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84)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以下簡稱“四個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應對這些挑戰和考驗,要靠我們黨充分發揮在長期奮斗歷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五大優勢”即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用理想信念鼓舞人心,用健全組織增強活力,用完善制度統一行動,用聯系群眾凝聚力量,從而把黨的“五大優勢”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成為全面有效地化解“四個危險”的“利器”。
一、發揮理論優勢是化解“四個危險”的基本前提。實踐證明,只要充分發揮好理論優勢,我們就能從勝利走向勝利;一旦我們不注重理論創新,不注重發揮理論優勢,就要走彎路,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尤其這十年,國家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二位,各項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的取得歸究于什么?得益于什么?用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虞云耀的話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和靈魂是創新,是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是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集中體現,而這個變化就是科學發展觀帶來的。當前,黨所面臨的“四個危險”,最根本的問題在于能否解決好發展問題,而解決發展問題是黨的能力的全面檢驗,由此延伸出黨急需要克服和解決的各種問題。黨的理論優勢正是解決好發展問題的源動力。新時期,我們黨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始終確保理論優勢。比如: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等,這些理論創新成果,涵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自身建設等諸多方面,對新時期遇到的一系列新問題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略。因此,化解“四個危險”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注重發揮理論優勢,用科學理論指引方向、教育群眾、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從思想上建黨、立黨、興黨,始終保持思想的先進性。其具體措施是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等集中性教育實踐活動,以及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等。回頭來看,這些活動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發揮了巨大的成效,從理論自信的角度進一步夯實了黨建基礎。
二、發揮政治優勢是化解“四個危險”的主要方法。“所謂政治優勢,是指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新生事物的一種本質屬性,是事業的正義性、路線的正確性、理論的科學性、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及其總和。充分發揮政治優勢,與我黨一貫強調的‘講政治’在精神實質上是一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所締造并領導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不斷發展進步的,所具有的政治優勢是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特有優勢,是凝聚全國人民共同實現偉大目標的根本所在,是我們黨在政治上先進性的集中體現。也就是說,黨的領導就是我們建設發展國家的最大政治優勢,為國家源源不斷地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國體政體不變質,綜合國力快速提升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大特征:一個是擁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另一個是擁有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四個危險”中最值得警惕的是“精神懈怠”,因為它從表面看,危險并不明顯,后果也并不突出,而實質上其后果卻是最嚴重的。一旦精神懈怠,便不思進取、追求享樂,忽視學習,能力素質也就難以跟上發展要求。與此同時,享樂之心發展,必然走向物化,一但追求物質上的東西過重,勢必私欲膨脹,滋生腐敗,最終脫離人民群眾,后果不堪設想。從源頭化解“四個危險”,就是要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只有把世界觀這個“總開關”的問題解決了,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所以,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就是要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夯實群眾基礎,通過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確保黨員思想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條經驗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總結出來的,是我黨獨特的政治優勢所在,革命戰爭年代如此,過去幾十年的建設時期如此,新形勢下依然如此。
三、發揮組織優勢是化解“四個危險”的重要途徑。組織優勢是我們黨克服困難,不斷前進的重要力量,是凝聚黨心和民心的強大力量,也是改革創新發展的依靠力量。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帶領廣大黨員攻堅破難,奮力前行。可以說,哪里有危情,哪里就有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哪里有挑戰,哪里就彰顯黨組織的強大力量。在沒有硝煙的抗擊“非典”戰場上,在人民群眾遭受自然災害侵襲的關鍵時刻,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漩渦中,黨組織始終是人民的主心骨,黨員始終是群眾的領頭雁。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基層黨組織組建“黨員搶險隊”、“黨員突擊隊”、“黨員服務隊”約1.8萬個,在抗震救災一線和災民安置點組建臨時黨組織近千個,176萬余名黨員干部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十年奮斗歷程,黨的組織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有力地推動了科學發展、促進了社會和諧。化解“四個危險”,需要依靠組織的量,單靠個人自覺化解危險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充分發揮組織力量和優勢,才能更加有力地防止危險的發生。要扎實開展先進性思想教育,提升思想認識水平,積極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險;要在建設學習型政黨活動的凝聚和指引下,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高黨員的能力素質水平,努力化解能力不足危險;要緊緊依靠黨的各級組織,豐富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加強與人民群眾溝通協調,暢通民竟渠道,傾聽群眾聲音,進一步化解脫離群眾危險;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監督機構和社會輿論的作用,創新思路,拓寬途徑,有效遏制腐敗問題,盡最大努力化解消極腐敗危險。化解“四個危險”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就一定能夠有效化解“四個危險”。
四、發揮制度優勢是化解“四個危險”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六大以來,黨著力健全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建設,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進一步落實,黨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以及民主決策機制日臻完善,黨的制度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效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十年中,面對眾多大災大難,面對來自國際國內的各種困難挑戰,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各項事業的勝利,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和有效落實了黨的制度優勢,使黨的各級組織始終保持了團結高效和生機活力,全黨8200多萬名黨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充分彰顯了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這一制度優勢的巨大優越性。“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黨內生活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四個危險”中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危險是脫離群眾危險,最嚴重的是消極腐敗危險。發揮制度優勢,就是要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優勢。實踐表明,凡是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效果好的領導班子,貫徹執行上級指示精神的力度就大,決策的水平和能力就強,與黨員和群眾關系就密切,消極腐敗現象就難以存在;相反,部分黨員領導干部超越制度之外另搞一套,決策不科學、不民主、不依法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這樣的單位和組織,不僅難以取得發展進步,而且容易帶壞風氣、滋生腐敗。從這個角度來說,必須充分發揮好制度上的優勢,堅持用制度管人用人,用制度遏制腐敗,用制度辦事決策,切實從機制措施上有效化解“四個危險”。
五、發揮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是化解“四個危險”的重中之重。密切聯系群眾,不是喊一句空洞的口號,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作風懶散、工作漂浮、脫離群眾;也不能葉公好龍,躲群眾、怕群眾;更不能有事時想到群眾幫助,無事時忘記群眾疾苦。“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毛澤東同志曾把共產黨人比作“種子”,把人民喻為“土地”,他說只要把“種子”播在“土地”上,就能在人民中“生根、開花、結果”。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正是心系百姓、扎根群眾,依靠千百萬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和支持,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群眾這一最大優勢,才奪取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社情的深刻變化,面對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嚴峻考驗,我們黨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要化解“四個危險”中脫離群眾這一危險,就必須充分發揮好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最大限度地防止脫離群眾、喪失民心。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普通黨員就是要堅守一線、扎根基層,與群眾貼得近些、再近些,讓他們看得見、找得著、靠得住,切實把黨的溫暖送進千家萬戶,為黨的各項事業凝心聚力、夯實根基,從根本上消除脫離群眾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