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江蘇省海安縣胡集初級中學 江蘇海安 226600)
心理拓展訓練是以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為重要理論基礎,以個體發展和團隊融合為追求,利用自然環境和有創意的模擬情境為平臺,以經驗、思維與身體活動結合為切入點,以體驗學習圈為操作程序,達到喚醒情感、激發潛能、改善心智、磨練意志、融入團隊、完善人格為目的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心理拓展訓練起源于英國,其英文名字為Outward-Bound。德國人科翰(Kurt)在1934年,利用一些自然環境和人工設施,通過心理挑戰項目,來訓練海員以提高他們在海上生存的能力和心理素質,這就是心理拓展訓練的最早雛形。隨后的幾十年里,心理拓展訓練風靡整個歐洲。1962年,拓展訓練傳入美國,經過了Jerry和Gray Baker等人的數年不斷的完善與發展,已演變成了只需要簡單的教具或不需要教具都可操作的、具有現代氣息活動課程。1995年,心理拓展訓練傳入我國,1999年,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率先把其引入到MBA、EMNA的教學體系中,并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近幾年,心理拓展訓練已逐漸地被引進到高校的體育中,如:江南大學、北京大學等。
體育課程是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心理拓展訓練以其特有的動態教學模式,通過中學生自主地在實踐中享受體驗、得到反思的學習方式,一改以往“填鴨式”、“說練式”的教學模式,以期達到激發潛能、磨練意志、完善人格、熔煉團隊、彰顯個性的教育目的,并以此來促進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完善與發展。
“德”是做人的最基本標準,如果一個人沒有“德”,那么他就不會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毛澤東同志早在1917年《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中明確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予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這說明體育教育可以塑造中學生的道德情操,心理拓展訓練更能充分的完成此項任務,例如“穿越電網”、“解方程式”、“七巧板”等拓展項目,中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充分體會到尊重、友愛、互相幫助等德性在完成一項任務的過程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我們可以反復進行此類項目來刺激中學生的德性弱點,從而在中學生主觀認識的基礎上培養其道德情操,使其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在現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學校勢必要培養出具有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和創新潛能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而這些素質的形成光靠說教是永遠不能作到的,是要經過無數次的實踐經歷才能慢慢地培養起來的。拓展訓練不僅可以給中學生提供無數次的實踐機會,而且還能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醒你所犯的錯誤是什么,讓你去反思,直到你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為止。例如:通過“高空緬甸橋”和“高空獨索”等個人高空項目和“信任背摔”及“勝利大逃亡”等團隊項目的反復練習去突破心理障礙和塑造良好的社會合作意識。
隨著拓展訓練在中學的不斷滲透,目前其開展渠道主要是體育課程和體育課外活動兩方面。課程主要對中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傳授。課外體育活動可以以“俱樂部”或“拓展運動會”等形式在中學的校園里廣泛開展拓展訓練活動。
中學開展心理拓展訓練課,課程內容可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兩類。理論部分主要包括拓展運動的起源、發展、目的、意義、拓展運動裝備及使用方法、保護及常用繩結技術等。
實踐部分主要包括團隊組建、拓展游戲、拓展訓練項目、超級分享、身體素質練習五個部分。例如:解方程式、穿越沼澤、心靈感應、大樹與松鼠等。
心理拓展訓練課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情況、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感表現等方面,通過中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考試方式主要是根據所學的心理拓展運動知識(占總成績的60%),其余的成績是包括每次課老師所留的心得體會作業(占總成績的20%)和平時的綜合成績(占總成績的20%)。
心理拓展訓練課程的內容涉及體育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內容,所以單憑體育教研室的能力是無法完全勝任學校心理拓展訓練課程的教學的,所以要以體育教研室為基礎來組織一個獨立的管理機構,進行項目的開發、課程的設計及課程的教學。
3.2.1 經費的來源
中學建設心理拓展訓練基地與課程教學的經費來源主要有三種渠道:首先學校自身投入;其次學校可以把心理拓展基地作為俱樂部的形式來運轉,對社會進行開放,以物養物的形式回收資金的投入;最后學校可以與社會的心理拓展訓練公司進行合作,共同來建設心理拓展訓練基地。
3.2.2 經費投入
學校心理拓展訓練基地與課程教學的經費投入主要是由所要建設的基地面積及所要開設的項目來決定的,如果學校沒有環境去建設基地并所要開設的項目都是一些簡單易行的,那么就不需要多大的經費投入。如:首都經貿大學的“軍事拓展體育場地400障礙賽”是在400m體育場上,填加了一些簡單化的軍事障礙,這不僅節省了資金,又避免了環境問題所帶來的障礙。
在高空和水上的拓展項目中,有些項目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所以需要一些繩索和救生衣等保護器材。而這些器材需要進行嚴格管理與維護,不能輕易的就投入到課程的教學之中,在每次課的開始之前應由專人進行檢查以免發生意外。而對場地中的器材進行管理和維護同樣十分重要,不僅要按期對一些器材進行檢查、維護、更換,更要安排專人在基地上進行場地的管理,不能讓中學生們隨意的開展心理拓展訓練項目,以免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就目前中學體育教學現狀而言,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的選擇,仍維持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框架,從而致使傳統的體育教學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并受到諸多質疑,所以許多中學都在努力建設和開發新的體育課程,尋找新的內容來充實中學體育課程。然而,縱觀中學體育課程改革,從注重“三基”教育到目前的健康教育、生命教育,雖然在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和實踐環節上有所進步,但距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還存在一定的距離。把經教材化的心理拓展訓練引進中學體育中,不僅是對傳統體育課的內容和形式的補充與改革,更是完全符合現代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研究它具有極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但目前把心理拓展訓練引入中學體育中的研究還不全面,急需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做進一步的挖掘,以便形成一個全新的中學體育課程體系。
[1]毛振明.學校心理拓展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孫輝,陳海波.談拓展運動在學校中的開展[J].中國學校體育,2003.
[3]李艷.淺談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中的普及和發展[J].中國科技信息,2007(16).
[4]宜海德.論拓展運動在當代大學生社會化中的價值[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6).
[5]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Z].教育部文件[2005]4號.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2007]7號.
[7]毛澤東.體育之研究[J].新青年,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