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河南省駐馬店市園林管理局,河南 駐馬店 463000)
中國古典園林構建,主要是在模擬自然山水基礎上輔以建筑和植物,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體現出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意境。中國古典園林通過對各種造景要素的藝術化處理,充分體現出造園者文學藝術修養和哲學思想的至高境界。
中國古典園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環境,園林中“景”的靈魂是山石、水體、植物、建筑等造景要素的有機結合。
園林建筑作為一種人文景觀,具有錯落有致、迂回曲折之特點,使得園林景中有景、園中有園,擴大和豐富了園林空間。園林建筑主要包括廊、亭、堂、榭,閣等基木類型。廊是有覆蓋的通道,狹長而通暢,彎曲而空透,可達到“引人入勝”、“步移景異”的效果;亭主要用來休息觀景,兼做景點,由此可以欣賞到外界空間中的自然景物;堂可用于會客、宴請,也可以用作觀戲或用作書房,往往成封閉院落布局;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園林中的榭小巧玲瓏,精致開敞,近可觀魚,遠可眺望,是游覽線中最佳景點;閣形體空透,是園林中最高的建筑,可供游人登高望景。
中國古典園林不僅類型多樣,園林建筑空間也非常豐富。在布局上,由于受我國儒家、道家美學思想的影響,園林建筑大多呈現出嚴格對稱的結構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兩種形式。儒家講中庸和諧,常用軸線引導和左右對稱方法求得整體統一。如避暑山莊薈萃了我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成就,巧妙借用自然美以開拓環境美,給人以雄渾磅礴,自然天成,野趣橫生的藝術感受。道家主張返璞歸真,任其自然,其建筑無論在情趣上或構圖上都表現出曲折多變與自由靈活。如蘇州園林的雅致、婉約、內斂就深受道家美學思想影響。表現在造型上,園林建筑房頂多采用舉折和房面起翹、出翹,如蘇州拙政園的塔影樓造型如鳥翼舒展,飄逸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的曲線生動流麗。游廊特別是高低起伏的爬山廊、波形廊,蜿蜒無窮,如長虹臥堤景色宜人。
中國古典園林是“山水園林”的典范,堆山疊石在我國的傳統造園藝術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山石賦予園林景觀深層涵義。
首先山石具有自然的品格,但凡名山勝景,莫不以山為靈,借石增趣。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千奇百怪,令人贊絕。石的自然屬性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廣泛運用,疊石為山,鄰水置石,水石結合,自然之意頓生;其次山石具有文化品格,自古以來人們與山水泉石相依相伴,把對山水泉石美的欣賞與人們的精神生活聯系起來,借以開啟心靈窗戶,凈化靈魂;再次,山石還富有哲學寓意,我國古典園林特別注重寓情于景、寓意于物。在“天人合一”的觀念和“道法自然”的崇尚自然之美的哲學思想指導下,模山范水是中國古典園林造景的最大藝術特色。對自然界中真山形態特征和規律進行把握,胸中存有從自然界真山之美中提煉而來的真意真趣,按照石材的紋理去堆疊出合乎真山結構與脈絡的假山,將來自于不同自然山體的美集中表現出來,構造出“渾然天成”的假山藝術品,讓人生出“一峰則太華千尋”的審美意境。
水體景觀被稱為我國傳統園林中的血液和靈魂,具有其它山石、建筑、花木等形象固定的景觀所沒有的特殊魅力。園林建造有水則全園生動,無水則難以成園。園林里的水體景觀以其多姿形態、悅耳聲音、斑斕色彩展現出大自然的崇高與優美,激起了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雅士吟詩作畫。著名詩人杜甫寫道“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近代著名學者陳從周也說“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古代園林,特別是大型皇家園林之水,多直接利用大自然的江河湖?;蛉?,也有借用地下水形成的池沼水。
園林理水秉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美學理論的園林景觀藝術,不是對自然水體進行簡單的濃縮,而是通過掌握自然水體的形態規律,順合其本性去表現其意趣和精髓。自然界的各種水體景觀在園林藝術中都有體現,池塘、湖泊、山溪澗谷、瀑布、淵潭、清泉等應有盡有。為了在園林環境中表現水的這一審美意象,園林中的水面總是被渲染得曲折無盡,讓人有煙波浩淼之感。園林中的水體水面有聚有散,力求曲折自然,岸有山石樹木掩映,迂回曲折之間影射清曠深遠意境。人們觀賞時有無盡的曲折幽深之感。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深受歷代山水詩、山水畫、哲學思想乃至生活習性的影響。在選擇植物上十分注重“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韻,意境上注重深遠、含蓄、內秀。如拙政園的楓楊、獅子林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節,縱凌云處也虛心”的品格,被喻為有氣節的君子,因此在私家園林中隨處可見;許多文人和士大夫往往自比凌霜怒放的秋菊、生于幽谷的芝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他們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寄托于自然環境中。
植物是園林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隨著植物物候的變化其色彩與形態表現各異,從而引起園林風景的季節變化。古典園林中非常注重植物四季變化,如揚州個園利用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配以四季假山,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春梅翠竹,配以筍石,寓意春景;夏種槐樹、廣玉蘭,配以太湖石構成夏景;秋栽楓樹,配以黃石構成秋景;冬植臘梅,南天竹配以雪石構成冬景。在咫尺庭院中創造了四季變化的景觀序列,表達了“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靜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的詩情畫意。
花木襯托山水和建筑,使景觀更加生動,層次更加豐富,輪廓更加鮮明。園林植物與建筑物、構筑物等結合豐富了建筑色彩與藝術構圖,協調建筑與周圍的環境;園林植物與水體結合豐富了水景,為水景增添了內容。杭州的“曲院風荷”,以荷花為主景體現“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突出了夏景;園林植物與山體結合,在保護山體的同時,給山體披上了充滿生機的外衣;園林植物與園路結合構建了具有特色的園路景觀,創造出曲徑通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的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的要素與理念,多層次體現出自然式山水式景觀格局,這種帶有詩情畫意般厚重色彩的園林特色直接受到中國傳統藝術和哲學等影響,也反映了當時的文人思想和價值取向,表達了人們在特定歷史時期對自然、社會的認識。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劉曉惠.文心畫境一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構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鄭 敏.淺析中國古典園林建園要素及理念[J].科學之友,2009(11):70~71.
[4]張朝君,李 薇.從造園三要素看中國古典園林[J].貴州農業科學,2008(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