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娜
(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近年來,高職院校十分重視學生的英語教學,各專業除了必修的公外英語課之外,在大二或者大三均會開設一門與專業相關的崗位英語課程,例如商務管理專業開設《商務英語》課程,文秘專業開設《文秘英語》課程等,這些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掌握涉外職業崗位所具備的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在國際商務環境下利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開展涉外商務活動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畢業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還是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要。本文結合多年崗位英語的教學實踐,對高職院校崗位英語教學內容設置和教學設計上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教材與實際脫節。目前崗位英語課程所采用的教材一般是直接使用國外的專業教材或者是專業知識的英文譯本,在這類教材中專業詞匯特別多,語言特征上常常采用說明論證的表達方式,語句長而凌亂,復雜的句型結構和龐大的詞匯量,使得學生在閱讀理解上有較大困難。顯然這樣的教材并不適合起點低的高職院校學生使用。另外這些教材大多側重于崗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教材內容大多為定義概念,實際操作環節欠缺。課程教學內容脫離了實踐,學生的崗位英語水平還是局限在理論層面上,崗位英語應用能力仍然不會得到實質性的提高,相應地,涉外業務的實際操作水平也必將大打折扣,難以適應國際工作。
(二)教學水平不高。對教師來講,崗位英語教學需要教師既具有崗位專業方面知識又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而在目前的高職院校中,普通英語教師缺乏崗位專業方面的知識,無法順利、透徹地進行專業英語ESP教學;而崗位專業課教師的英語水平不高,不熟悉語言教學方法,特別是英語口語較差,不能充當英語教師的角色。在師資水平低的狀況下,崗位英語課堂教學往往氣氛沉悶,這門重要的課程往往被上成了枯燥的“專業課”,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對專業詞匯、語法、重點句子及篇章理解進行講解,學生對崗位語的學習多停留在僵化的詞匯、短語的學習上,多數學生感覺在崗位英語這門課程上收獲不大。
高職院校崗位英語教學應該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緊隨市場的變化,用社會需求的課程來代替傳統的課程。因此在進行崗位英語課程教學中必須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課程模式,強調課程不能脫離實踐,必須緊跟專業崗位需要,專業技能與語言技能相互滲透。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最終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一)崗位英語教改思路。(1)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遵循“行動導向”的教學原則,強調“為了行動而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由實踐情境構成的行動體系中獲取過程性知識,去解決“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是什么”(事實、概念等)和“為什么”(原理、規律等)的問題。
(2)拓展實踐項目教學,倡導體驗參與。倡導項目化課程設計方案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積極創造實踐教學環境,體驗接近真實工作場景的物流業務活動,實現任務目標。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注重將互動教學、角色扮演、案例教學、多媒體聽力、課件、視頻等教學方法與手段相結合。
(4)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學習,啟發學生對設定狀況積極思考、分析,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注重檢測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二)崗位英語教學設計。崗位英語課程首先應以工作崗位為模塊、以工作任務為線索進行了模塊化設計,教學設計上模擬企業的實際工作流程,以形象生動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崗位英語服務技能。
(1)定位工作崗位。根據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區域經濟特點,明確《XXX崗位英語》課程中的“崗位”。由于在業務操作的具體過程中,有多個行業參與其中,涉及到的當事人也比較復雜,因此在具體工作中,不同崗位對英語的要求也不同,課程應該選取日常工作流程中與國外當事人關系較為密切,且對專業英語要求較高的涉外崗位,如國際業務推廣,涉外客戶服務等作為核心崗位。
(2)精選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取依據涉外工作崗位從業人員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培養能力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等,設置業務操作項目,學習項目應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與實用性,既可以滿足學生進一步鞏固、提高知識能力的要求,又可以提高英語實操能力,在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中實現應用技能培養的目標。另外在各項目下設置工作任務時,注重崗位應用,以行業的實際工作任務為依據,如業務關系的建立、業務方案的制定、業務合同的繕制,業務糾紛的處理等形式再現涉外主要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情境。
(3)明確教學重點。因為學生在之前的英語學習中英已經掌握了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將語言知識的講解作為學習的重點,譬如單詞含義用法、如何進行情景對話,如何撰寫英文郵件等,而是引導學生分析從業人員與客戶的服務流程,靈活應用服務語言及專業詞匯。但是鑒于崗位英語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特別是一些專業詞匯和術語,學生以前從未接觸過,勢必影響學生工作任務的實施。因此教師在工作任務導入之后,設置工作能力訓練,引導學生在這一環節中了解物流人員與客戶之間的服務流程,熟悉企業真實對話或者郵件中的服務語言以及專業詞匯,并能將其靈活應用到下一環節的工作任務實施中。在基于實際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務中學生通過案例演練與實訓,將語言知識與職業技能有機結合,進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4)細化考核方案。崗位英語強調學生在實際崗位上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因此,課程的評價不再是單純的以專業英語知識掌握的多少為依據,而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考核,以實際工作任務中語言能力與職業能力結合度的高低為依據。考核內容包括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過程性考核把物流企業對員工的的考核標準引入本課程考核體系,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考核。終結性考核,即期末考核,是在期末安排,這一過程反映學生顯性的學習效果,主要表現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式的考核,其考核內容主要側重本課程職業技術領域共性專業能力目標的實現情況。整個考核過程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綜合運用、職業素養等隱性能力的評價,強調知識的內化。
(5)注重師資培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專業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對自身英語讀寫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努力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加強和崗位英語所對應專業課教師的交流,盡可能多地掌握崗位相關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同時,英語教師還可以通過下企業實踐進行專業的學習,加深對崗位的理解,更好地將自己的心得融于崗位英語教學。
(6)完善課程教材。好的教材應具備系統性、科學性、實用性等特點,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目前,適合高職院校的崗位英語教材相對匱乏,不能夠滿足當前高職崗位英語教學的需要。因此,應盡快進行教材開發。在開發過程中,由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組成編寫隊伍,共同探討教材的編寫體例,努力使教材滿足當前教學的需求。另外教材應該注重崗位應用,教材應體現以項目為驅動,以崗位需要為中心,注重實踐,應淡化對基礎語言知識的介紹與操練,強化業務中服務語言及專業詞匯操練,特別是“說”和“寫”兩方面的訓練。
崗位英語課程是學生結合專業知識、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的專業課程,也是高職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關鍵課程,還需要專業教師們的不斷探索與實踐,才能使其逐漸完善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崗位英語教師應準確定位本門課程的位置,努力開發適合高職學生的專業英語教材,同時,改革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素質,以解決當前我國高職崗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趙娜.走出教學誤區-構建新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0(26).
[2]趙娜.基于“1+X”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文學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