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莎莎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5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改變以及體力活動的日漸減少,肥胖這個詞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肥胖是一種疾病,它包括肥胖本身對健康的損害以及肥胖相關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等對健康的損害兩個方面[1]。小學生肥胖不僅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有時比生理的損害要嚴重得多[2],自卑等現象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隨著這類人群的增多,勢必會影響到我國未來的發展。一旦肥胖小學生今后步入青年期,體重很少能夠自動下降。有研究表明小學生肥胖導致中年后肥胖的概率高達80%[3]。因此,肥胖問題應引起學校、家庭及社會各方面的普遍關注。與此同時,小學里的肥胖學生也在逐年增加,肥胖已成為影響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隨機抽取高唐縣第一實驗小學3年級男女各50名學生、6年級男女各50名學生,共200人為研究對象(已在醫院或其他醫療機構確診患某種疾病者除外)。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超重、肥胖與飲食之間關系的相關研究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概括和提煉,了解超重和肥胖的研究現狀,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隨機選取高唐縣第一實驗小學3年級男女各50名、6年級男女各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范圍在9~13歲之間。分別進行身高和體重的調查。
1.2.3 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根據2002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隨機選取高唐縣第一實驗小學小學3年級男女各50名、6年級男女各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范圍在9~13歲之間。分別進行身高和體重的調查。并將調查的身高、體重值輸入計算機,在SPSS10.0統計軟件上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BMI值分類標準,由體重(kg)/身高(cm)2可以看出,三年級和六年級超重、肥胖總人數無明顯差異,分別為28%及29%,已達成人的肥胖與超重比例,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兩個年級超重人數均比肥胖人數多,說明通過飲食控制及體育鍛煉,小學生的超重與肥胖人數可以有較大空間的減少。但由于小學生基本不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在各個方面的控制能力差,具有發展為肥胖的潛在危險,所以對小學生預防產生肥胖的管理是我們面臨的重要的健康管理問題。需家長及學校共同努力。男生超重、肥胖總數比女生多,說明男生超重、肥胖情況更為嚴重,可能與飲食過量有關。
通過對小學生的飲食習慣進行調查,了解小學生的飲食習慣,為小學生制定飲食方案和對策提供依據。
2.2.1 吃零食習慣調查
有吃零食習慣的小學生占28.5%,約為總人數的1/3,其中六年級所占比例偏高(37%)。零食品種多為膨化食品。膨化食品容易導致肥胖,同時影響正餐的攝取,家長、老師應對學生加強宣傳和引導。
超重、肥胖學生中喜歡吃零食的占33%,不喜歡吃零食的占30%,可有可無的占37%。標準體重的學生中喜歡吃零食的占17%,不喜歡吃零食的占42%,可有可無的占41%。說明吃零食是導致超重及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2 三餐豐盛狀況調查
絕大多數小學生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均衡。但也有少數學生,特別是六年級學生(14%)存在偏愛肉食現象,家庭飲食結構中,普遍午餐、晚餐過于豐盛的現象,晚餐攝入量過多,也是導致肥胖的飲食因素,應引起超重及肥胖小學生家長的重視。
超重、肥胖學生中早餐最豐盛的占5%,午餐最豐盛的占35%,晚餐最豐盛的占30%,都差不多的占30%,標準體重學生中早餐最豐盛的占7%,午餐最豐盛的占31%,晚餐最豐盛的占38%,都差不多的占24%。
三餐豐盛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超重、肥胖學生與標準體重學生三餐豐盛狀況不具有明顯差異性。原因可能是:小學生吃晚飯與睡覺之間的時間相差大,腸胃內的食物已經消化,不會導致肥胖。
2.2.3 日常飲品狀況調查
日常飲品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以飲水為主,說明家長及學生均認識到了碳酸飲品的危害性并做到有意識的控制。
超重、肥胖學生中用純凈水解渴的占80%,用碳酸飲料解渴的占9%,用茶飲料解渴的占9%,其他的占2%,標準體重學生中用純凈水解渴的占85%,用碳酸飲料解渴的占4%,用茶飲料解渴的占4%,其他的占7%。雖然大部分學生選擇純凈水作為飲品,但超重、肥胖學生選擇碳酸飲料做飲品的比例(9%)高于標準體重學生的比例(4%)。說明偏愛碳酸飲料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2.2.4 吃夜宵狀況調查
超重、肥胖學生中經常吃夜宵的占3%,偶爾吃夜宵的占33%,不吃夜宵的占64%,標準體重學生中經常吃夜宵的占1%,偶爾吃夜宵的占21%,不吃夜宵的占78%。說明超重、肥胖學生比標準體重的學生更喜歡吃夜宵,可以證明吃夜宵是導致小學生超重、肥胖的原因。
2.2.5 日常飲品狀況調查
日常飲品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以飲水為主,說明家長及學生均認識到了碳酸飲品的危害性并做到有意識的控制。超重、肥胖學生中用純凈水解渴的占80%,用碳酸飲料解渴的占9%,用茶飲料解渴的占9%,其他的占2%,標準體重學生中用純凈水解渴的占85%,用碳酸飲料解渴的占4%,用茶飲料解渴的占4%,其他的占7%。雖然大部分學生選擇純凈水作為飲品,但超重、肥胖學生選擇碳酸飲料做飲品的比例(9%)高于標準體重學生的比例(4%)。說明偏愛碳酸飲料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小學生正處于發育過程中,應注意合理均衡營養,避免營養過剩或不足,進而增強小學生身體健康。早、中、晚三餐的比例各占總量的29%、38%、33%,尤其是晚餐不要過食。晚餐的時間盡量在6:30之前吃,如果在睡覺之前胃內的食物還沒有消化結束的話,就容易造成食物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
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烹調菜肴時選擇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并盡可能少放油;盡量用煮、燉、蒸代替炸、炒方法。如果作為減肥者,要特別注意不要有油炸食品的攝入。
調查問卷顯示,有近半數的小學生運動不足,注意飲食只是減肥的一個方面,小學生要健康減肥,就要運動與注意飲食相結合。因此,減肥者在生活中應做到“食不過量,天天運動”。
本文以聊城市小學三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從超重及肥胖的飲食習慣因素入手,通過發放問卷調查,并查閱國內外有關飲食習慣與肥胖以及小學生肥胖的相關研究資料,并對調查資料進行歸納整理,探討了小學生肥胖現狀以及肥胖與飲食習慣的關系。
(1)1/3的小學生超重及肥胖,已接近成人超重及肥胖水平,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同時小學生超重人數明顯高于肥胖者,及時干預會收到明顯效果。
(2)飲食習慣調查結果顯示,超重及肥胖小學生喜吃零食、偏愛肉食、吃夜宵人數明顯高于標準體重人數,二者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小學生超重及肥胖主要是由于吃零食、偏愛肉食、吃夜宵造成,應進一步加強超重、肥胖小學生的日常飲食管理。
(3)對超重及肥胖小學生的健康管理,在嚴格日常飲食管理的同時需加強體育運動,兩者相結合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1]王健,馬軍,王翔.健康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張鈞,張蘊琨.運動營養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吳鷺江.對肥胖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思考[J].北京:體育科學研究,2006:96-99.
[4]朱智明,高方,吳宏超,等.肥胖對人體主要系統的影響[J].南京:南京軍醫學院學報,2002:26-29.
[5]包偉橋.肥胖與飲食的關系[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7.
[6]田野.運動生理學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陳冬平,李培靜.高校女大學生肥胖度的調查[J].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507-1510.
[8]李興.肥胖的世界[J].百科知識,2007:4-6.
[9]王曉冰.肥胖是人類的又一大敵[J].百科知識,2007:7-8.
[10]張蘊琨.運動營養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