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銳敏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基礎部,河南 鄭州450044)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的到來,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這不僅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穩定與健康發展,也關系到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自身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已經引起了高等職業院校甚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但目前多數高等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依然流于形式,僅僅是針對畢業生在畢業前開設幾節就業指導課,而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和咨詢并沒有形成和融入整個學校的教育體系,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探索新的就業指導與咨詢模式和途徑,才能保證就業指導工作有所作為。
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還沒有得到學校的足夠重視,大多數學校把這項工作片面的理解為一項學校的后期收尾工作,僅僅是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幫助,只要學生能找到一份工作甚至有一份簽約合同也就萬事大吉了,至于合同能否落實、工作是否達到學生和家長滿意,就不再關心了,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客觀積極擇業觀、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教育、創業意識的培養與熏陶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宏觀指導。
主要表現在就業指導機構不夠完備、人員配備實力不強、經費投入遠遠不夠等方面。
目前我國所有高?;径冀⒘司蜆I指導中心,但是重視程度不同,很多高校都是把它作為教務處或學生處的一個附屬科室加以建設,即使最近幾年個別院校也把它作為一個處級單位來設置,但是,硬件設施以及專業人員的配備都跟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遠遠不成比例。院系的就業指導更是形同虛設。
高等職業院校就業指導工作質量參差不齊,總體情況堪憂。具體表現在時間滯后、目的功利、內容單一、個別化指導開展較少、層次較低等,多數就業指導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缺乏就業指導信息反饋機制和就業指導的后續跟蹤服務。
高等職業院校針對就業指導應積極轉變就業指導觀念,建立以就業為核心的辦學機制、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加強就業指導機構和隊伍建設、要加強研究,把就業指導作為一門學科加以建設、高等職業院校要改進就業指導的方式方法、高等職業院校應健全就業指導信息反饋機制、 高等職業院校要強化信息的網絡服務、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校友會,組建顧問團隊對往屆畢業生跟蹤服務,設立校友咨詢辦公室等。我們這里只強調其中幾個方面。
高等職業教育要想取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充分關注當今社會與區域經濟對人才的需求,以促進學生就業為辦學目標,把就業導向作為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在研究當地支柱產業的基礎上開設各專業,切實有效的實施教學建設與教學改革,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突出高職院校自身的辦學特色,使辦學服務一方經濟。因此,學校要強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方面的能力,著力打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提高了,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才會真正提高,否則,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也會破壞高等教育的整個發展環境。
高等職業院校要設置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把其建設成為一個甚至比教務處、學生處更為重要的處級單位,下設分工明確的多個科室,例如職業規劃教研室、用人單位接待室、對外公關辦公室、就業信息查詢辦公室、校友咨詢辦公室等;同時要建立反應靈敏、快速的就業網絡平臺;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就業工作的硬件設施建設,例如每位職業咨詢員都應該有個人的輔導室,室內電腦、網絡等軟硬件要配備齊全,一方面可以避免相互干擾,同時也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高職院校也應該重視院系就業指導機構的建設,建立一個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辦公室,由于院系的就業指導主要依賴輔導員,應該提供幾個靈活機動的工作間供輔導員需要時選用,方便與學生單獨溝通和交流。
高等職業院校要努力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專兼職相結合、校內外互補的就業指導專業隊伍。具體而言,高等職業院校應當著力于整合校內多學科教師(尤其像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學科),促使他們積極合作,校內教師專職與兼職相結合,高校教師與校外專業人士(尤其是人力資源高管人員)相結合,加大引進和培養具有高校與職業雙重經歷的“雙師型”教師,其目的是積極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實現互惠共贏。
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建立起完善的就業指導信息反饋機制,主要應該從充實和重視以下兩個方面內容著手:一是,重視在校學生對學校開展就業指導情況的反饋;二是,重視對自己學校往屆畢業生就業信息的跟蹤與反饋。
學校就業指導的方式方法、時間安排,以及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等方面,能否滿足各專業學生的需要達到學生的滿意,能否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只有通過全面和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才能全面了解學校就業指導開展情況,及時發現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進和完善。另外,學校要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信息跟蹤和反饋機制,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及時了解自己培養的畢業生是否符合社會需求,從而及時調整和改進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
校友會負責建立歷屆畢業生就業檔案,并進行跟蹤服務,及時解決往屆畢業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知識、心理等方面的問題,當然,這就要求學校一定要聘請相應的專家和教師,也可以聘請有經驗的老校友或企業精英作為顧問,能為往屆生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樂意與母校聯系。這樣不但堅持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而且能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就業機會,這樣做在用人單位、往屆生、在校生中都會為學校贏得好的口碑,形成就業機制的良性循環。
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咨詢工作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它是一項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就業指導教育的內容、思路和方式,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挖掘;就業指導教育體系,也需要進一步地建立、豐富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水平,實現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1]溫家寶.政府始終把大學生就業擺在重要位置[EB/OL].新華網,2010,2,27.
[2]韓義民,魏繼華.試論當前經濟形勢下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幾點思考[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2).
[3]王東.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若干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