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娟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004)
高職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就需要高職學生不僅要有一定的學識,還要適應社會一線需要,能夠直接上崗操作,同時又要愛崗敬業、懂得與人和睦相處,有團隊合作意識和精神。為此,加強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必須要做的工作和任務,是社會縱深發展對高職院校和高職學生的必然要求。
其次,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認真地、合理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整體就業率,加強學校內涵建設乃至塑造學校品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優勢分析
1.高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普遍比普通高校學生要強,更具有靈活性;
2.高職學生比中職學生理論知識要扎實,知識面更加有廣度和深度;比中職學生更有禮貌、更守紀律;
3.高職學生普遍喜歡參與課程學習以外的各項活動,有較強的活動組合能力;
4.大多數學生都具有純真、善良,樸實的優秀品質。
劣勢分析
1.高職學生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而言,其學習的穩定性不強、主觀性不強;學習基礎稍差;
2.高職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
3.新時期的大學生包括高職生更加在意個人發展,忽視社會責任;受家庭及社會風氣的熏陶,更加注重物質追求,缺乏遠大的理想,對未來感到迷惘;
4.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與人合作意識差,行為比較偏激;
5.不了解社會,法律意識淡薄。
機遇
1.新時期,經濟向縱深方向發展,行業不斷細分,社會越來越需要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一線專門人才;
2.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和發展也會為大學生包括高職生提供廣闊的就業空間
挑戰
1.全球經濟不景氣,會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
2.隨著科研和技術的不斷提升,社會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綜合素質不高的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局面。
高職院校應該積極修改人才培養方案,按照社會需求、崗位需要,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應該搭建多種形式的產學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區域企業、行業協會充分合作,推進多樣化訂單培養;積極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強學生技能的培養;積極探索國際合作辦學的路徑,使得人才培養具有階梯性、國際性。通過開放的培養模式,給學生更加廣闊的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空間。
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這需要高職院校改善師資結構,防止出現某些專業教師青黃不接;培養“雙師型”教師,只有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才能夠既傳授知識,又能夠切實地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使人才的供給和社會需求對口。同時應該堅持聘用一些企業能工巧匠、能人志士、行業專家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這對于擴充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壯大師資隊伍,加強教學內涵建設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大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測評和培訓力度,為教師企業一線實踐創造機會,提升教師的職教能力。
改變過去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改為更為靈活多樣的、更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推進項目化、情境式教學,加大課內實訓比例和質量,積極開展集中實訓課,使教學做到“教、學、做、訓”一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改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積極爭取各種職業資格的考點并加強職業培訓,為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拓展職業素質提供便利條件。
思想教育要從學生入學開始,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要引導學生分析社會實際形勢,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使大學生懂得要從多方面培養自己以適應社會的需求。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乃至社會組織的各項有意義的活動,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例如專業認識實習、頂崗實習,使學生對社會、專業、崗位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最終培養高職學生愛崗敬業、謙虛謹慎、吃苦耐勞、與人為善等優秀品質,提高高職學生的基本素質。
傳統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學習成績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方面而以,所以這種考評機制是片面的。因此,要改變這種考評機制,在測評學生的學科成績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愛崗敬業、謙虛謹慎、吃苦耐勞等基本素質進行跟蹤式的、分階段的測評,然后再對綜合測評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服務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總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但不管怎樣變化,綜合素質的培養一定要適應社會需求,利于社會發展。
[1]趙新華.新時期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探析[J].現代企業教育 2009,(22).
[2]蔡景華.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6,(2).
[3]史捷.論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6).
[4]徐家慶大學責任:實現大學生社會適應與社會責任的統一教育與職業 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