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設在德國的“透明國際”組織7月9日發表“2013年全球腐敗輿情表”,通過對全球107個國家(中國不在被調查之列)和地區的11.4萬人的調查發現,在過去一年時間里,每4個人中就有一人在同公共機構和公共服務部門打交道時行賄。調查還顯示,全球腐敗現象愈加嚴重,民眾也越來越積極參與反腐之中。
據德國《南德意志報》7月10日報道,這是全球關于腐敗的最大規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27%的受訪者承認,在過去12個月中,他們在求助公共機構時行了賄。在這些行賄的受訪者中,有40%的人表示這樣做是為了“加快辦事速度”;27%的人認為“這是唯一獲得某項服務的方式”。同時,受訪者普遍認為,自己國家的腐敗現象有所上升。“透明國際”執行總裁巴靈頓說:“就賄賂而言,有兩個國家最為嚴重——4人中有3人承認在過去一年里行賄。這就是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
“輿情表”還顯示,多國為打擊腐敗等犯罪行為建立的機構通常得不到人們的信任。36個國家的受訪者把警察列為最腐敗的部門,因為平均有53%的受訪者曾有被警察索賄的經歷。20個國家的受訪者認為司法部門最腐敗,在這些國家,平均30%的受訪者反映,在同司法部門打交道的過程中,受到明示或暗示要交納賄賂。
全球51個國家的受訪者把政黨列為最腐敗的組織,平均55%的受訪者認為政府被利益集團劫持、控制。2008年的調查中,31%的受訪者對政府的反腐努力表示滿意,而今年只有22%。調查顯示,被認為相對清廉的機構是宗教團體,但在以色列、日本等國家,宗教團體也存在嚴重的腐敗現象。此外,除了在原材料或建筑這樣的大型行業之外,醫院、學校的行受賄事件也時有發生。在德國,媒體行業的腐敗指數首次超過了公共行政部門和議會。
一些貧窮國家不僅存在貪污問題,行賄的金額也相對較高,比如肯尼亞,平均行賄金額達到每次100美元。經歷“阿拉伯之春”的眾多阿拉伯國家民眾認為本國腐敗現象增加。2/3的埃及人抱怨腐敗現象更為嚴重;在突尼斯,不滿人數比例達80%;也門為56%;只有利比亞的情況有所改善,比例為46%。相對積極的現象是,民眾對腐敗說“不”、拒絕行賄的數量比去年增多。“輿情表”顯示,在被索賄的人當中,有2/3表示他們拒絕了行賄。同時,90%的人表示他們會采取實際行動參與反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