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新
(貴州大學體育教學部 貴州貴陽 550025)
隨著課改的推進,各個學校都在實施體育新課標,高校體育教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觀念也在改變,高校體育進行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也是當前體育教學的基本前提。有效教學的目標是學生發展,即強化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主要是以科學理論為基礎,實施多種教學方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但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為老師教的比較吃力,而同時學生學得也很辛苦,甚至有些高校不重視體育教學,體育課程課程少,教學內容單一,體育活動場地小,設備不足,導致學生逃課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與有效性是體育教育者思考的問題,下文筆者將會提出幾點參考,以供高校體育教學參考。
“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參與性。所以體育老師應該結合自身及學校的情況,利用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
(1)精心備課,制定適宜的目標。體育教學是高校教育重要的課程,體育老師不能馬虎了事。(2)動作示范要標準,要重視其美觀性,帶給學生視覺上的享受、沖擊,這樣就能直觀的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中。(3)體育老師應該加強理論方面的知識學習,在理論教學中帶給學生聽覺上的享受。興趣是需要長期的培養,有效的體育教學也需要老師長期認真的投入。
以體育老師教授籃球為例。就目前國內現狀,高校女生絕大部分對籃球的興趣不高,對籃球的知識不了解。如果能提高她們對籃球的興趣,籃球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也就隨之上升。在籃球課程中,體育老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精彩的NBA賽事,在精彩的視覺沖擊下,再加上現場引導,女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毋庸置疑。
隨著高校教學的不斷改革,以往以教師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為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強調以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來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化,同時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是課改一直強調的。每一個地區和每一個學校以及每個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的需求,體育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要適合高校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身體特點,具有實效性。高校學生和其他階段的學生不一樣,他們已經有了自己比較成熟的思想,他們對自己想學的東西有自己的想法。老師應該了解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比如在大學,有些學生對舞蹈感興趣,很多學校也有體育舞蹈的選修課,體育老師可以了解學生想學的舞蹈內容,然后教學,這樣學生學到自己想要學的東西,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而且男女生身體素質不一樣,體育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應該考慮女生的耐力和力量都不及男生,比如在長跑訓練中,女生的運動量就應該比男生少。體育老師應該時刻注意并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要有一個合理的安排,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時精心準備與計劃。
每個學生的個性不一樣,這種個性的區別就表現在性格、興趣、能力等的不同,如果體育教學忽視了這種個體的差異,要求學生做到統一規范,所有的學生以一種教學方式,同樣的教學速度及內容,這樣必定會導致有的學生不想學,有的學生學不好的現象。有效的體育教學必須承認這種個體差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差異,根據不同的性格類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由于先天條件與后天所處的環境有所不同,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與興趣愛好也不一樣,這樣就使得每個學生對體育有不一樣的要求。有效的體育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不是被迫的去接受。有些學生也許在某一些體育項目上有缺陷,而不愿上體育課,這時老師應該看到他身上其他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而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該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一方面讓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特長的到發揮,不能讓學生感到自卑,在積極自信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是有效的。
高校體育教學應體現體育教學的發展,關注不同年代的學生心理,體育教學要與社會發展相聯系。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不一樣,體育教學應根據時代要求,適時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更新、補充,以便于學生適合社會的發展。體育教學注入時代氣息,但老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需慎重,資源必須進行科學處理、精心篩選,需要對學生的生活和終身體育鍛煉,以及發展有用的體育課程資源進行有效選擇,以便加深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有效對體育課程進行理解、體驗。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應該提升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同時找到學習的方法是體育教學的目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使用創造性運動思維獲取知識和技能,彰顯學生的獨特個性,使得學習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語言激勵能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多使用語言激勵學生、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啟發學生運動思維性創造,不僅多方位的學習技能,更能在其他領域中也有所收獲。
教學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屬于教學組織形式,體育老師要打破傳統,在組織形式上用心研究,使得其多樣化,設計一些較為新鮮能調動學生的教學方式,把體育教學營造一個較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愿意進行體育鍛煉。但同時也要關注體育教學著眼的是學生未來的活動能力,在體育教學中老師應該讓學生意識到參加體育運動的好處與意義,最終形成終身進行體育運動的意識。
中國的體育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但高校體育還存在很多缺陷,這需要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努力,讓體育教學活動變得高質量、高效率。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是實現體育教學理想,發展學生體能素質、身體素質得到增強,培養學生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但必須要指出沒有哪種教學方式是最好的,沒有哪種教學方法是通用的。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其積極主動參與,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讓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只有讓每個學生彌補自己的缺陷,長處得到發揮,才是成功的教育。如何使高校體育教學有質量、有效率的完成,是體育工作者一直要思考、探索的問題。
高校體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很多因素都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老師因素、學生因素、設備資源因素等,所以高校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不僅需要廣大體育老師在組織形式、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上的改進,還需要各大高校在資源設備上的完善,也需要學生對體育觀念的改變。
[1]史春元.實施主體性體育教學的課例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0(2):4-5.
[2]崔允涕,王少非.有效教學的理念與框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2).
[3]程紅.論教學的有效性廈其提高蓑略[J].中國教育學刊,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