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格勒圖
(錫林郭勒職業(yè)學院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 026000)
籃球教學是一門對于學生的領悟力、執(zhí)行力和技術力等幾個方面都有綜合要求的科目,也是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學生的喜愛。籃球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和身體素質,還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訓練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團結意識和競爭意識,學生不再是一個人在學習,而是將自身與團體相融合,培養(yǎng)起積極向上的體育觀念和思想觀念。但是由于學生的能力不同,學習籃球的進度也不相同。傳統(tǒng)的籃球教學總是由教師帶領所有的學生進行統(tǒng)一的訓練,這就會使得一些領悟能力較差的學生跟不上進度。從而產生差異,影響教學計劃。本文會通過對分層教學法的介紹,并針對其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加以闡述分層教學法的優(yōu)勢。
所謂的分層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學習能力的水平和學生學習的側重點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或者群體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分層的原則,進行相應部分的教育[1]。同時,這種方法又可以叫做分組教學和能力分組。總之,是將學生按照各種測試的結果和學生群體的通性,分成不同水平的小組部分,教師在針對這些小組學生的通性進行相應的教學措施。就籃球教育而言,教師可以將學生自身的差異進行分組,像是學生的興趣、愛好,對籃球的熱衷程度,或者是學生本身對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對教學內容的領悟程度等等差異,都可以是學生分組的方式。而就不同小組的教學方式,教師又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進行教授相應的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千篇一律的現象,達到對癥下藥的結果,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完專業(yè)知識之后,充分鍛煉自身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幫助他們發(fā)覺自身存在的“可能性”,使得教學效果大大的提升。
為什么要在籃球教學中采取教學分層的方式,這有什么意義。該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個是客觀的效果;另一個是主觀的自身因素。首先是客觀的效果,分層教學法早在20世紀初就引入到了教育教學中,而且從常年的教育成果中,也可以看出其對教育的綜合水平的提高是極具影響力的。如今,將班級進行分層已經成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多年的高職體育教學中,可以看出對于一個具體的教學部分而言,其學生的籃球基礎是參差不齊的,有些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籃球水準,而有些學生的籃球基礎較為薄弱,甚至有很多的學生連基本的籃球規(guī)則都不清楚。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去教育學生的籃球,只會導致一種情況。那就是籃球技術熟練地學生對于老師講授的東西早已熟練于心,籃球課的教授就變得十分“淺薄”,學生便失去了興趣,產生一種“餓得慌”的結果,這樣不但對他們的籃球水平沒有幫助,還會影響他們對籃球的興趣。而對于那些籃球水平較低的學生而言,老師講授的東西就變得太過深奧了,學生聽不懂只能勉強記住,導致“吃不下”結果。一邊是“餓得慌”,一邊是“吃不下”這樣的兩極分化只會讓學生對籃球失去信心的。因此,分層教學的方法的出現無疑是為籃球教學指明了一條明路。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應該將學生按照籃球的水平進行劃分,然后再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小組采用不同的教學措施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學生學習目的。其次就是主觀上,學生自身學習素質的要求。學習任何一門學科時,興趣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籃球教育,往往是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進行下一步的學習與訓練。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是通過對全體學生統(tǒng)一的、一體化的教育,大家一起上課、一起訓練、一起比賽,這樣的結果只會造成學生的差異越來越大,尤其是籃球水平差的學生,在與比自己籃球水平高的同學一起上課時壓力極大,這樣很容易因此產生自卑心理。同時,自己與同學之間的水平差異會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隔閡,通過與同學的對比,心理上也會產生一大的心理落差,就更別說培養(yǎng)對籃球的興趣了[2]。若是使用分層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大大的改善這種情況。試想一下,沒有了同伴的壓力,周邊又都是和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大家一起上課、一起學習、一起練習,相互之間沒有了差異,相處起來也可以更加的和諧。同時水平相當的學生之間很容易產生共鳴,對于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也可以相互探討,這樣學生的自信心也會隨之而高漲,學習的興趣也會愈加的濃厚了。這樣籃球教學的質量也會大大的提高,這也就是所說的因材施教的方法。
籃球教學是屬于體育教學的范疇,要求的實體操作的演示,其分組方法有很多。本文將針對一個具體的教學對象進行敘述,首先是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的籃球水平將其分成高、中、低三個小組。其劃分標準為,高等級的學生對于籃球知識和規(guī)則十分熟悉,籃球技術運用熟練。低等級的學生對于籃球知識和規(guī)則不清楚,無法對籃球技術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最后就是中等級的部分,基本上除去以上兩種情況的學生都可以劃分至這個部分。
對于低等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定相應的培養(yǎng)目標,一方面應該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籃球知識和籃球規(guī)則,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起基本的籃球技術;另一方面就是要培養(yǎng)其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和其自身的身體素質。對于這部分學生,不要求其熟練掌握籃球技術,只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基本的籃球技術,明白其基本的戰(zhàn)略意義并敘述出來就可以。學生若是已經能夠很好的掌握前面的要求,便可以讓其進行在行進間完成運球和上籃的技術訓練。其基本的教學內容應該定位在基礎的籃球知識和籃球規(guī)則的普及中,而對于籃球的技術則應該從基本的投籃和運球上進行訓練。
對于中等級的學生來說就可以按早期的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因為這些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籃球技能,教師要做的不過是幫助他們熟練基礎知識,幫助他們走上籃球賽場,他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掌握籃球技術,包括上籃、協防、擋拆等技術,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訓練其行進間的運球上來技術外,還要學會進行籃球賽中攻防意識的培養(yǎng),學會在遇到防守和進攻是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相應的進攻與防守。例如:在對方采用緊逼戰(zhàn)術的時候,是進行假動作的誘騙,還是將手中的籃球傳給他人。
而對于高等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所有的籃球技術和籃球知識,對其而言,上場比賽已經沒有問題,所以制定的培養(yǎng)目標就應該是,熟練掌握籃球技術,并對在籃球場上的技巧與策略進行總結,使他們能夠更快更好的領悟并執(zhí)行所有的技術戰(zhàn)略。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已經不需要在進行主動地主觀教授,教師不妨讓出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行進行比賽和訓練,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場或幾場學術比賽,以裁判或指導員的身份對學生進行點評。對于個別的學生,可以及時的指出其技術上的不足之處,而對團體上可以提出攻防戰(zhàn)的總體策略的進行教授。總而言之,就是要培養(yǎng)其臨場應變的能力和戰(zhàn)略策略的分析處理能力,這樣即使以后不會從事籃球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很好的處理生活中其他的問題,因為學科之間往往都是相通的。
另外就是考核的工作,對于學生學的怎么樣,教師對于不同等級的學生其考核的內容也應該不同,建立不同的考核制度是分層教學法的一部分,只有建立一種程度不同的考核體系,學生不同的訓練內容才有意義。對于同一部分的學生,其考核制度相同才能夠保證公平性。此外,除了對于籃球技術的考核,還應該對籃球的感興趣程度進行評估,這也比較符合籃球教育的初衷,學生對于籃球有多熱愛,平時的學習興趣濃不濃厚,學習的態(tài)度端不端正,學習是否積極,都可以是考察的內容。總而言之,在保證統(tǒng)一的教學目的之下,對學生因材施教才是教育人士的工作。
層次教學的教學方式是現代高職教育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其具備著針對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幾個方面的特點,是國家實行因材施教政策的具體表現之一[3]。為了幫助高職學生能夠有效的進行籃球運動的學習,將分層教學方式引入籃球教育中是十分必要的。通過上述的教學分析可以明顯的發(fā)現,層次教學不僅可培養(yǎng)學生更好的掌握籃球知識,訓練籃球技能。還能夠幫助其發(fā)展身心健康。相信不久之后,高職籃球教學對于分層教學的運用會更加深入,學生的籃球水平和其熱愛籃球程度會更上一個臺階。
[1]范宏偉,劉晚玲,閔捷.高校籃球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體育學刊,2010(8):5-6.
[2]焦政偉,朱寒瀟.分層次教學法在高等職業(yè)教育籃球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yè)教育,2010(9):11-12.
[3]代秀付,趙傳生.分層次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網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