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德勝
(中鐵十九局集團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第四項管部,遼寧 大連116000)
某正線總長近600 公里,為國家I 級干線、雙線電氣化鐵路,上行線為75kg/m 跨區間超長無縫線路,下行線逐步改造為60kg/m 區間無縫線路。
換鋪采用Ⅲ型換軌小車,焊軌方式采用現場天窗點內氣壓焊或鋁熱焊焊軌; 應力放散采用拉伸機配合滾杠撞軌和鎖定采用連入法施工。換鋪地段神池南~三汲間,為典型的山區鐵路,最小曲線半徑400m。每周2~3 個天窗,施工天窗時間為4h。單元軌條設計長度約為2km。大修的主要施工內容有全部更換新Ⅱ型彈條、更換軌下橡膠墊板及擋板座,此段線路連接的補償電容、各種連接線重新連接,軌道電路參數重新調整。
鎖定軌溫看不見、摸不著。鎖定軌溫的準確、均勻必須通過施工中的控制來實現。
具體做法:換軌小車換鋪完成、始端焊聯完成(可分股進行),松開鎖定部分,使用分段布置的撞軌器輕撞鋼軌,待從始端到終端撞軌器標記位置依次出現2mm 反彈,即視為軌條處于“零應力”狀態,讀取始終端軌溫,將其平均數作為基數,按設計鎖定軌溫計算拉伸量并配軌。由于墊襯為滾杠非滾筒,配軌時間短,期間的溫升不能促使軌條伸長,故不與考慮。
施工期間每周有2~3 個天窗,換鋪完一個軌條均要經歷升溫和降溫,即在每次換鋪的末端與既有普通線路連接部分存在因施工原因形成的臨時伸縮區。按照設計文件,設計伸縮區長度為100m。故在每次換鋪時均要將上次換鋪軌條終端100m 無縫線路進行應力放散。
具體做法:松開上次換鋪軌條終端100m 無縫線路,與新換入軌條一同進行撞“零應力”及撞軌拉伸。
在撞“零應力”及撞軌拉伸時,曲線鋼軌產生“取直”現象,上扣件時拉長鋼軌從而使曲線部分鎖定軌溫變高。故在曲線部分設置豎向滾筒。迫使曲線鋼軌在撞“零應力”及撞軌拉伸時,沿著豎向滾筒伸長。
具體做法:在曲線上股的里口、下股的外口,每隔15 根軌枕設置1 個豎向滾筒。
2.4.1 合理設置滾杠、撞軌器的數量及間隔。
根據撞軌器的質量、線路平面狀態、撞軌人員多少,按照撞軌器影響范圍要重疊的原則,定出撞軌器的總數量及相互間隔。
根據自制滾杠的直徑及其滾動過程中產生的摩阻力大小,按照墊起鋼軌中間矢度不與膠墊摩擦的原則,定出滾杠設置的數量及間隔。具體做法:結合現場實際,撞軌器按500m 間隔設置,滾杠按每15 根軌枕設置一根布置。
2.4.2 把控滾杠在承軌槽的位置并及時調整
滾杠要放置在兩立螺栓的中間,并且按照撞軌方向(一舨為換鋪方向)放置在軌枕承軌槽邊緣。否則滾杠將被立螺栓卡住,由滾動摩擦變為滑動摩擦,增加摩阻力。在撞“零應力”或配合拉伸撞軌過程中,因拉伸量較大而易造成滾杠脫落,及時將滾杠重新墊襯,也是把控重點。
撞“零應力”后讀取軌溫為計算拉伸量的依據。按照有關公式,由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原平分公司共同計算拉伸量,并按撞軌器的實際布置,線性分布在每臺撞軌器上。
若拉伸過程中拉開終端臨時緩沖區軌縫,產生“假拉伸”,勢必影響鋪設鎖定軌溫。為杜絕此現象,臨時緩沖區扣件、接頭螺栓要加強鎖定,扭矩均要達標。一旦出現“假拉伸”按實際拉伸量反算鎖定軌溫。
焊軌前,必須按TB/T1632-2005《鋼軌焊接》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型式試驗,以確定焊機工藝參數。一經確定的參數不得隨意改動,檢驗合格后方可施焊。每焊500 個鋼軌接頭,應做周期性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施焊。
鋼軌入槽后,要進行應力放散,在放散中,長軌條、扣配件、鐵墊板之間摩擦力直接影響長軌條的自由伸縮,特別在曲線地段。為了保證應力放散均勻,每12 根枕放一根滾杠、曲線內25m 放1 個豎向滾筒,滾杠的放置在軌枕靠近固定端,置于枕木承軌槽的正中,不能傾斜,防止應力放散時滾杠被螺桿擋住,且滾杠掉下后要及時放上;終端鋼軌務必擰緊扣件50m 線路,以及魚尾板螺栓,以防鋼軌軌縫拉開和線路發生位移。
3.2.1 鎖定軌溫取值時一定要在長軌條零應力撞完后,始終端各取三個軌溫計兩相等軌溫值作為始終端軌溫,再利用始終端軌溫的值計算拉伸量,確定新軌終端鋸切舊軌龍口。
拉伸量(mm)=(原設計鎖定軌溫-現場實際軌溫)×0.0118 ×換入新軌長度(m)
3.2.2 應力放散鎖定時要隔二緊一,一定在同一根軌枕,電動板手要隔開,分段施工,施工組織時按照線路長度平均分,并根據兩軌條鎖定的時間間隔合理調配電動板手,使兩股線路盡量保證在同一時間隔二緊一同時施工完成。
通過全過程、全項目的質量卡控,充分貫徹“精益求精,一步到位”的原則,實現了換鋪質量的明顯進步,為無縫線路換鋪后的運營管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鐵道部.鐵路線路修理規則(鐵運[2010]146 號),20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