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寧煤煤礦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寧夏 銀川750011)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造價管理是全過程、全方位、動態的造價管理。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就要把只注重項目實施階段造價控制的預算定額模式變為以設計和招投標為主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上來,并對建設項目各階段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造價管理控制方法,變以前的被動消極地反映工程造價為能動地影響和控制工程造價的管理模式上來,從而實現工程造價管理的先進性和效益性。
工程量的計算是依據竣工圖紙、設計變更和國家統一規定的計算規則來編制的,工程量計算正確與否對工程結算數額大小影響極大。有些基建工程由于工期長、變更多,有些單位工程分基礎工程、主體工程、裝飾工程幾個標段,多個施工單位交叉作業,就會存在多計、重復計算工程量的現象。
雖然采取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在目前階段,綜合單價的人、材、機的消耗量依據原定額標準,人、材、機的價格依市場情況而定,競爭較大的主要是在費率的計取上,各施工單位在投標時采取降低管理費率的措施而降低綜合單價,有些施工單位在投標時材料價格按當時信息價也采取了優惠措施,但結算時不按相應的優惠費率計算。
有些裝飾材料高、中、低檔的價格相差很遠,如石材:每平方單價有 80元的,200-300元的,500-600元的,上千元的也有,由于現場管理不到位,材料單價簽證不到位,導致以次充好,賺取差價。
因現場管理人員或監理人員不懂工程造價知識,把現場發生的如防暑降溫費、雨季施工增加費等包含在合同范圍內的費用也簽證了;另外,乙方在施工現場的場地硬化、周圍砌筑的圍墻、安全警示標牌的設置屬于施工措施費,不能重復簽證。
尤其是價格調整條款不明確,只簡單說明工程量變化超過幅度時或材料價格變化較大時可以調整單價,但未明確計價原則和調價公式,造成結算時爭議不斷。
工程竣工結算審核主要從資料的完善性、合同的執行情況、工程量的準確性、綜合單價的合理性、清單項目設置是否符合《計價規范》等幾個方面進行審查。
1)審核結算資料是否完善。結算資料包括招標文件、投標文件、施工合同、圖紙、工程變更資料及現場簽證資料等,這些資料必須完善齊備且合理有效。
2)審查結算是否按合同規定的結算方法進行結算。如合同規定屬包干范圍內的則不能調整,合同規定對人工、材料、機械價格一般不作調整,但對于由于政策原因的人工費上漲及不可預見性的材料費大幅度上漲,可雙方協商補差。如2004年4月份以來的材料大幅上漲,根據當地政策,可以對這種風險進行補償。但如合同規定材料漲價幅度在±10%范圍內的不予考慮,則應扣減這部分價差,其材料補差公司應為:材料價差=現價-原價×(1+10%),而不是按現價-原價計算。
3)工程量清單不可能絕對正確,實際完成的工程量也不可能與投標報價的工程量清單完全一致,一般合同規定在±5%范圍內不予調整;超過±5%范圍的如屬原清單報價有的項目,則參照原清單報價。
4)綜合單價的審核主要是針對新增或變更項目,不能參照原合同單價而需重新計價的項目,應按類似項目的市場價并考慮當時的投標水平計價。如有些項目其措施費用是對于整個工程一次投入的,投標單位卻將該費用考慮在綜合單價中,造成每米綜合單價偏高,當結算時如增加打樁工程量時,其綜合單價應為:(中標單價×清單工程量-施工平臺措施費用)÷清單工程量。
5)審查清單項目設置是否與《計價規范》的計量規則相一致,如挖深基坑土方,施工方報價時是按圍護支撐考慮施工措施費的,而施工時監理工程師又兩邊放坡增加工作面進行簽證,所以工程量增加了,但綜合單價沒變,顯然這種計算方式增加了不少造價,違背了《計價規范》的相關規定。
1)投標文件;
2)施工承包合同及補充協議;
3)施工圖及竣工圖;
4)相關變更資料;
5)現場簽證資料;
6)采用的相關工程定額、造價信息資料及相應的市場材料價格文件等。
1)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工程結算是造價控制的最后階段,在工程結算前,應及時收集和整理各種計量、計價資料,做到完整無缺。包括工程竣工圖、招投標文件、施工合同書、補充文件、變更通知、各種簽證等。要特別注意工程竣工圖是否如實反映了工程內容變化情況,是否請建設單位和監理人員會簽,并加蓋竣工圖章。
2)認真審核合同條款,如有關工程結算價款的規定、雙方責任及風險的分擔、雙方約定的結算辦法、取費標準和優惠條款等。一般合同文件規定:“本工程采用固定單價合同,合同價款為中標價±調整部分確定;人工費按施工期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文件調整;工程變更的處理較復雜,如當分部分項工程量變更后的調增量小于原工程量的 10%(含 10%)的,按投標報價時的綜合單價及投標報價相應優惠比例確認;當分部分項工程量變更后的調增量大于原工程量的10%以上部分,以及工程量清單漏項(含缺項、錯項)、或由于設計變更引起新增項目,其結算方式……另有規定。”
3)認真審核簽證內容的合理性與真實性:如某工程項目,因現場管理人員和監理人員不懂工程造價知識,把一些不該簽證的項目給簽了,如防暑降溫費、冬雨季施工增加費,這些費用確實發生了,但不應增加費用,因為這些費用已在施工預算時計算了,屬合同范圍內造價;又如施工現場地面硬化、施工圍墻、臨時用水用電等,這些費用也是實際發生的,但已包含在不可競爭費的“現場安全、文明施工費”里,不應另計費用。
4)仔細核對工程量,工程造價人員要在工程結算前仔細閱讀施工圖,核對竣工圖,發現竣工圖與變更簽證或現場實際不同時,尤其是一些體形復雜或裝飾繁復的工程,竣工圖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深入施工現場核對并現場測量,對隱蔽工程或容易重復計算的部分,要向現場施工人員和監理人員了解情況。如梁、板、柱的交叉部位容易重復計算;另外,一定要熟悉計算規則,一個優秀的工程造價從業人員,既要看懂施工圖,又要熟悉施工現場,還要深入市場了解建筑材料的品種及價格,做到胸中有數,避免造成計算錯誤,給雙方造成損失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一個工程項目的建設包括投資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及竣工驗收多個階段,工程造價的管理與控制始終貫穿于項目建設的全過程,范圍廣,內容多,需要我們在基建項目建設中抓住“六個關鍵”來展開工作:一是抓住“項目立項”,從源頭把關;二是抓住施工單位準入關;三是抓住隱蔽工程驗收關;四是抓住現場材料使用關;五是抓住竣工驗收關;六是抓住項目決算審查關。作為工程造價專業人員必須做到實事求是,遵循有關政策及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規定,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業務技術做好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工作。
[1]尹貽林.工程造價管理相關知識[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7.
[2]戚安邦,孫賢偉.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理論與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