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蛟 斯坎德爾·白克力 庫熱西·玉努斯
(新疆醫科大學 基礎醫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醫學教育關系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和享有醫療衛生服務這兩個最為重要、最直接的民生問題,也是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由于醫學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論是傳統醫學教育還是現代醫學教育對實踐教學都非常重視。醫學生必須通過大量的實驗、實訓與實習來認識人體正常形態結構與機能以及疾病狀態下人體形態結構和機能的異常改變,從而培養臨床思維和批判思維能力。在醫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更多更好的動手和操作機會,已成為當今全球醫學界的共識。不少學生反應生物化學很抽象,本文闡述了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體會,以期和廣大師生們進行交流,為尋找教學改革思路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
古人云:“授之于魚,一飯之需;授之于漁,終生受用”。由于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傳統實驗教學的內容已經跟不上前進的步伐。多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而逐步淘汰驗證性實驗,使實驗內容和操作緊密相連,整個實驗內容可囊括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如DNA的提取,基因克隆,這樣可以保證學生有較完整的科學實驗思維和思路,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的原因,應有正確的理論推導,使解釋具有說服力[1]。增加設計性強的實驗,提高了實驗的難度[2]。務必使學生改變僅看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問題就能完成實驗的思維模式。比如:將血清蛋白質的純化及電泳兩個小實驗綜合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大而完整”的實驗;將針對研究生開設的分子生物學實驗運用到本科實驗教學中,鍛煉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查找資料、設計實驗的能力,最后在老師的輔助下完成。通過對實驗內容的更新,將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原理和實驗技術。
要貫徹一種“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將與臨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熟知的例證聯系起來,并考慮學生所在年齡段適當地采用啟發式、提問式的方式引入課堂,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動手,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摸著石頭過河”式地完成實驗,促使整個實驗過程都具有探索性、挑戰性。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又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牢固,并能靈活運用。
通過介紹實驗與臨床、科研的聯系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不少學生覺得生物化學實驗在其今后工作中意義不大,不予重視,因此要著重強調實驗相關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中[2],如:血糖、尿糖的檢測,對輔助診斷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等有極其重要的意義;DNA的提取、PCR等不僅是科研的常規技術,在臨床上也得到廣泛的運用,比如親子鑒定,病毒檢測,疾病診斷等,這樣讓學生體驗到學有所用的樂趣,對提高學習效率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在教學過程中綜合應用投影、錄像、CAI課件等工具,將抽象、理論的東西形象化、具體化的輔助教學手段[3]。因此,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圖片、聲音、動畫等,動態演示抽象的反應過程,便于學生理解。例如,PCR的原理及具體過程,學生很容易建立起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但是,多媒體教學也存在其局限性,提倡教師采用現代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在繼續發揮傳統教學手段所具有的概括性強、形象直觀等優點的基礎上,教師可將每節課的主要內容以板書的形式寫在黑板左側,并標示出重點和難點。對于一些如血糖測定,蛋白質的醋酸纖維薄膜電泳等重要的過程,應該把每個反應步驟邊講邊寫在黑板上,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生遇到問題,教師及時給予引導并最終得以解決,以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傳統的實驗考核方式近對學生的實驗報告進行打分,這種做法欠佳面,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綜合成績,也不能評價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動手能力,從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的重視程度[4]。生物化學實驗成績應該由四個部分組成,包括:出勤率,實驗報告成績,課堂討論表現,實驗操作技能。其中實驗操作技能注重學生的手工操作和儀器操作。個人認為,實驗報告所占比例不應該超過60%,其中以學生對實驗的分析討論最為重要。課堂討論方面,對于積極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同學進行加分。在具體實驗過程中,帶教老師要勤走動,多觀察,及時糾正學生不規范甚至錯誤的操作,做到隨時解惑答疑。每次實驗課結束前,應對目的、內容、過程、結果等進行歸納總結,并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分析,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每次實驗開始前,應該對上一次實驗報告進行評價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對表現優秀的同學加以表揚。及時公布通過考勤、實驗報告、課堂表現、操作技能等綜合而得出的每次實驗成績,以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糾正。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手段不斷進步,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等技術興起,應特別重視醫學生對生物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術的掌握,以適應現代科技的步伐。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從而完善自我,對教學水平的提高貢獻自己的有限力量。
[1]程筱雯,朱華慶,周青,汪淵.關于醫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安徽醫藥,2006(1):72-73.
[2]嚴玉霞,林春蘭,吳志慧.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8(4):764-765.
[3]陳瑾歆.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6):1178-1179.
[4]張蜀敏.初探醫學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11(18):53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