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升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湖北武漢 430074)
隨著高校擴招,高職院校的比例也出現大幅度增加,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而體育教學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到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更是實施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一環。改革開放30年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已取得較大成績,特別是自《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實施,有力推動了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然而,就總體情況而言,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仍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發揮高職院校資源優勢,增強學生體能和提高技能,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實現體育教學和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形成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特有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緊緊圍繞體育教學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大膽改革和創新,積極創建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為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復合型應用人才貢獻力量。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一線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側重于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特殊教育。
近年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得以飛速發展,“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改革也取得顯著成果,然而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下面就常見的一系列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和普通高校相比,既有共性,又具有職業教育的定向性和實用性特點,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盲目向普通高校看齊,致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模糊,缺乏高職院校的特性,沒有圍繞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特點進行設計開發,過分注重被動學習,而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交流與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無法有效調動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內容的固定性和指令性限制了教學雙邊活動,教學內容“大而雜”,缺乏新意,仍沒擺脫以競技運動為主的傳統教材體系的束縛,眾多項目是小學和初中教學內容的簡單重復,到了大學還學這些東西,學生自然對此缺乏興趣,表現為消極怠練,甚至出現抵觸等不良情緒。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一貫沿襲著傳統的“灌注式”教學法,教學手段單一而枯燥,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忽視了體育教學的娛樂性,無法有效培養學生主動的參與意識,沒有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學生體育成績的考核大都以其身體素質為評價基礎,過分注重學生的技術和技能的熟練程度,忽視其努力程度及進步幅度,這種片面的考核方式很容易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其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課外體育鍛煉呈現出個人、自發和分散的無序狀況,并沒有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體育教學范疇,沒有充分利用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優勢,致使課堂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發展不協調。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隊伍不穩定,知識、能力和技術等方面參差不齊,教育觀念差異較大,學歷結構、知識和能力結構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改革的深入發展。
近年來,隨著各高職院校的擴招,學生人數激增,體育場館器材缺乏程度愈發嚴重,擁有量已遠遠低于國家標準,硬件設施差額數量大,已遠遠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必須從適應社會需要和培養人才素質出發,根據學生的實內心需求,運用科學而藝術的教學方法,改革落后體育教學模式,樹立創新型的現代教育理念。
立足于高職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把握其教學目標的特性,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體育理論知識的教育,努力提高其體育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原理和方法,以其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迎接人生的挑戰。
降低教學內容的技術難度,增加趣味性與娛樂性,強調健身性,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有效發展學生的個性、養成主動鍛煉的好習慣,并加強傳授對各類職業性疾病的預防措施和鍛煉身體的方法等,培養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提高其自我保健和自我鍛煉的能力。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方法,努力實現融教學、競技和娛樂為一體的新式教法,追求實效性,活躍課堂氣氛,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多肯定、多鼓勵,增強其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鍛煉中,體驗到體育的魅力,幫助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考核評價體系,從教育的目的出發,拓寬視野,著眼于整個過程,即注重過程性評價,從體育理論知識、身體素質、技術技能、學習態度和進步幅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且綜合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的評價體系,目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和愉悅,從而促進其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實現課內課外一體化,拓展體育課的時間和空間,建立以健身為主要內容的新體系,周密計劃、精心組織和嚴格制度,幫助學生體會到運動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提高其運動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學健身的方法,以增進自身的身心健康。
隨著時代進步,體育學科也在不斷發展,知識體系不斷更新,因此,為了滿足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各高職院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定期組織教研活動,重視其教學、訓練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鼓勵體育教師承擔課題、發表學術文章及參加學術交流,積極構建“學習型”教師組織,體育教師也要樹立“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及效果。
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增加投入,完善體育場館建設,豐富體育器材設施的數量,當然,學校相關部門需對體育場館設施進行科學論證,避免場館設施的荒置;同時加強對體育設施的科學管理,做到專人負責、分類存放和科學使用,切實提高體育場館設施的利用率,加強對體育器材的日常維護工作,有效避免器材存在的安全隱患,為高職院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對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應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從轉變觀念入手,擺正體育教學位置,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待遇,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使其大膽創新,勇于摸索,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為社會培養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
[1]汪德華.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1.
[2]吳斌.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新思考[J].企業家天地,2011.
[3]江典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人文縱橫),2010,8(6).
[4]曾楊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思考及發展對策[J].黑龍江史志,2010.
[5]金光輝.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J].民營科技,2010.
[6]向青松.淺析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J].華章,2010.
[7]張林.關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
[8]張沛鋒.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分析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