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菲 王燕梅
(云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201)
對于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文化內涵,學者們眾說紛紜,綜合來說,主要有以下兩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認為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云南彝族人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體育競技和娛樂活動,這些活動中有的蘊含著彝族人民的宗教、生態觀念,有的體現了云南彝族人民發展歷史,有的表達了云南彝族人民的愛情倫理觀念,有的體現了云南彝族人民的精神風貌,這些在云南彝族人民長期積累、選擇、融合、發展、塑型起來的文化形式就是云南彝族的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
第二種看法認為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在云南彝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創造性的發展和繼承而來的一些承載著本民族文化的體育活動。
綜合這兩種看法,本文認為云南彝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一種以云南彝族人民的民族特征和民族發展為基礎,能夠體現云南彝族民族性格的文化,這種文化是在一代代的繼承與發展過程中存活下來的,會受到外來文化的不斷影響,并最終沉淀為閃耀著云南彝族風俗、宗教、倫理觀念等文化特色的文化形式。
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彝族人民勞動與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與眾多民族一樣,新石器時代,彝族人民的生產方式開始由漁獵和采集向畜牧與農耕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發展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手工業與經常性的商品交換,生產力不斷提高,產品剩余增多;后期逐漸出現了私有制與階級劃分,爆發了部落之間的原始戰爭,原始文化、藝術和宗教信仰(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祭祀活動)以及原始教育也由直接的勞動技能的傳授,發展成以模擬勞動動作和發展身體素質為目的的“身體練習”。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體育活動逐漸產生。
其中最能體現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來源于人民的勞動的就是在彝族火把節上的射箭活動。云南地形極為復雜,大體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南部是云貴高原。云南彝族人民大部分居住在叢林覆密布的山區,在這種環境下,以弓箭狩獵的勞動逐漸產生。弓箭被發明之后,狩獵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后來彝族人民學會了種植莊稼和飼養牲畜,狩獵不像以前那樣重要了,這時人們彎弓射箭已不再是為了射得野獸飽腹充饑,而是為了顯示射箭技藝。于是,具有體育性質的射箭活動出現了。
彝族篤信原始宗教,他們崇拜自然、圖騰,認為萬物皆有靈,相信冥冥中自有神靈存在,因而常以動植物、山水為氏族的名稱。此外,彝族還盛行各種巫術、占卜活動和各種“祭祖”、“祭山”、“祭火”活動,場景頗為壯觀、隆重,并伴有各種民族舞蹈和體育活動。據史料考證,彝族某些傳統體育活動的形成、傳承都與彝族自身篤信的原始宗教有關。如生活在云南昆明西山區谷律一代的黑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祭祀星辰,這種活動也叫祭秋架,祭祀完畢后,人們會踏上秋千蕩秋千,這種對原始宗教的信仰和彝族自身的風俗也就導致了秋千這一彝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產生。
由于大部分生活于山林中,云南彝族的交通極為不便,與外界交流較少,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和娛樂需求,彝族人民創造了一大批娛樂性活動,其中的很大部分都屬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范疇,如摔跤、秋千、斗牛、賽馬、舞獅、跳火繩、陀螺、跳月、跳歌等。這些活動的舉辦給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因而也一代一代的流傳了下來。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云南彝族與外界交流的加深和電視傳媒及農村體育設施的完善,原本用來消遣娛樂的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體育活動項目也有很多都流失了,但仍開以論證其產生源于人們的精神和娛樂需求。
文化的產生總是以人類的社會活動為基礎的,它的產生、發展都與其所存在的環境息息相關。這是因為每一個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地域內,在這個地域范圍內他們會形成多種多樣的關系。隨著這種關系的不斷發展,以共同生活的地域為基礎的一些文化便會衍生出來,這些文化大都以民族共同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物質為基礎,以維護本民族內在精神即民族文化的傳承為前提。云南彝族人民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區地帶,生產方式主要以農牧業為主,再加上大山的阻礙,彝族人民滿足生存需要的唯一手段就是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資料,這需要他們不斷地與自然抗爭,在這種抗爭中,傳統體育文化逐漸誕生,因此可以說,傳統體育文化是彝族人民祖祖輩輩生產生活的產物,而他們所生活的深山區這個環境必然也會深深的烙印在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中,因而,云南彝族傳統體育項目大多都能反映出氣山區文化的特點,如其對開展環境要求簡單等,而這也反映了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另外,由于彝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山高水遠、交通十分不便的山區,受外界影響較少,人們大多處于“自給自足”的“桃源生活”中。這種特殊的地緣關系致使彝族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地域有著濃濃的依戀之情,而這種依戀也會反映在傳統體育文化中。隨著傳統體育文化一代代的傳承,其體內蘊含的對本民族生活地域的依戀也會得到一代代的傳習,甚至將其盛華為宗教儀式、傳統節日等。這種對地域的依戀也深切的體現了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地域性的特征。
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大多開展于彝族節慶活動中,因而具有十分鮮明的節慶性特點。如云南省紅河州的彌勒縣、瀘西縣;楚雄州的永仁縣、雙柏縣;昆明地區的石林縣、宜良縣等彝族聚居的地方,經常會在火把節這一天舉行摔跤、賽馬、射箭、斗牛、跳月、打歌等傳統體育活動。
彝族傳統體育的功能性主要體現在其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娛樂功能、交際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上。具體而言,云南彝族傳統體育項目主要來自于彝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中,與身體活動有著密切聯系,它要求人們直接參與運動,在娛樂身心的運動中逐步改善民族體質,提高各民族人民健康水平。另外,云南彝族人民大多生活在地域僻遠、山高坡陡的山區,生活環境大多閉塞,歡悅的體育活動也就成為他們滿足生存、享受生活和發展生產的基本需要。此外,傳統體育活動常常以一種具有群體性的聚會方式出現,在一定規則和體育道德的規范約束下,拓寬了民族內部以及族際之間相互交往的渠道。云南彝族傳統體育運動本身也是一種社會交流活動,這種活動方式可以消除本民族內部或與其他民族之間因地理環境、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帶來的隔閡,提供各族群眾感情交流的良好文化環境。如通過體育活動,有助于增進民族人際交流,改善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與文化發展。人們往往在歡樂的文體活動中交流彼此間的技藝、文化和思想。
總之,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活動是一種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遺存和積淀,是彝族文化的分支。這些文化一方面反映了彝族人民與自然的斗爭,歌頌了云南彝族人民的優秀品質和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展現了云南彝族人民的倫理思想、宗教觀念,因而可以說云南彝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云南彝族人民文化的一個細化和分支,隨著這種文化的一代代傳承,云南彝族民族發展史不僅得到了延續,云南彝族傳統體育的自然觀、宗教觀、歷史觀,甚至民族的征戰觀也在此過程中得到釋放和再現。
[1]饒遠.民族中的體育與體育中的民俗[J].體育文化導刊,2005.
[2]袁澤民,季瀏.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態探討——以云南彝族傳統體育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