轉等。訓練一段時間之后,可以適當地加快供球的速度,這時候還要要求擊球的力度以及落球的位置等;后期可以適當地提高難度,進行固定點和兩點運動中的直拍正手攻擊技術。
首先常見的問題有擊球動作不自然,很難迅速恢復原位,動作抬腕等,造成這樣的動作原因是學生沒有理解揮拍的要領,因此教師要適當地增加揮拍的運動量,及時糾正揮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增加肌肉記憶。其次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擊球過早或者擊球過晚的現象,所以教師要著重強調正手攻球的最佳時機,也就是來球的高點期亦或者是上升期。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乒乓球技術舉世聞名,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我們的乒乓球教學要與時俱進、積極創新,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需要。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潛心研究乒乓球技術教學,提高教學的質量,改善教學手段與訓練方法,用合理的教學觀念來指導技術訓練,讓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乒乓技術人才。
[1]劉建和.乒乓球教學與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乒乓球長盛的訓練學探索[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3]球類運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王樹松.論技術價值合理性[J].學術交流,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