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楠
(東莞理工學校,廣東 東莞 523000)
作為美術基礎課的老師,課堂的困難使我開始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適合中職教育實際情況的美術教學。這些思考使得我開始去關注和學習現代美術,現代設計和一些藝術設計軟件,并開始在日常教學中去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方式。但誠然,中職的美術設計課堂不同于專業院校。它存在著專業認同,學生素質,專業設備與條件以及學習氛圍等等問題。就是這些問題,讓我的不少教學嘗試變得并不容易。那么,如何才能解決好這些問題?如何才能構建一個有趣、有效、有意義的中職美術課堂呢?
接下來,我就將結合我的一些教學實踐,說一說我對這些問題的一點的見解。
我們當前的中職美術課堂普遍存在著認同,認識和如何開展三大問題。要首先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那個有趣、有效、有意義的中職美術課堂才有可能實現。
1)很多師生對中職美術課的認識依然陳舊,因而缺乏了對其重要意義的認同。
不少人還是認為美術課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拿起紙和筆去畫畫,畫些素描和色彩靜物,不需要統考,不影響畢業。總之,就是一副科。并且,由于近年來中職生的生源素質下降,有繪畫興趣和繪畫耐性的學生變得越來越少,美術課堂變得越發缺乏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這更加強化了美術副科的感覺。美術課的教學意義更容易被忽略,美術課變得非常邊緣化。
2)我們很多職業教育人,對什么是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美術課堂,其實并沒有明晰的認識。
什么才是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美術課堂呢?它和普通的美術教育到底應該有何區別?對于這個問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著名的德國包豪斯學校(Bauhaus 1919-1933),就曾經給過我們非常精彩的答案。這是一座成功開啟了現代設計與現代設計教育大門的學校。它秉承著讓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教育理念,以開放與包容的思想環境,以重創新與重實踐的學校風氣,使得他們的藝術設計課堂異彩紛呈,人才輩出,影響至今。因為,作為旨在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教育,讓美術課呈現出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特色,讓課堂更加具有多樣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正是我們職業學校開展美術教學最應該走的方向。
3)如果說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美術教學理念最能體現我們職業教育的特色,那么,具體到課堂,我們又應該如何開展?
關于如何開展好這種課堂,在這里,我舉我的一個教案來和大家分享。并試圖以它來作為對這個問題的一種回答。
這是我設計的一個美術插圖課。
首先,給全班同學每人幾張圖片,然后讓學生們觀看一批精選的優秀插圖作品。這批插圖包含有多種風格,有簡也有繁,各有特色。我會利用這批作品對插圖的特點和基本繪畫手法作一個的講解,并要求學生在接下來的兩節課里,根據這些照片,畫出一些插圖作品來。
當然,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絕大部分的學生覺得很難,畫不好。這時,鼓勵學生不要失望,告訴他們有其他方法讓他們瞬間把插圖弄出來。把他們帶到機房,打開PS軟件,告訴他們至少有三種方法,可以把照片制作成插圖。學會它們,就可以不用傷神費力,輕易的做出不錯的插圖作品來。不少學生開始有了興趣。
教給學生的第一個方法是給相片做閾值,并告訴他們做閾值的原理就是電腦自動分辨像素明暗,把相片上亮的50%全部變白,暗的50%全部變黑。之后可通過調節閾值的亮暗配比調整圖片。這就是制作黑白插圖的方法,只需一個操作,但缺點是插圖缺乏細節,不豐富。
那么,如何才能讓插圖更有細節呢?那就是方法二。把圖片先做一個色階,把明暗對比拉近。然后再在PS的濾鏡里做一個高反差保留,以強化邊線與反差。然后再做一個閾值,圖片就會變成一張很有細節的黑白插圖了。
讓學生選擇圖片進行實踐,讓學生感覺到他們學到了一點技術。這時,再問學生知不知道什么是把圖片變成插圖最好的方法?告訴他們,這個方法是我的獨門絕技,以調動學生們的好奇心。
第三個方法其實有一點復雜,它的做法是將準備做成插圖的圖片復制一個圖層,將圖層變成黑白,調整對比度。再將圖層再復制一層,做反相處理。將該層的圖層混合模式變為線性減淡,正反相混合,畫面變成了一張白紙。這時我們對最上面的圖層做一個濾鏡高斯模糊的處理,由于模糊意味著抖動,上下相襯,白紙上便出現了線條。這就是這張圖所能提取出來的最精確、最能充滿細節變化的線條輪廓。
讓學生找幾張他們最喜歡的相片,用這個方法提出線稿。在學生驚奇線稿的精美之時,我會又問學生有沒有想過給線稿上顏色。通常情況下,這時的學生已經不會走神。
告訴他們上顏色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把整個畫面合并拷貝粘貼,給線稿做閾值,變成純黑白。將主要的形象的邊線封閉,并把背景圖層復制一份,放在線稿之下。將線稿的圖層模式變成正片疊底,對背景復制層做色調分離,再把整個圖層在濾鏡下做一個水彩或者色筆的藝術效果。這樣,一幅非常不錯的彩色插圖就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方法二的前幾步操作與方法一相同,只是調整背景復制層時不用色調分離而用漸變映射。這是PS中一個很奇特的功能,可以對背景復制層的色彩做出隨機選擇和自定義選擇,做出十分類似于彩色版畫或是絲網版畫一般的奇特效果。
之后,讓學生多多練習,告訴他們以上講述的各種制作插圖效果的方法,在現實設計中應用十分廣泛,掌握它們對今后的學習和就業都有幫助。在完成一定量的練習之后,我們再次回到了教室。我會把他們的作品做一次展示,讓他們發言說說自己的制作感受。最后,我會問他們知不知道什么樣的插圖才是最好的插圖。我會再一次給他們看他們第一節課看過的那批范畫,告訴他們,這些插畫作品每幅都必定經過電腦調整,但沒有一幅是從相片中直接提線填色出來的。好的插畫作品一定是包含著作者對事物用心的觀察以及獨特的理解和提煉。因而,這些作品的形象不一定準確,但一定生動;色彩可能不真實,但一定美麗。這就是真正的插圖藝術,它是作者的心靈與大千世界神奇的對話,是個性的表達。這種表達,比起對世界的真實再現更有價值,因為,它可以賦予作品特色,甚至性格與靈魂。
之后,學生會被要求再畫一些插圖,要求他們不用畫得太像,因為再象也象不過電腦提煉出來的外形。用心去觀察,自由去涂畫,即使只是畫一草一木,畫出味道就是好插圖……
當然,這個案例應該只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美術課所呈現出來的一個碎片。而解決好上面提出來的三個問題,也應該只是構建職業教育美術新課堂的一個基礎。我知道要做好中職美術這個課堂,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但我會堅持藝術與技術相結合這個教學理念,并且相信這個理念一定能幫助我們建起一個更有趣,更有效,也更有意義的職業教育美術教學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