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王 榮 劉樹棟 曹峻霄
(1.滄州市環境保護局 監測站,河北 滄州 061000;2.滄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河北 滄州 061000;3.吳橋縣環境保護局 監測站,河北 吳橋 061800)
從科學的角度看,固體廢物本身雖然可以被看作放錯地點的資源,但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方法防治,將對土壤、水體、大氣和人體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
比如,工業固體廢物長期露天存放,其有害物質會在地表徑流和雨水的淋溶、滲透作用下通過土壤孔隙向四周縱深的土壤遷移,導致土壤結構和成份的改變,并間接危害生長在土壤上的植物。再如,固體廢物處置不當,產生的污染物可能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發生在美國有名的Love Canal污染事件,就是因為有化學公司利用運河廢棄河谷填埋有機氯農藥、塑料等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廢物造成的。
考慮到這種情況,根據有關規定,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負有法定的義務,應當按照所產生固體廢物的種類、特性、數量等情況,采取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取決于所產生固體廢物的具體情況。比如,產生的固體廢物屬于工業固體廢物的,那么有關部門就應當進行綜合利用,暫時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應當按規定建設貯存場所予以貯存或者進行無害化處置。
進行無害化處置的,可以根據所產生固體廢物的不同情況,合理選擇填埋、焚燒或者堆肥等處置方式。
如果產生的固體廢物屬于生活垃圾,就應當在指定的地點放置、配套建設生活垃圾收集設施等。
不少國家把固體廢物直接傾倒于河流、湖泊、海洋,甚至以海洋投棄作為一種處置方法。固體廢物進入水體,不僅減少江湖面積,而且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資源的利用,投棄在海洋的廢物會在一定海域造成生物的死區。
固體灰渣中的細粒、粉末受風吹日曬產生揚塵,污染周圍大氣環境。固體廢物中的有害物質經長期堆放發生自燃,散發出大量有害氣體。并且多種固體廢物本身或在焚燒時能散發毒氣和臭味,惡化環境。
固體廢物堆置或垃圾填埋處理,經雨水滲出液中含有的有害成分會改變土質和土壤結構,影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妨礙周圍植物的根系生長,或在周圍機體內積蓄,危害食物鏈。
據粗略統計,目前我國礦物資源利用率僅50%~60%,能源利用率僅30%,既浪費了大量的資源、能源,又污染環境。另外,很多現有技術可以利用的廢物未被利用,反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處置,造成很大的浪費。
固體廢物處理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體廢物轉化成適于運輸、儲存、資源化利用以及最終處置的一種過程。隨著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以及正在出現的全球性的資源危機,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從固體廢物中回收資源和能源,并且將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視為“第二礦業”,給予高度重視。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控制固體廢物污染的技術政策,今后的趨勢也是從無害化走向資源化。
定義:指具有腐蝕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應性、傳染性、放射性等一種及一種以上危害特征的廢物。
性質:易燃性、腐蝕性、化學反應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放射性與其他毒性和變異等。
4.2.1 易燃性的鑒別與標準
(1)定義與鑒別方法:在常溫下,經機械摩擦、吸濕或自發化學變化具有著火傾向,在加工過程會發熱,或在點火時燃燒劇烈而持續,以致管理期間會引起危險的固體廢物均屬于易燃性固體廢物。
(2)鑒別標準:我國日前尚未制定易燃性固體廢物的鑒別標準,可參閱國外有關標準。多數國家規定閃點低于60℃的廢物均歸于易燃性廢物。閃點(FLASH POINT)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標。注:油品在特定的標準條件下加熱至某一溫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汽剛夠與周圍的空氣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當以一標準測試火源與該混合物接觸時即會引致瞬時的閃火,此時油品的溫度即定義為其閃點。
4.2.2 腐蝕性的鑒別與標準
(1)定義與鑒別方法,腐蝕性固體廢物通常是指那些對生物接觸部位的細胞組織產生損害,或對裝載之容器產生明顯腐蝕作用的廢物。
(2)鑒別標準: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85.1-1996《危險廢物鑒別標準——腐蝕性鑒別》中制定的固體廢物腐蝕性鑒別鑒別標準為pH≤2.0或pH>12.5。美國還確定了對鋼的腐蝕速率標準,以腐蝕速率每年6.35毫米為極限值。
4.2.3 化學反應性的鑒別與標準
(1)定義與鑒別方法:固體廢物代表性樣品有如下性質之一者均屬有化學反應性的固體廢物。在常溫、常壓下,無爆震引發即易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或爆炸反應;遇水形成潛在的爆炸性混合物;與水或稀酸、稀堿溶液混合即產生有毒氣體(如硫化氫、氰化氫、砷化氫、乙炔等)、蒸汽與臭味;在強烈引發源或密閉條件下加熱以及與水反應能發生爆炸反應。
(2)鑒別標準:由于該類有毒有害固體廢物的復雜性與分折方法的多樣性,目前國內外尚未制定此鑒別標準。
4.2.4 浸出毒性的鑒別與標準
(1)定義與鑒別方法:浸出毒性是固態的危險廢物遇水浸瀝,其中有害的物質遷移轉化,污染環境,浸出的有害物質的毒性稱為浸出毒性。
(2)鑒別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85.3-1996《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
4.2.5 急性毒性物的鑒別與標準
(1)定義與鑒別方法:按照《危險廢物急性毒性初篩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對小白鼠(或大白鼠)經口灌胃,經過48小時,死亡超過半數者,則該廢物是具有急性毒性的危險廢物。
(2)鑒別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85.2-1996《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急性毒性初篩》。
通過本文的敘述,相信大家對固體廢物污染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固體廢物的治理已經成為了現今環境污染治理的重點。如何治理固體廢物的污染,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當然,防治污染并不全是技術上的問題,治理污染,要從自身做起。
[1]張津博.淺談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J].民營科技,2012(05).
[2]固體廢物治理進入污染防治主戰場[J].環境保護,2012(16).
[3]石如新.我國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綜述[J].經營管理者,2010(21).
[4]程潔.淺議過度包裝對環境的危害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7).
[5]馬曉溪.淺論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發展道路[J].今日科苑,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