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無線電廣播與美國孤立主義的瓦解

2013-08-15 00:46:01孟亮
黑龍江史志 2013年10期
關鍵詞:談話

孟亮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無線電廣播與美國孤立主義的瓦解

孟亮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孤立主義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是美國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則,在美國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紀30年代,和平主義催化下的孤立主義甚囂塵上,成為美國社會的主要思潮。隨著無線電廣播技術的產生發展,戰地報道和羅斯福的“爐邊談話”借助廣播廣泛傳播,美國民眾反戰情緒減緩,孤立主義思潮逐漸瓦解。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并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一員,標志著孤立主義政策的最終破產。

無線電廣播;孤立主義;爐邊談話;第二次世界大戰

引言

孤立主義外交原則是美國長期以來外交政策的基礎,自美國建國之日就發揮著重要作用。直至20世紀40年代珍珠港事件后美國參戰,孤立主義終告破產。作為美國政治思想史、外交史研究的重要內容,國內外學界對于孤立主義政策瓦解原因的探究可謂卷帙浩繁,業已取得一定成就。

美國學者威廉·朗格和S·克萊森合著的《1937—1940,對于孤立主義的挑戰》[1]一書運用國會文件和日記、備忘錄等資料,較全面的對孤立主義瓦解進程中的政治、經濟、領袖導向等推動因素進行論證;詹姆斯·馬克與格勒·伯恩的合著《羅斯福:獅子與狐貍》[2]一書中,從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雙面”性格入手,分析其對于孤立主義的雙面做法,并肯定其對孤立主義瓦解的作用;D·C·沃特《美國20世紀的孤立主義是個有意義的概念嗎?》[3]一文通過推理和舉例論證,認為自20世紀20年代起,美國的孤立主義政策已隨國內政治、經濟發展自然瓦解,當時的所謂孤立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中的“障眼法”,公眾對于孤立主義的理解有誤。

近年來,我國學者開始關注美國孤立主義瓦解這一領域。鄧蜀生[4]認為羅斯福與美國孤立主義勢力做了不屈不饒而又富有智慧的斗爭,并最終促成了孤立主義瓦解;王貴正[5]則認為孤立主義實為美國實行全球主義的障眼法,是美國爭逐世界霸權的有力杠桿,即孤立主義并未“瓦解”,全球主義即為孤立主義的延伸;王曉德[6]則認為美國擺脫孤立主義是戰爭逼迫下不得已的選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李堅堅[7]的碩士學位論文《美國孤立主義外交原則的終結——經濟因素的決定性作用》一文認為,羅斯福與孤立主義的斗爭起到了輔助作用,而孤立主義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經濟因素,即美國的根本經濟利益。

縱觀現有研究成果,中外學者大都采用傳統研究視角,關注政治經濟因素對于孤立主義瓦解的作用,尤其突出羅斯福的個人作用,這些都為本文行文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借鑒。然而,隨著研究領域的拓展,社會文化史研究勃然而興,我們有必要對此問題的社會因素進行進一步跨學科探究。根據美國政治學家霍斯蒂和索貝爾的論證,社會輿論對于美國外交政策有巨大影響,存在普遍對應關系。而大眾傳播媒體作為決策者與民眾的連接機制,最有可能影響或改變個人對于政府政策的觀念。[8]它們作為觀察員、參加者和催化劑,在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9]另外,近來西方的一些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也關注到這一現象并以之為題進行探討。[10]

然而,二戰時期的美國外交政策在事實上存在著大眾傳媒潛移默化的作用。綜合當時的國際背景和美國國內形勢,傳播媒介對于孤立主義思潮瓦解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現有研究著述中,就筆者目力所及,唯美國學者沃爾特·拉菲特、理查德·波倫堡和南希·沃洛奇的合著《美國世紀》[11]一書中以問題形式提及無線電廣播對于孤立主義瓦解的促進作用,但未作具體論證,而國內關于該問題的論著尚付之闕如。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史料,借鑒歷史學與新聞學相關著述,以無線電廣播技術的產生發展為切入點,對其在美國孤立主義瓦解進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行初步探討。

孤立主義是美國傳統外交政策的主要方針,主要指“不干涉、不卷入歐洲的聯盟和戰爭。”[12]美國的孤立主義“文化”傳統可追溯至殖民地時期,潘恩的《常識》中就清晰表明了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孤立主義原則——“北美真正的利益就在于避開歐洲的種種紛爭。”[13]這種原則在美國建國后得以長期堅持并發展。隨著國力的上升,20世紀初期,以威爾遜為代表的一些美國人曾向孤立主義提出挑戰,期望借一戰使美國擺脫孤立主義并統治世界,但是事與愿違,卷入歐洲戰爭的慘痛教訓使美國反戰情緒尤為強烈。

故而,20世紀30年代至二戰前期,美國的孤立主義甚囂塵上,成為社會中占絕對支配地位的主要思想潮流。強大的孤立主義思潮對于政府決策產生巨大掣肘作用,使美國一度固守中立以遠離爭端。然而,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美國參戰并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一員,標志著孤立主義的最終破產。從傳統觀點來看,孤立主義的破產是以羅斯福為代表的領導人維護國家利益的必然之舉,也是美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然而,社會因素的推動作用也不容忽視。在羅斯福采取的各項挫敗孤立主義的巧妙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其頗具智慧地運用了當時勃然而興,并處于“黃金時期”的無線電廣播技術。

無線電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無線電廣播的社會功能是以重復和加強一種觀念、忽略或詆毀其他觀念為手段,使社會秩序合法化并長期保持。[14]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媒介,無線電廣播在在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的作用突出展現了上述功能——以無線電為媒介、以羅斯福“爐邊談話”為政策導向所進行的帶有反孤立主義色彩的種種行動漸漸改變了社會中的反戰思潮和孤立主義思想,推動了孤立主義的瓦解。

時勢造英雄,當時美國國內的形勢為無線電廣播的壯大提供了良好的契機。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大受打擊,失業率攀升。然而,無線電廣播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是經濟危機提供的社會環境。在這一時期里,無線電廣播產業繼續發展,這段時期被稱為廣播的“黃金時代”。毫無疑問,購買力普遍低下的美國階層愿意投資一臺能為他們帶來節目與商業廣告的收音機。對于外出尋找工作的失業者,廣播更是一種便攜娛樂工具;對于在危機中經濟瀕臨崩潰的家庭,廣播是戶外娛樂的最佳替代品。同時,廣播網絡、廣告行為管理和新聞報道活動也均得到了改進。另外,廣播中的一些節目(如娛樂節目以及后文所述的羅斯福“爐邊談話”)為大危機威脅下的人們提供了心靈慰藉。于是,在這種催化下,廣播較紙質媒介地位迅速提高。美國大眾媒體學者德弗勒描述當年美國人喜愛廣播時說:“經濟來源窘迫的家庭,收音機壞了后也要省吃儉用攢錢修好。他們也許把家具還給貸款公司或拖欠房租,但他們死抱住收音機不放。”[15]

相比于此前的媒體,廣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在電視和因特網尚未出現之前,無線電廣播是最實時、最有效的通信手段。廣播的節目通常是直播的,即使是預先錄制、稍后播出的節目也能搶在印刷媒體之前很快播出。另外,紙質媒體受到跨地域傳遞的限制,無線電則可瞬間傳遞信息。這就使得利用廣播傳遞新聞或者宣傳政策有了不可匹敵的優勢。例如,對美國孤立主義瓦解意義重大的珍珠港事件就是廣播媒體率先播出的——1941年12月7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點31分,一名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記者中斷了常規節目,宣布日本對夏威夷的珍珠港發起了一次空中突襲。[16]

而且,廣播親臨現場的感覺吸引了大量聽眾。甚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廣播中播出的內容深信不疑。1938年10月30日,萬圣節的前一天,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奧森·韋爾斯改編的廣播劇《星際戰爭》。便采用了報道慕尼黑陰謀時所用的簡短新聞描述手法,虛構了火星人入侵新澤西州的故事。節目開播不久,新澤西州的居民就擠滿交通要道爭相逃往外州;普林斯頓大學有兩名教授沖出來想研究外星人;匹茲堡一位婦女大聲哭喊并險些喝下自殺的毒藥……第二天,這個節目成為了《紐約時報》的頭條新聞,新聞這樣描述人們的恐慌:“極度恐慌的聽眾塞滿了道路,他們有的藏在地窖里,有的在槍中裝滿子彈”。[17]“外星人襲擊地球”所引發的恐慌至今仍是體現廣播對人們態度和信念的戲劇性影響的主要案例,廣播所具有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帶來了誰也無法預料的影響。[18]正是這種認可乃至崇拜之情,使利用廣播所進行的社會動員非常有效,這就為戰地報道的廣泛傳播和羅斯福“爐邊談話”的順利和成功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同時,在珍珠港被轟炸之前,無線電廣播已經告訴聽眾:戰爭近在咫尺。最具有代表性的二戰廣播當屬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記者愛德華·默羅從倫敦發出的報道。他現場報道了納粹轟炸倫敦的情況——在警報嘶鳴、高射炮怒吼、人們奔向防空壕的時候,他把麥克風放在倫敦人行道上,力求通過親眼所見的轟炸實感把苦難告訴未遭受苦難的人們(美國人)。[19]美國詩人阿奇鮑德·麥克利什談到對于默羅報道的感受:“你讓倫敦在我們家里燃燒起來,我們感到了燒毀他的火焰。你把倫敦的死者放在我們家門口,我們感到那些死者就是我們的死者。”[20]盡管技術和政府審查制度給新聞報道造成了某些局限,但無線電廣播記者隨軍深入戰場,對于那些遠隔重洋、身處家中的聽眾來說,戰地報道乃至戰地錄音將絕大多數聽眾聞所未聞的戰爭之聲帶入家中。[21]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國民眾了解到戰爭的迫在眉睫。無線電廣播在潛移默化中推動了美國人接受戰爭不可避免的觀念。

另外,相比于傳統紙質媒體,無線電廣播沒有文字識別的障礙,不受聽眾文化程度的限制且收聽方便,易于從無形中打動聽眾。因此,自無線電廣播面向大眾,其受眾覆蓋面的擴張速度驚人。截至1935年,美國商務部預計無線電廣播已為1850萬個家庭、超過5000萬人提供服務,在美國的所有家庭中,約有60%的家庭擁有收音機。[22]同時,關于廣播收聽率的統計,不得不提的還有胡珀受眾評估公司。該公司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認定的符合行業標準的主要評級系統,并被允許參與總統廣播演說內容的策劃工作。[23]據胡珀受眾評估公司統計,1930年,在美國,平均每個家庭每天收聽3.9小時的廣播,1940年,數據顯示86%的家庭每天收聽廣播的時候超過5個小時。[24]1941年,赫爾曼·S·海汀格在《美國政治與社會科學學會年鑒》的序言中寫道:“可以說,自1929年以來,無線電廣播業已經從幼年時代發展到了青年時代,現在正開始逐步走向成熟。當今,廣播作為一種用于娛樂、文化、政治啟蒙以及更為正式的教育培訓傳媒,擴展了其對于個人以及方方面面的影響,每10個美國家庭中就有6個家庭受到它的影響。它已成長為自印刷機問世以來大眾傳媒最主要的媒體。”[25]

與此同時,繼早期報紙等傳統媒體對于廣播的抵抗之后,無線電廣播開始得到傳媒界同行的認可。一些報紙預見到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并認識到他們的讀者會繼續閱讀新聞和收聽廣播。于是,《匹茲堡郵報》開始了一直延續至今的做法——刊登廣播電臺節目預告。[26]隨著報紙和廣播相互配合,無線電廣播得以更加充分地發揮其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胡珀受眾評估公司的調查表明,美國大眾所掌握的新聞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廣播得到的。[27]

無線電廣播被民眾廣泛認可和接受,這提供了以之為媒介進行社會動員的堅實基礎;恰在此時,利用無線電廣播的杰出代表——被稱為“廣播總統”的羅斯福抓住這一時機,卓有成效的以之為武器進行巧妙斗爭。

在羅斯福采取的若干措施中,對于孤立主義社會思潮的瓦解作用最為顯著的應屬“爐邊談話”。從上任之初的面臨經濟危機,積極推行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前動員;再到二戰中的戰況分析和戰略調整,每當面臨重大事件時,他就采用這種方式與民眾進行交流溝通。在羅斯福的十二年任期內,他共計做了30次爐邊談話。

從1939年9月3日的第14次爐邊談話到1941年12月9日的第19次爐邊談話,羅斯福多次明示或暗示放棄孤立主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1939年9月3日就歐洲戰爭發表第一次談話之后,羅斯福又在1940年5月26日和12月29日兩次談論國防和國家安全,高瞻遠矚而又潤物無聲地把備戰的觀點注入了人們心中。而1941年5月2日的最長的談話中,他正式宣布全國進入無限期的緊急狀態,把備戰落到了日常措施方面。最終,1941年12月9日,他通過廣播,公開發表對日宣戰聲明。無疑,這些談話循序漸進,其觀念和政策導向作用十分明顯。

1940年5月26日,羅斯福這樣說服人民:“以為我們地處遠方,與世隔絕,因而是保險的,不必擔心四方的危險,這種幻想已經不復存在。”[28]他婉轉地告誡人們——美國不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歐洲的危險和自身息息相關。與此相應,同年6月10日,美國第76屆國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擴充美國常備軍規模的決議,將常備軍規模由1916年規定的280,000人增加至400,000人。29而在同年12月29日的爐邊談話中,他首次指名道姓地譴責納粹,認為任何想要通過談判來取得和平的嘗試都是極其愚蠢的。他說:“任何國家都不能姑息納粹……沒有人能輕撫一下老虎就把它變成小貓……一個國家想要同納粹和平相處,只能以全面投降作為代價……直言不諱的說,危險迫在眉睫,我們必須準備應付這種危險。我們知道的很清楚,爬到床底下用被單蒙上頭,并不能使我們逃避開風險或對危險的恐懼”[30]雖然此時為爭取人民支持,羅斯福并未對孤立主義提出根本質疑,也未明示美國參戰的必要,但他具有號召力和說服力的話語通過廣為傳播的無線電廣播傳入大多數美國人的心中——美國不能姑息納粹,不能孤立于世界的觀點漸入人心。幾天后,他第一次把民主國家抵抗侵略的戰爭納入到美國的防御體系之中,并且提出要成為民主制度的偉大兵工廠。[31]1941年5月27日的談話是最長的一次“爐邊談話”,其中,羅斯福揭露了以希特勒為代表的法西斯建立所謂“新世界”的丑惡行徑,暗示美國應該拋棄可以幸免于二戰的幼稚想法。在這次談話中,羅斯福不厭其煩地說明了法西斯侵略之下的種種現實和美國可能的景象,極盡耐心地號召并敦促美國各界人士放棄孤立主義的傳統做法,最終宣布全國進入無限期緊急狀態,使武裝力量處于戰備狀態。1941年12月9日,珍珠港事件后兩天,羅斯福在發表對日宣戰聲明后,通過“爐邊談話”公開表明他的立場:“我重申,除了最后的和完全的勝利,美國不能接受任何結果。不僅要消除日本人可恥的背信棄義的行為,而且要根除國際暴力的根源。”[32]這些談話步步為營、循循善誘,在“促膝長談”間將羅斯福對于孤立主義和戰爭的看法表現的淋漓盡致。

“爐邊談話”是羅斯福首創借助廣播與群眾進行溝通的方式,但其意義絕非局限于此。“爐邊談話”更是政治宣傳的利器和輿論動員的向導,是羅斯福采取的一種頗具智慧的政治公關行為。談話深入淺出,將極具專業性的方針政策向普通大眾傳達,難度可想而知。但是,羅斯福卻成功做到了這一點,他對談話的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為了能夠吸引盡量多的聽眾,他將談話時間全部定在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0點左右——一個東部民眾尚未入睡,而西部民眾已經結束工作并回到家中的時間;關于談話的語言風格,他和他的撰稿顧問們也充分考慮到了大眾的接受程度——談話中80%的詞語出自英語中最常用的1000個詞匯;同時,每一次談話的時間他也把握的恰到好處,控制在15到45分鐘之間,足以表達觀點而又不至冗長。33通過這種方式,他借助無線電波,用親切平和的語調和邏輯分明的言辭,使自己走下總統的寶座,仿佛化身為聽眾家中的長者,抑或睿智的朋友。正如美國作家卡爾·卡摩爾在1945年回憶的那樣:“我從來沒有見過他,但是我認識他,并永遠不會忘記他。他,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用聲音來到我的家里,稱呼我——朋友。”[34]

“爐邊談話”深入人心,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早在羅斯福上任之初的大蕭條時期,在第一次“爐邊談話”中,他對全國人民就銀行暫停營業和重新開業的問題進行了耐心的解釋和勸告。[35]談話后的第二天,人們就紛紛將家中的現金存入本是門可羅雀的銀行,僅在紐約一天的存款數就超過取款數1000萬美元。[36]這種收獲凸顯了談話的價值,很好地佐證了無線電廣播廣闊的覆蓋面和出色的社會動員力。

在戰爭迫在眉睫,羅斯福通過1939年9月3日到1941年12月9日的6次爐邊談話,循序漸進地向人們傳達了參戰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談話中,他多次告訴人們: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集體,一個團結起來可以克服任何困難的集體,而每一個單獨的人都是這個集體不可或缺的部分。[37]每一次“爐邊談話”后的幾天、甚至幾小時內,數以百萬計的民眾來信涌向白宮,在信中,人們充滿對羅斯福的贊美和敬佩。[38]顯而易見,這些話語如初春的暖風,一點一滴地融化著美國人固守的孤立主義的堅冰。美國民眾平和的接受了參戰的事實,這與胡珀受眾評估公司在1937年民意測驗中所統計的數據——當時70%以上的美國人支持孤立主義[39]有著鮮明的對比。同時,二戰期間,美國有1100多萬人參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也佐證了人們態度的轉變。

誠然,羅斯福個人的高瞻遠矚和高超的談話技巧是民眾積極響應的主要原因。但請試想一下,若無無線電廣播,與廣大民眾進行交流將是何等艱難。無論是依靠紙質媒體,還是進行巡回演講,無不受眾有限且耗時耗力。正是得益于無線電廣播,用報紙專欄作家的話說——“總統只需要準備一篇廣播講話就能讓國會就范”。[40]

美國參戰并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孤立主義政策的破產。究其原因,固然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國家利益的需要和戰略政策的轉移。但無論如何,無線電廣播為羅斯福運用智慧、傳播政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載體,為新的外交政策的推行減輕了輿論阻力。正是無線電廣播的特有傳播優勢與羅斯福總統的深謀遠慮相互配合,推動了孤立主義的最終瓦解。

結語

二戰期間,無線電廣播作為“一項深刻改變人們的見解和社會行為的新發明”[41]漸漸成為舉足輕重的傳播媒體。隨著戰爭形勢的不斷發展,美國國家利益的需要使國家戰略轉移勢在必行。在此基礎上,以戰地報道和羅斯福“爐邊談話”為代表的無線電廣播節目,以其生動性、形象性、真實性催化了美國民眾日漸接受了戰爭近在咫尺且與自身密切相關的觀念。

總而言之,在孤立主義瓦解的進程中,無線電廣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體現了新興傳播媒介出色的輿論導向作用。雖然其并非決定因素,但正是一個個看似微小的力量匯聚起來,最終瓦解了作為美國外交政策核心150年之久的孤立主義。相信對于孤立主義瓦解原因的進一步探討可以為我們更好的了解美國外交政策發展歷程、更加透徹分析其外交思想有所助益。同時,在社會文化史研究蓬勃發展的今天,也促使我們更加重視社會文化因素在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效用,為這一方面的研究增磚添瓦。

[1]William Langer& S.Gleason,the Challenge to Isolation, 1937-1940,New York: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1952.

[2]James Mac Gregor Burns,Roosevelt:the Lion and the Fox, New York:Harcourt,Brace&Co,1956.

[3]D.C.Watt,“American?‘Isolationism’in the 1920s:is it a Useful Concept?”in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American Studies,Vol.6,pp.319.

[4]鄧蜀生.羅斯福與孤立主義的斗爭.復旦大學學報,1979(4).

[5]王貴正.孤立主義與美國三十年代全球戰略.東北師范大學學報,1982(4).

[6]王曉德.美國歷史上的孤立主義情節.世界知識,2002(3).

[7]李堅堅.美國孤立主義外交原則的終結——經濟因素的決定性作用.碩士學位論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8]Richard Sobel&Ole R Holsti,the Impact of Public Opinion on U.S.Foreign Policy since Vietna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9]Shahzad Ali&Muhammad Khalid&Muhammad Ashraf Khan’“American Mass Media and Foreign Policy:a Study about the Role of White House and Main Stream Print And Electronic Media in Effect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in Global Media Journal,Vol.1,Issue 1,Spring 2008.

[10]如:Paul Gallo,the Media and U.S.Foreign Policy,Master Dissertation,Webster University,2006;Bullard Natasha,The Mercurial Role of the U.S.Media in Wartime:The Vietnam War, 1961—1975,Master Dissertation,Georgetown University,2010.

[11][美]沃爾特·拉菲伯,[美]理查德·波倫堡.美國世紀.黃磷,譯.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12]劉緒貽,李世洞,主編.美國研究詞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270.

[13][美]托馬斯·潘恩.常識.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39.

[14]Susan Douglas, Inventing American Broadcasting, 1899-1922.Md.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7,p.Xvii.

[15]Christopher H.Sterling,John Michael Kittross,Stay Tuned: A History of American Broadcasting,Belmont:Wadsworth Pub. Co.1978,p.206.

[16]Network Newscast on the Day of the Attack against Pearl Harbor,The Museum of Broadcasting Communications,http: //archives.museum.tv/archives.

[17]The Original New York Times Article October 31,1938, http://rense.com/general4/hgnyt.htm.

[18]關于此事件的記載,見于:《紐約時報》,1938年10月31日,第一版,http://rense.com/general4/hgnyt.htm,查閱于2012年11月10日;(美)沃爾特·拉菲特,理查德·波倫堡,南希·沃洛奇:《美國世紀》第239頁;(美)大衛·斯隆編著:《美國傳媒史》第515頁;(美)艾倫·B·阿爾巴郎,格雷戈里·G·彼茨:《無線電廣播產業》第31頁等.

[19][美]沃爾特·拉菲特,理查德·波倫堡,南希·沃洛奇.美國世紀.240.

[20][美]沃爾特·拉菲特,理查德·波倫堡,南希·沃洛奇.美國世紀.240.

[21[美]艾倫·B.阿爾巴郎,格雷戈里·G.彼茨.無線電廣播產業.張瑩,張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34.

[22]Herman S.Hettinger,ed.Foreword.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77,1935,p.VII.

[23]Lichty,L.W.Phalen P.F.,&Webster,J.G.Ratings Analys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dience Research.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 Inc,2005,p.101.

[24][美]大衛·斯隆,編著.美國傳媒史:515.

[25]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Herman S.Hettinger,"Organizing Radio's Discoveries for Use" in 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213, 1941,pp.170-189.

[26][美]大衛·斯隆,編著.美國傳媒史:525.

[27]Hooper Radio Ratings,1935-1949,http://www.dg125. com/Gazette/BestOfTheBest/RATINGSMAINMENU.htm,

10.1.查閱于2012年10月12日.

[28]“On National Defense.-Sunday,May 26,1940”on 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Franklin D.Roosevelt Presidential Library,http://www.mhric.org/fdr/chat15.html.同時參閱關在漢編譯.羅斯福選集.商務印書館,北京:1982:45.

[29]US Congress,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Regular Army of the United States,June 10,1940--Committed to the Committee of the Whole House and ordered to be printed."in Serial Set Vol.No.10443,Session Vol.No.4,76th Congress,3rd Session, H.Rpt.2496,https://vpn2.nlc.gov.cn/.

[30]“On National Security.-Sunday,September 29,1940”on 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Franklin D.Roosevelt Presidential Library.同時參閱關在漢編譯《羅斯福選集》,第263頁.

[31]關在漢,編譯.羅斯福選集:259,267,269.

[32]“On the Declaration of War with Japan-Tuesday,December 9,1941”on 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 Franklin D.Roosevelt Presidential Library.同時參閱關在漢,編譯.羅斯福選集:330.

[33][34]Diana Mankowski&Raissa Jose,The 70th Anniversary of FDR’s Fireside Chats,Franklin D.Roosevelt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http://www.museum.tv/exhibitionssection. php?page=79.

[35]“On the Bank Crisis-Sunday,March 12,1933”on 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Franklin D.Roosevelt Presidential Library.http://www.mhric.org/fdr/chat1.html.

[36][美]羅斯福.羅斯福爐邊談話.張愛民,馬飛,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2009,7:11.

[37]關在漢,編譯.羅斯福選集:54,64,264.

[38]Diana Mankowski&Raissa Jose,The 70th Anniversary of FDR’s Fireside Chats,Franklin D.Roosevelt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Museum,http://www.museum.tv/exhibitionssection.php? page=79.

[39]錢俊德,編著.美國軍事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101.

[40][41][美]沃爾特·拉菲特,理查德·波倫堡,南希·沃洛奇.美國世紀:237,238.

孟亮(1992-),女,河北承德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世界歷史試驗班學生,從事世界歷史學習研究。

猜你喜歡
談話
班主任的談話藝術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8
未來5年,你會不會成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從海大薛華的談話中,窺見“危與機”
當代水產(2020年4期)2020-06-16 03:22:52
正確理解術前談話
特別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6
論電視談話節目的困境與發展趨勢
新聞傳播(2018年15期)2018-09-18 03:20:02
淺談審計人員如何做好談話工作
消費導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8
解析韓國談話類綜藝節目——以《非首腦會談》為例
新聞傳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00
論晨間談話的重要性
如何主持好廣播談話類節目
新聞傳播(2015年15期)2015-07-18 11:03:42
鄧小平南方談話的主要思想及當代價值
學習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28
教你如何發起談話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九九九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欧美成人A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欧美日韩动态图| lhav亚洲精品|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热99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就去色综合|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日本91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99热最新网址| 亚洲乱强伦|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片免费网站| 干中文字幕|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亚洲性视频网站| 国产18在线| 亚洲一区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一级毛片免费的|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97国产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一级|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四虎综合网|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综合网|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色图第一页| 国产另类视频|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不卡|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色视频国产|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