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方
(賓縣國土資源局,黑龍江 賓縣 150400)
傳統的地籍工作是一把皮尺量天下,一紙證書管土地,一張柜子存資料,幾乎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隨著土地資產屬性的日益顯現、經濟價值的逐步提高,對地籍工作的法律性和嚴肅性、地籍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漸被重視起來。
1.1 加強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設可以保證地籍管理規范化。地籍管理工作包括土地登記、土地確權與爭議調處、土地調查、土地遙感監測、土地統計、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和地籍檔案管理等。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是將地籍管理各項工作與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章、技術規定等認真檢查、對照、完善,使各項地籍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的過程,是加強耕地保護和規范土地市場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查各項地籍管理工作落實情況的重要措施。對于全面提高全省地籍管理水平,依法行政,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開展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地籍管理工作,以擴大地籍管理的覆蓋面,提高地籍管理規范化水平,促進地籍管理工作健康發展,更好地為國土資源調查、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服務,為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
1.2 地籍信息化管理是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科學管好、用好土地的重要保證。地籍管理是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地籍基礎數據全面反映我國耕地數量和分布,以及新增建設用地相關情況,是評價國家糧食安全、判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規模的重要依據,是中央有關宏觀決策的重要基礎。開展地籍管理規范化建設是夯實基礎,建立制度,創新提高,規范管理的必然要求,以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設,以擴大地籍管理信息覆蓋面為重點,促進地籍管理規范化、信息化、社會產業化,是國土資源檔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能夠實現了地籍管理工作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途徑。
1.3 地籍信息化已經成為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土地是人類立足的場所、生存的條件和使人類勞動過程得以全部實現的基礎,有其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地籍則是人們認識運用和管理土地的結果,它是與土地有關的位置、界址、數量、質量、價格、權屬、用途等基本信息的客觀反映。地籍管理在我國的土地管理中處于基礎地位,是協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的重要手段。同時,地籍管理又是一門不斷發展且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地籍管理必然會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地籍管理人員不斷開拓創新,進行相關的理論和技術拓展,為建立有效的地籍管理體系不斷探索。因此,國土資源信息化既是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國土資源管理現代化和促進國土資源事業發展的關鍵。地籍管理的對象是土地及與土地有關的社會行為,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權屬管理。因此,地籍管理信息化是實現地籍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國土資源信息化的重要基礎。
2.1 加強信息化軟硬件建設。工欲善其事,心先利其器。地籍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礎,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軟硬件建設。本著以“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步實施”的信息化建設指導思想,按照技術合理、方便實用、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原則,根據網絡需求,請有關專家協助我們認真分析、比對和咨詢,確定軟、硬件基本配置要求。例如,添置辦公用電腦;添置RTK、全站儀等測繪儀器以及掃描儀、大型彩色繪圖儀等成圖設備,引進了地理信息系統等最新地籍管理工作軟件,辟置了新的檔案室,地籍檔案資料管理走上了專業規范的道路。同時,我們也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建設也有投入產出問題,要把有限的資金使用好,必須加強項目經費使用管理,重視績效評估,避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確保信息化建設健康、有序推進。
2.2 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國土資源管理越來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局面越來越好。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明確責任,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按照中央的要求,嚴格保護資源、有力保障發展、切實維護權益、全面服務社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國家和社會對地籍信息的應用需求不斷擴大,地籍信息化發展面臨十分有利的局面。今后一個時期,地籍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抓住兩頭,注重鏈接”。在國家層面,以全面加快地籍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服務為目標,以加快地籍信息規范化和全覆蓋為切入點,加快全國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和全國土地登記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建設,強化國家對宗地信息的檢索能力,強化對登記信息的查詢能力,強化地籍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力。未來,我們讓然會繼續思索如何實現“數字國土”、專業技術人員的再培訓與隊伍建設、數據庫建設以及與公眾的交互、遠程辦公等具體問題,努力改變束縛我們的陳舊觀念,力求把信息化建設推向深入。
2.3 打造專業技術隊伍。信息化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技術知識,還應是善謀劃、會指揮、能綜合、素質全面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建立一支既懂信息化技術、又懂國土資源業務知識的復合型專業技術隊伍是信息化建設的保障。新時期地籍管理是集合計算機技術、航測遙感技術、測繪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知識于一體的專業性較強的綜合性工作,必須配備綜合型專業人才。建立激勵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進一步規范土地登記程序,提高土地登記質量,保證土地登記結果具有準確性和權威性。這些人才的打造可以為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條件下的作戰出謀劃策;科學隊伍應站在科技前沿,創新信息條件下的裝備發展理論,組織謀劃信息技術裝備的發展;技術專家隊伍應隨時架構指揮與應用間的技術橋梁,及時解決信息化中的技術難題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總之,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實施國土資源的宏觀調控職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基礎和保障作用。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地籍管理規范化水平,加強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堅持走信息化、規范化道路,從而促進國民經濟長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1]楊超.國土資源管理提高地籍管理信息化水平.運城年鑒,2009.
[2]邵建鳴.國土資源管理推進地籍信息化建設.寧波年鑒,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