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
(陜西師范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2)
籃球運動從開始到現在,隨著規則的日益完善,籃球的技戰術體系也在隨之變化。但是不論技戰術體系如何變化,教練員在比賽中對隊員的進攻效率要求從未改變。進攻效率高低是比賽勝負與否的關鍵。但是,籃球比賽是一項團隊合作的比賽,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在比賽中是不生效的,科比的高分屢見不鮮,但恰恰就是科比屢摘高分時候,湖人隊贏球的概率并不是與科比的高分成正比的。所以,只有提高全隊的進攻效率才能贏得比賽的勝利,然而,比賽中持球隊員只有一個,場上其他4名無球隊員這個時候該如何提高自己的進攻效率就是本篇文章需要研究的重點。
隨著現代籃球節奏的飛速發展,如果想在瞬息萬變的賽場上尋求進攻的機會,這就要求隊員在非常激烈的比賽和對抗中爭搶時間,空間來尋找進攻機會。對于無球隊員來說就要求他們對無球移動內容與動作熟練地掌握,比如通過無球隊員的牽制、掩護、穿插、策應、接應等技術動作為隊友或自己創造有利的進攻機會,根據對手的戰術變化想法設法的運用各種移動方法和形式創造有利的進攻條件。
在比賽中,無論對手是什么樣的戰術形式,無球隊員通過積極跑動牽制對手,成功的擾亂其戰術體系,使其防守出現漏洞,進而為本隊順利完成進攻創造有利條件。比如:無球隊員向一側橫向移動,防守隊員一定會跟著向一側移動,就會大大降低另一側的防守壓力,有利于本隊隊員一對一突破或者為其他隊友創造進攻機會。
掩護配合是隊員利用身體合理的擋住隊友防守隊員的移動路線,或者主動利用同伴擋住防守自己的對于有的移動路線,從而擺脫防守隊員,獲得進攻機會的一種戰術配合方法。掩護分為為無球隊員的掩護和為有球隊員掩護兩種。所謂為無球隊員進行的掩護就是為無球隊員打掩護,使其更好的擺脫防守隊員,為其創造進攻機會。為有球隊員進行的掩護就是為有球隊員打掩護。這里又分為很多種比如前掩護,后掩護和側掩護。最常見掩護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擋拆,一擋一拆形成局部的二打一,為自己創造進攻機會。另外為有球隊員進行擋拆很容易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或者大打小的進攻機會。
任何進攻體系或進攻戰術的目的都是使進攻隊員取得投籃機會,特別是取得靠近籃下或無人防守的投籃機會,這就需要進攻的無球隊員采取一定行動以獲得此機會。無球人的穿插不但可以為其他無球隊員創造接球機會,還可以使其防守體系混亂并破其防守陣型,使其忙中出錯,從而創造投籃機會完成進攻。因為無球隊員的穿插也必帶動防守隊員回收,從而外圍就出現空位,出現投籃機會,再者無球隊員來回穿插讓防守者忙得不可開交,從而出現漏洞。
無球隊員的策應在比賽中是非常常見的。無球隊員的策應主要是指無球隊員背對或者側對籃球接球,由他作為樞紐,與其他隊員空切,繞切相配合而形成的一種方法。策應配合通常是內線高大中鋒運用的較多,由他作為紐帶,與外線隊員形成的一種里應外合的戰術方法。
無球進攻隊員的接應就是指在比賽中無球隊員不能站在原地等待隊友的傳球,而是主動迎前搶位接球,尤其是在隊友被包夾時球成死球或者本隊搶下防守籃板球發動快攻時候,無球隊員的接應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到進攻的效率。比如當隊友運球是被緊逼或者包夾時球成死球,這時候如果不在規則規定5s時間內傳出球違反規則或者球直接被對手搶走發動快攻都是很不利的,因此無球隊員此時應該及時去接應被包夾的隊友,盡快使死球變成活球,發動進攻。再比如當本隊隊員搶下防守籃板時候,這時作為接球的一傳隊員要及時準確,快速擺脫對手去接球,發動快攻。
無球隊員假動作在進攻戰術中,對提高進攻成功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假動作是籃球比賽中為隱蔽自己的真實意圖,運用動作、節奏、位置、方向的變化等來迷惑對手,無球隊員在移動時候要與假動作有機的結合。比如無球進攻隊員運用變向跑擺脫防守時,所采用的上體虛晃或反跑,都是大家很熟悉的。無球進攻隊員把假動作與腳步移動技術結合運用,其目的只有一個——為自己或者隊友尋找接球時機。所以,無球進攻隊員在運用假動作與其它技術動作結合時,一要有及時準確的判斷;二要有明確的目的;三要有合理的行動。就是說,假動作必須逼真,真假動作必須緊密結合,當防守隊員判斷其為假動作而不跟隨防守時,則將假變真;防守人阻撓其真動作時,則要將真變假,只有機動靈活地運用真假動作,才能有效完成無球進攻任務。
在明確了無球移動的內容和基本形式后,要想從真正意義上提高進攻的效率就必須有準確的無求移動意識。但意識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所以要求無球隊員在熟練掌握無求移動內容的基礎上想法設法,隨機應變。在比賽中,無球隊員在場上不是只為了等待隊友的傳球,相反應該做的最多的就是通過觀察、分析、判斷,為自己或者隊友創造有利的跑動與進攻機會。這就是無球移動的基本意識。然而要想提高這種意識就必須明確無球移動的目的和時機以及對動作的熟練掌握和對思維心理的良好控制。
無球隊員雖然不持球,但在場上不能站著不動或者盲目的跑動,應該在教練員戰術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場上瞬息萬變的局面,明確自己在場上的任務,想法設法牽制或者擺脫對手,為進攻創造條件。無球移動的目的主要有三個:第一,為自己創造進攻機會。第二,為隊友創造進攻機會。第三,爭搶籃板球,為二次進攻創造機會。
比賽當中,無球移動的時機要把握準確,要與全隊的戰術配合緊密協調。無球隊員通過敏銳的觀察其他隊員的行動意圖,再從戰術角度根據觀察到的信息來決定自己的移動方式和時機,進而達到移動的目的。比如:比賽中出現了明顯的強側和弱側,無球隊員就應該有目的的向弱側移動,轉移進攻的方向,創造得分機會。
熟練的技術動作是無球隊員移動意識形成的基礎,無球移動通過一定的比賽經驗然后反復琢磨形成的動作方式。當熟練地掌握無球移動的動作內容達到動作的自動化,也就是所說的在賽場有時機來臨時下意識做出來技術動作,仿佛自己的動作不受到意識的控制,這樣才能保證進攻的效率。其實這個時候只能說明思想意識的成分減少了,但是無球移動的意識大大增強了。因此,如果技術動作越熟練,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籃球意識越強烈,對一個隊員是在這樣,同時對全隊也是這樣的。如果在場上隊員全面掌握了戰術意圖,技術動作也都熟練了,那么才能增加全隊進攻配合的穩定性,準確性和實效性,進而提高全隊的進攻效率。
思維的靈活性指的是指隊員在場上動作反應的快慢以及靈活多變的程度。如果無球隊員在比賽中猶豫不決,缺乏敏銳的觀察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就會失去戰機。
在激烈的比賽對抗中,運動員的身心狀態肯定處于一個緊張的狀態,這個時候適度的緊張對于運動員是有宜的,不能不緊張或者過度的緊張,所以我們要在任何情況下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穩定,這也是無球隊員移動意識的內涵之一。穩定的情緒對于保持動作的熟練性、思維的靈活性和對抗的應變性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比賽過程中由于激烈的身體對抗造成失誤,裁判和觀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以及重要比賽的比分等,都會使運動員的情緒發生一些微妙或者明顯的變化,因此,運動員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這是無球移動意識發揮最佳的具體表現。
籃球比賽本身就是一場長時間、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運動,隨著籃球比賽對抗激烈程度的增加,對隊員在賽場上身體機能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對運動員專項耐力素質要求非常高。當運動員在完成無球移動的動作時,比如反跑、為隊友作掩護、擋拆等等都需要很好的耐力素質。籃球專項耐力素質里,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籃球專項力量和速度耐力要求籃球運動員肌肉在持續大強度的運動中保持特定的運動強度或動作質量,充分發揮教練所要求的籃球技戰術動作。籃球專項耐力素質是比賽成功的關鍵,也是無球隊員能夠在有效的比賽時間內完成最高進攻效率的保證。
[1] 周學亮.淺談籃球運動員的無球移動意識[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10):58-59.
[2] 于振峰,辛迎喜,黃黎.對籃球無球進攻隊員技術運用要點和質量要素的分析[J].體育學刊,2001(8):52.
[3] 陳樹華,許永剛.無球隊員進攻技術教學與訓練的分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