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祥 余 明 李燕平 朱曉芬
(廣東財經大學 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510320)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產業融合”日漸增多。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低迷,為走出陰影,各國調整產業結構,開展新一輪科技革命。2010年 《國務院關于加強培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要實現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快速健康發展。推進它們的融合非常必要。本文將分析它們融合的必要性、動因和路徑,并提出政策建議。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各自發展的內在規律性。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產業的結構總是趨向于不斷優化,而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則是它們優化的重要途徑。在這些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現代服務業的非物質部門逐漸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物質部門滲透,其融合率越高,對經濟發展作用越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內在動因,是這些產業發展的各自內在規律性,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技術的進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源泉。它們融合的過程中,由于新技術的出現,不同行業的廠商模仿或者進行技術交易,導致技術外溢。如物流業廠商會把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生產中,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物流業的融合;信息技術促進金融業與新能源業融合。技術的進步使這些產業成本結構發生變化,不同產業的技術通用性提高,形成這些產業的通用技術平臺。技術的進步是它們融合的前提。
由于競合關系與追求效益,相關企業尋找更加細分的市場,減少交易費用和機會成本,實施重組、兼并、混業經營、戰略聯盟等策略,跨產業經營,突破各自產業的經營限制,突破了它們之間的條塊分割,減少相互進入的壁壘,出現交叉產品、交叉平臺及收益共享的交叉部門,如新能源汽車與金融的融合。錢志新指出,“光伏信托”為新余開辟新融資渠道,“光伏信托計劃”就是金融業與新能源產業的融合的典型例子。[1]
市場需求擴大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推動力。技術創新改變了市場需求特征。鄭明高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與技術創新擴散,金融業、能源業、運輸業的產業融合加速[2]。由于環保的要求,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而金融業與新能源的融合響應了這種市場需求。由于生活節奏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流的融合適應了這種現實的需要?,F代社會,只有同時既是產品又是服務的供應才能滿足消費需求,正是這種需求的變化推動了它們的融合。
金融業是通用性較強的行業,對其他產業具有很強的滲透性,正如王昌林所言,金融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3]。在推進它們融合的過程中,要著力推進金融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產業融合。一方面,強化金融創新,培育和規范各種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另一方面,明確金融業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本路徑,創新金融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模式,把金融業滲透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的每個環節當中。
新一代信息技術通用性高,對其他產業有很強滲透性。三網融合、物聯網、云計算、數字虛擬化,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服務業融合有重要意義。金融應用中,云計算技術創新將集中在災備、中小企業金融應用平臺等領域;在培訓教育行業,云計算技術創新將集中在遠程內容提供、數據分布式存儲以及科學計算等領域。要推動物聯網來獲得衛生醫療、教育培訓、搬運物流、法律援助、中介服務、金融電信、房產物業等服務。
物流在經濟社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為一種基礎性的行業,已經滲透到了其他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要推進物流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特別是智聯網的融合,形成穩定高效的新型智能物流網絡,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推進現代物流與新能源的融合,解決新能源發電站的布局、能源儲備、能源配送等問題,利用現代物流技術和新能源技術,建立新能源資源的生產相關體系,實現新能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促進現代物流業與新材料產業的融合,發展新材料物流,開發新材料的應用領域等。
高裝備制造業技術含量極高,在未來經濟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要積極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的現代制造服務業,重視現代服務業與裝備制造業融合;要把高端裝備制造業與培訓教育結合起來,強化培訓對裝備制造業的支撐作用,完善裝備制造服務業專業技術人員從業資質管理。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中的航空、衛星等高端智能裝備技術及產品應用于現代物流業,實現物流過程中貨物追蹤、庫存決策、生產計劃、配送路徑選擇等環節的信息化與自動化。
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事物,會對我們未來的經濟與社會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但對于它們的融合我們的認識卻不夠深入。因而我們有必要做一些相關的宣傳與培訓教育,把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相關知識與理念灌輸出去,形成共識,使得政府、行業以及企業等相關利益方形成正確的觀念,充分認識它們融合對地區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它們融合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形成思想形態的高度一致認同,減少分歧,減少進入的障礙,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
要促進產業融合,不但要放松政府管理,同時要加強引導,為其提供良好的物質技術條件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亦是如此。因此,政府要為它們融合營造良好的環境,為相關技術、業務、生產、銷售等提供服務,為制度創新和制度創新提供相關保障。還要注意制定一些相關的政策,加強引導,以使它們融合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同時,要破除產業融合發展障礙,增強它們融合發展的動力。此外,政府要注意統一規劃,以避免資源的浪費和無序的狀態。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一樣,都有自己特殊的規律。在推進它們融合的過程中,不但要按照它們融合的原則進行,而且要探討這些產業之間的關聯性,考慮這些產業融合的市場需求,考慮這些產業融合的自然稟賦及經濟社會技術條件。在考慮不同產業的特點及關聯性的同時,明確它們融合的重點領域;在考慮不同地區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科學融合模式。
[1]錢志新.產業金融[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9:65-66.
[2]鄭明高.產業融合:產業經濟發展的新趨勢[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1.
[3]王昌林,主編.中國產業發展報告·2010: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對策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