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濤
(長春工業大學 人文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2)
Access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面向實際應用的課程。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Access數據庫也是計算機等級二級考試的內容,并作為學生掌握計算機能力的考核標準之一。針對目前社會對高校信息人才培養的要求,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應該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提出了案例式教學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運用案例來個別說明、展示一般,從實際案例出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理論聯系實際、融會貫通、增強知識、提高能力和水平的方法。由于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為鍛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
案例式教學法基本過程包括 “三個階段”、“兩個方面”。三個階段為:準備——實施——總結。兩個方面是指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參與者,他們在案例教學法中扮演兩種角色,教師是導演,負責提供教學案例材料,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學生是演員,根據老師提供的案例材料進行思考與討論,并對案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給出正確的結論。案例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擔當主角,教師作為教練、導演或主持人,只是起引導和啟發的作用。
Access數據庫共有7個對象,即表、查詢、窗體、報表、數據訪問頁、宏與模塊。除了模塊外,其余6個模塊都需要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計算機來理解相應的知識,所以Access數據庫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案例式教學法是對Access數據庫教學內容而設計的、能由學生單獨完成、并由學生集體討論,可以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任務,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以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知識、解決問題、提高技能為根本。但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選取的案例應該是小而精,既能讓學生理解課堂講授的知識,也能舉一反三獨立完成相關的習題與作業。例如,在教師講解到表屬性的輸入掩碼時,教師可以講解一個字符的使用方法,其余的字符通過精選的相關的案例讓學生自己來試著使用,理解每個字符的含義。教師還可以教授學生如何運用幫助來查詢輸入掩碼的字符作用。由此及彼,其他對象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教學,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融會貫通地學好每個知識點。
由于學生對Access數據庫對象的使用方法并不熟悉,所以教師應先給學生講解并演示Access對象的使用方法,使學生對各個對象的使用有個感性的認知,知道每個案例要解決哪些問題,關鍵在哪里,同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在給學生發放案例前,要對新知識中的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其過程應該精練,最好通過簡單的例子用操作演示完成,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讓學生在完成案例的過程中發現知識、解決問題、提高技能。
對學生在案例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以確保學生能順利完成案例并增強學習興趣。另外,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指導的尺度,盡可能對其進行啟發性、提示性的指導。在案例操作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案例式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每一個小案例中獲得的成功,都使他們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大地激發求知欲,培養其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精神,提升他們判斷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案例教學法加強了師生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是傳統教學方式難以比擬的;實現了教學相長,即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講授者和組織者,而且是討論中的一員,通過交流產生思維共振和學術共鳴。學生的思維如果都活躍起來,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上往往會超越教師,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成為可能。合理運用案例式教學法,積極實行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對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運用已有的能力解決它,為學生提供在“做”中“學”的學習機會,為以后更快更好地適應就業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1]樸春赫.淺談案例教學法在VB教學中的運用[J].農業網絡信息,2013(7).
[2]李明.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報,2009(8).
[3]粟宗信.淺談案例教學法.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J].新校園:上旬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