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聯合大學 河北唐山 063009)
在網絡風起云涌之時,讀者發現可以遠離圖書館,在因特網上很便利地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獻信息,而圖書館則發現原屬于自己的領地,突然闖進了一大批“ 陌生客”,隨著網絡的發展和圖書館的數字化,它們的優越便利性展示在世人面前。目前在我國圖書館界還沒引人竟爭機制,事實上,當一個圖書館只有極少數讀者利用時, 即使它是免費的也如同消失一般。人們預言圖書館將被淘汰。在這種狀態下圖書館如何迎接挑戰唯一的出路只有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在竟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圖書館為了求生存, 必須大力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立足于未來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環境、生態系統的內在聯系與客觀發展要求相符合,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成為當今各國、各專業領域發展戰略的取向,能為圖書館的發展引路導航。
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又稱核心能力)是從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移植而來, 它是指圖書館在社會中獨特的競爭優勢, 是維持圖書館存在和保障圖書館發展的獨特的、外界不易掌握的能力。而對某一圖書館而言, 它的核心競爭力還包括它在行業中的獨特能力, 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并不斷發展的能力。
所謂圖書館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圖書館運行過程中,不斷吸收利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并全面、整體、和諧、持續地發展的能力。它不僅直接關系到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而且事關當地乃至國家的科學文化技術水平。
由于宏觀管理體制發揮不充分,整體的規劃與協調不能有效落實,大多數圖書館、情報部門依然各自為政, 獨家經營, 無論在紙質文獻的建設上還是在數字文獻資源的建設上都在追求“大而全” 、“ 小而全” , 但又無力實現, 結果搞成“ 大而不當” 、“ 小而不專” ,因而形成既嚴重重復又有大量遺湯的文獻資源貧乏的狀況。這種沒有特色的、單一的館藏模式和各系統間低水平重復構建的文獻信息資源,對用戶吸引力不大。
我國大多數圖書館由于長期受以“ 藏” 為中心的觀念支配, 服務一直處于借借還還、等讀者上門的被動狀態。服務內容僅是以文獻借閱服務為主, 通過本館所收藏的印刷型文獻資料的外借、閱覽等服務形式向讀者提示和提供靜態的文獻書刊, 以及開展一些力度不大的參考咨詢和專題文獻檢索等信息服務。這種低效率、低水平、低質量的信息服務, 嚴重影響用戶獲取文獻信息的速度和使用文獻的效率,這樣的圖書館也是缺乏競爭力的。
對目前我國圖書館員的素質,行業內外的評價都認為不高, 這種差距突出表現為圖書館對從業人員素質的高要求與實際從事圖書館工作的低素質層次之間的矛盾。表面上看, 目前大多數圖書館職工的學歷有了很大提高, 據統計, 圖書館職工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基本達到70%, 但其中絕大多數屬于成人高等教育學歷, 在知識結構、外語水平和計算機知識方面都相對較差。
任何一個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必須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有重點的文獻保障體系,并以信息資源作為自身改革和發展的動力。館藏資源的創新首先要求根據圖書館自身的功能、定位、基礎、本館優勢和特點等并根據特定讀者的信息需求選擇讀者需求量大的, 不同于其他圖書館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有重點的特色館藏和特色資源, 形成比較優勢; 其次應合理確定本館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的比例和結構, 通過開發網上資源, 對網上信息資源進行篩選、加工、組合,構建有特色的“ 虛擬館藏” , 打造圖書館核心能力。
知識創新的核心內容和具體實踐環節, 是知識經濟的基礎和推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 圖書館要針對競爭對手的情況, 制訂產品技術發展戰略, 建立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 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對信息產品進行創新。面對用戶多層次的信息需要, 圖書館必須將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移植到圖書館中并加以創新, 努力提升圖書館信息收集、整理、分類、開發、利用水平, 不斷完善圖書館功能, 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功能,緊緊圍繞知識創新單元, 提供個性化信息定制和推送、交互式多媒體信息服務,館際互借與原文傳遞服務, 分布式網絡參考咨詢及知識管理服務, 開展知識導航, 促進和加快知識的生產與創新,實現從信息管理服務走向知識管理服務的轉變。同時, 要應用最新的網絡設備和最先進的網絡管理技術,構建一個超時空限制、具有高效協調能力、存儲資源豐富、服務模式先進、行動反應迅速的數字化信息資源虛擬中心和網絡化服務平臺。
核心競爭力由資源、能力、知識3 個要素組成, 三者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核心能力。正是由于核心資源、核心知識都必須由人來完成, 館員的核心能力就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重視和發揮, 圖書館在努力適應竟爭環境、培育核心竟爭力的過程中, 絕對會把培育館員的核心能力擺到首位。而績效管理: 是館員核心能力提升的有力手段,是培養圖書館員核心能力的重要工具, 它通過績效計劃、績效實施與管理、績效評估與績效反饋等方式, 以能反映圖書館核心竟爭力和價值為指標。對業績目標進行考核是評價館員績效的主要內容。在考核館員業績的同時提升館員的核心能力, 幫助圖書館建立競爭優勢。但在進行績效管理的過程中,指標確定的過程是對圖書館竟爭能力的分析討論過程, 是全體館員統一認識的過程, 要十分注意這一環節; 績效考核的結果要及時分析反饋, 全體館員能及時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從而有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的不足。
戰略規劃就是明確機構的使命,制定機構的長期、短期目標及實施方針,為機構未來的發展確定方向。英國大英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等國外圖書館都非常重視發展戰略的研究,通過規劃的制定和執行來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確立自身的行業引領地位。戰略對于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戰略決定了行動的方向,戰略不明,就只能是業務上的簡單重復和缺乏運營的積極性;戰略一旦錯誤,再積極的運營也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前國內在戰略規劃的研究和實踐上和國外仍有很大差距。
信息載體的多樣化, 改變了圖書館的館藏結構, 電子文獻、網絡文獻等極大地豐富了館藏內容, 國際互聯網進一步拓展了有限的館藏資源, 使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收藏由靜態收藏變為動態收藏。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其實質就是信息資源要面向社會、面向讀者、面向用戶,使對信息資源有需求的人們, 通過切實可行的資源共享途徑和獲取手段, 共同享用圖書館信息資源。圖書館之間、圖書館與其他信息資源單位之間, 應開展一系列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 進行交流與共享,互通有無, 實現優勢互補。經費短缺和文獻信息價格的上漲促進了這種合作, 以跨越式的方式構建更為先進的知識信息資源共享模式, 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1]王麗達.論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構建.綏化學院學報[J],2011(6)182-183
[2]馮志綱.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能力.圖書館理論與實踐[J],2006(3)18-19.
[3]楊廣鋒.國內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研究評述.圖書情報工作[J].2007(1)50-51
[4] 鄭建明,萬里鵬.信息化進程中的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新世紀圖書館[J],2004(4):3-6
[5]郭普安.圖書館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圖書館工作研究[J],2007(4) 52-54.
[6] 李培,路彩妹.數字圖書館可持續發展力評價研究.情報資料工作[J],2005(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