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琴 許寬
(1.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2.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體育局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耐力項目是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對于改善學生心肺功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根據調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持續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質方面下降最為明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不僅學生在參加耐力性項目中力不從心,更有部分高校在進行1000m體質測試中,出現猝死現象,這不得不引起我們體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今年9月公布的有關調研數據顯示:近20年,中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呈持續下降趨勢,與1985年相比,2010年中國大學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m跑、男生1000m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根據上課的情況調查反饋:不喜歡和討厭中長跑的約占全班人數的82%;覺得沒必要中長跑鍛煉的占全班人數的51%;不會主動中長跑鍛煉的占全班人數的80%;覺得中長跑枯燥沒鍛煉價值的占全班人數的58%。
大部分教師忽視800m、1000m的動作技術練習,認為這些項目是簡單的重復性動作,在學生以前的學習中都有重復,從而忽視了800m、1000m的過程性練習,只是在考核時進行較少運動量的訓練或直接進行考核;部分學生對800m、1000m鍛煉功能認識不足,且800m、1000m這些運動項目的枯燥、“極點”現象等原因,促使學生不愿意參加練習。這些因素也是促使學生耐力素質降低的重要原因。
國家將800m、1000m作為學生體質測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耐力訓練時對全身各器官系統都能產生良好的影響:增強肺功能,增大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使心臟、血管系統發達;加速血液循環,使冠狀動脈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從而預防各種心臟病;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改善新陳代謝,減低血脂和膽固醇水平,有利于控制體重,增加肌肉的強度,使各處肌肉不易堆積乳酸或二氧化碳等代謝物。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關系到未來我國人口的總體身體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和壓力,提高體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習效果和智力水平。
作為田徑項目中發展耐力的主要項目,中長跑項目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競爭意識、意志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長跑項目的主要特點就是長時間的肌肉活動,在完成長時間的運動中,學生要不斷的依靠意志力來鼓勵自己完成運動,以及在運動中克服或調整“極點”的出現;為了不落后于別人,就需要有意志力的支撐;在完成運動后,對于自己長時間運動的肯定,就是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在運動中培養自信心、競爭意識、意志力,對于改善大學生情緒狀態有著重要的意義,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使學生從緊張的學生中擺脫出來。
作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中長跑項目一般都是集體組織,參與者容易出現不適現象,這樣促使學生在參與中加強團隊協作,互相支持和鼓勵完成任務。
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與他人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相互幫助,完成團隊合作,這對于現代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絕大多數學生缺乏高心理素質,進而導致他們對中長跑訓練產生了恐懼心理,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因為家庭因素,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沒有頑強的心理素質,他們的訓練量無法與中長跑的運動量相適應,學生在中長跑練習后易感疲勞,甚至會出現不良反應,加重了他們對中長跑訓練的厭煩、畏懼心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要加強中長跑重要性的宣傳,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中長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要掌握中長跑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其次要充分認識中長跑的難點在于“極點”現象的克服,從而是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動機和主動參與意識,需克服中長跑的“極點”現象,必須培養中學生過硬的思想作風,樹立不畏艱險,勇于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尤其要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從“心”接受中長跑,提高學生對中長跑鍛煉意義和價值的認識。
學生往往談“跑”色變,望而生畏,改革中長跑體育教學形式,可以達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效果,根據學校地形設置專門的越野跑或障礙跑、體育游戲等,在跑的過程中苦與累的感覺就不再那么的強烈了。將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特點在中長跑中加以應用,使學生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和滿足,讓參加者感到愉快和緊張,從焦慮中解脫出來,提高中長跑教學效果。另外可以采用分類、分層、分組教學法,并及時把有關信息反饋給學生,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產生一種成就動機。
當代學生在業余時間有了很多選擇,他們的興趣較為分散,有吸引力的活動太多,比如上網等,而上網已經成為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行政部門、教學管理部門的領導要轉變觀念,對學生進行中長跑教學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應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參加兩次陽光長跑活動,定期舉辦一些中長跑比賽和活動,把學生的參賽成績納入到評優、評先中去,激發學生興趣,參與情況會記入體育課成績,也可以充分利用國家體質測試,將學生活動時間及次數通過刷卡記分的形式記入到學生的檔案中,作為綜合測評的重要評判依據。
很多學校尤其是中小學為了避免因孩子受傷而引起麻煩,在體育活動方面的標準在逐漸降低。有了這樣的基礎,高校體育活動的開展也難免瞻前顧后,相關部門應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文件,在一定范圍內要求學生、家長、教師、學校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代表著國民的素質,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對于改善民族素質,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而中長跑項目作為體育的基礎項目,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中長跑的認識有所提高,但由于運動項目的多樣性及生活方式的轉變,中長跑并沒有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加強中長跑的宣傳與教學訓練的改革,對于提高國民耐力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毛澤東同志著作的《體育之研究》一文,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認為體育的作用在于能“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只有具備了強健的體魄,才可能有知識上、道德上的追求,才談得上實現自己的宏偉志向。
[1]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課題組.中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的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8.
[2]敖大偉.論專業中長跑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2.
[3]汪正毅,葉國鴻.從美國高校體育教育模式看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
[4]沈進華.體育發展創新論[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5]陳繼紅.如何在教學中克服學生中長跑的畏懼心理[J].田徑,2010(11).
[6]游文君.論良好情緒對中長跑教學效果的影響[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