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楠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中國 重慶401520)
交叉科學興起,消除了各學科之間的脫節現象、填補了各門學科之間邊緣地帶的空白、將條分縷析的學科聯結了起來、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復雜的客體,從而才真正能夠實現科學的整體化。這也就要求人們在擁有扎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擁有廣泛的知識面,這也就導致了終身學習需要的產生。就是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結合了傳統科技漫畫、現代漫畫和學習漫畫的科技學習漫畫應運而生。
漫畫創作在我國發展有近百年的歷史。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始,科技得到空前的發展,規模性的科技漫畫創作也隨之發展起來。
傳統科技漫畫就是宣傳科學技術知識,展望科技未來,否定反科學,違科學和偽科學的漫畫作品,是漫畫中派生出來的新品種,它具備漫畫藝術的基本特征,又包含一定的科學知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科技漫畫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萍悸嬕话惆瑑纱箢?,即科普漫畫和科幻漫畫。
另一方面,進入二十一世紀,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的節奏變的更快,也更加的要求直觀易于理解,圖文并茂。有此,于漫畫中又脫胎出學習漫畫。學習漫畫以故事作為學習的主線,將知識溶于主人公所經歷的故事事件,運用恰當的比喻、圖解等講解知識。學習漫畫雖然內容涉及廣泛,但是中體來說多以文史類作為最主要的內容。
科技學習漫畫則是在傳統科技漫畫的基礎上,使用科技知識作為講解對象,借鑒學習漫畫的模式,來使讀者更容易的對某個科學技術學科進行入門的自學。故而,科技學習漫畫比學習漫畫的范圍更狹窄,也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所適應的年齡層。是近年來漫畫中新興的分支類型。
中國的現代漫畫的發展,則是受到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日本及歐美的現代漫畫被大量引入我國的影響。在題材方面,五花八門,既有奇異的幻想故事,也有大量描繪時下社會民生,抒發青年人情感的作品。也有部分用來傳播中國古典文化的現代漫畫作品如:《漫畫黃帝內經》、《漫畫傷寒論》、《漫畫周易》等等,其中最有名就就是臺灣蔡志忠的系列漫畫,包括 《老子》、《莊子》、《金剛經》等等。但是,更多的國內漫畫都還停留在淺薄的兒童讀物、少年讀物、科普讀物方面。
在少兒科技學習漫畫中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發行的《初中數理化連環畫》,不但運用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生動比喻,而且系統的講解了初中的代數、幾何、化學三門學科的知識。但是,整部書使用了連環畫的模式,且人物形象和畫面不夠精致。這部書雖然很有特色,但是流傳并不廣泛。
科技漫畫則以科學松鼠會的四格漫畫形式的作品,突破了低齡層的范圍,在圖解科學現象及道理的基礎上,加入詼諧幽默的成分,使讀者達到輕松學習的目的。并適合使用現代的便攜上網終端進行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漫畫在日本的社會地位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在不斷變化。漫畫作品所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科學幻想、探險、政治、經濟、奇聞逸事、戀愛、體育、歷史、科學、宗教、幽默玩笑以及文藝小說、紀實報告文學等等,無所不包。
在科學領域,《歐姆社學習漫畫》系列使用現代日本流行的漫畫人物形象,以簡單的故事為主線進行知識的講解。其針對某個學科自學入門的人群或有興趣的成年人為對象,包括《漫畫分子生物學》、《漫畫熱力學》等十幾個科學學科。
美國漫畫誕生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它是兩種文藝形式相結合的產物:通俗文學刊物與報紙連環漫畫。二戰前后,是漫畫發展的成熟期。這一時期的漫畫為人們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找到了一個精神的寄托,這就是經久不衰的超級英雄漫畫。
而真正涉及到科技內容的漫畫,更多的采用圖解和四格連環畫的模式。而類似《畫說量子力學》的這類針對沒有任何基礎人群的漫畫,也沒有使用故事作為整本書的主線,僅僅使用傳統科技漫畫的形式,加以簡單的對白。
綜上所述,科技學習漫畫還在初級的萌芽階段,隨著現代人的生活變的越來越繁忙,學科交叉的深入,和終身學習理念的深入人心;使用便攜媒體和零散時間來進行學習充電需求已悄然出現,讀圖學習模式有可能成為時代的趨勢。
科技學習漫畫以圖文緊密結合的方式,和與電影、動畫相比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制作方式靈活等特點,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1]甘險峰.中國漫畫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2]林奇.西方漫畫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05.
[3]王庸聲.世界漫畫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