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春玲
(臨邑縣邢侗街道辦事處 農技站,山東 臨邑251500)
黃瓜,也稱胡瓜、青瓜,屬葫蘆科植物。廣泛分布于中國各地,并且為主要的溫室產品之一。黃瓜是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稱為胡瓜,五胡十六國時后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黃瓜的莖上覆有毛,富含汁液,葉片的外觀有3-5枚裂片,覆有絨毛。
1)土壤選擇和整地選擇酸堿度在6.0-7.5之間,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與瓜類作物連作,前茬最好為水稻田。 整地采用深溝高畦,畦寬 1.8米-2.0米(連溝),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雙行植,株距30厘米.黃瓜適于肥沃的土壤。因此重施有機肥,適當配施化肥是獲得黃瓜高產的基礎。據試驗,每形成1000公斤果實約需吸收氮 2 公斤,磷 0.9 公斤,鉀 2.3 公斤,比例為 1:0.46:1.16。 大棚內的黃瓜,氮、磷、鉀需求最大期是盛瓜期,其需求量約占總量的80%。
2)播種育苗早春1-3月播種,夏秋植6-8月。春播采用浸種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夏秋
季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均可。浸種催芽在黃瓜播種中普遍應用,用50-55℃溫開水燙種消毒10分鐘,不斷攪拌以防燙傷。然后用約30℃溫水浸4-6小時,搓洗干凈,澇起瀝干,在28-30℃的恒溫箱或溫暖處保濕催芽,20小時開始發芽。早春小拱棚保溫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齡15-20天(2片真葉)時定植,于晴天傍晚進行,要注意保護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時按順序,做到帶土定植,以防傷根。
3)肥水管理與培土施足基肥是穩產高產的關鍵之一。黃瓜對基肥反應良好,整地時深耕增施腐熟有機肥,畝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葉時,開始追肥。黃瓜根的吸收力弱,對高濃度肥料反應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為原則,每隔6-8天追肥1次,畝施尿素5公斤-6公斤。卷須出現時結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畝施花生麩15公斤-20公斤,復合肥30公斤,鉀肥10公斤。夏秋季由于氣溫高,生長發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葉期和采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視磷鉀肥,以避免陡長、早衰。春黃瓜苗期要控制水分。開花結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時要做好防澇工作。
4)搭架引蔓與整枝一般卷須出現時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須出現后開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
使植株分布均勻,于晴天傍晚進行。黃瓜是否整枝依品種而定,主蔓結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側蔓結果或側蔓結果的,要摘頂整枝,一般8節以下側蔓全部剪除,9節以上側枝留3節后摘頂,主蔓約30節摘頂
5)大棚黃瓜落蔓要領黃瓜落蔓能使葉片均勻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維持最佳葉片系數,提高光合效率,從而可以使生長勢加強,結瓜期延長。不過,落蔓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保證溫室大棚黃瓜優質高產。其要領是:(1)在植株生長點接近棚頂,植株底部無葉莖蔓離地面30厘米以上的時候及時落蔓,落蔓宜選擇晴暖午后進行,這樣不易損傷莖蔓。切記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澆水后落蔓,以免損傷莖蔓,影響植株正常生長。(2)落蔓前7天最好不要澆水,這樣有利于降低莖蔓組織的含水量,增強柔韌性,還可以減少病源。(3)先去除病、老葉,帶至棚外燒毀,避免落蔓后靠近地面的果實、葉片因潮濕的環境發病。(4)將纏繞在莖蔓上的吊繩松下,順勢把莖蔓落于地面,切忌硬拉硬拽,莖蔓要有秩序地向同一方向逐步盤繞于栽培壟的兩側。盤繞莖蔓時,要順莖蔓的彎向把莖蔓打彎,不要硬打彎或反方向打彎,避免扭裂或反方向折斷莖蔓。開始落蔓的時候,莖蔓較細,間隔時間短,繞圈小,莖蔓長粗后,落蔓時間間隔稍長,繞圈大,可一次性落莖蔓長的1/3~1/4。(5)保持有葉莖蔓距壟面13厘米左右,每株保持功能葉在20片以上。(6)采收春季黃瓜從定植至初收約55天,夏秋季35天。開花10天左右可采收。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采收為佳。頭瓜要早收,以免影響后續瓜的生長,甚至妨礙植株生長,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從而影響產量。
6)采收:一般2天采收一次,在盛瓜期,每天都要摘瓜,根瓜要早摘,瓜秧長勢弱的更要早摘瓜,以促進長秧。瓜秧長勢旺,瓜要適當晚收,以促進結瓜。每次采收后,植株上保持1-2條幼瓜,用來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使瓜秧壯而不旺,促進植株高產。
7)大棚黃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辦法隨著大棚黃瓜面積的逐年增大,病害成為影響黃瓜產量和品格的主要障礙,常見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枯敗病、炭疽病等。現將主要病害防治辦法介紹如下:
①發病癥狀。黃瓜霜霉病癥狀表現在: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損害葉片。葉片染病,葉緣或葉背面涌現水浸狀病斑,早上尤為顯然,病斑逐步擴展,受葉脈制約,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黃褐色病斑,濕度大時,葉背面或葉面長出大批灰黑色霉層。后期病斑破裂成連片,致使葉緣卷縮干涸。霜霉病的發生發展,在適溫領域內,濕度起決定性的作用,孢子囊在葉面上有水滴或水的情況下,2-3小時即可完成侵染進程。
②主要防治辦法。化學防治:常用藥劑為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倍液等藥劑,每隔7-10天噴藥1次。噴藥一定要正反葉面都噴到;特別是葉背面;一定要噴勻、噴透。農業防治:(a)變溫管理:早上拉開草苫后,放風排濕0.5小時,此后緊閉棚室,將棚溫迅速提高到28℃以上。溫度上升到30℃時開端放小風,上午將溫度節制在28-32℃,午后如果棚溫延續升高,可加大放風量,將溫度降到20-25℃。入夜后,前半夜將溫度節制在18-20℃,后半夜將溫度節制在14℃以下,同時適時澆水。(b)高溫悶棚:進入4月后,如果發現病株,可選晴天上午密閉棚室,將溫度升到45℃并維持2小時,以殺滅棚內的病菌。為了避免霜霉病的發生,每星期可悶棚1次,悶棚后恰當放風,放風量先小后大。同時大棚盡量選用無滴膜。還應該恰當的增長營養,培養壯苗等辦法。
①狀及發病條件。黃瓜灰霉病主要損害黃瓜花、瓜條、葉片、莖蔓,多從花上開端侵染。受害后,花和幼瓜的蒂部初呈水浸狀、退色,病部逐步變軟、糜爛,外表密生灰褐色霉層,以后花瓣枯敗脫落。被害輕者生長停滯,爛去瓜頭,重者全瓜糜爛。爛瓜、爛花落在莖葉上會致莖葉發病。葉部病斑初為水浸狀,后變為灰褐色,病斑中間生有灰褐色霉層。葉片上常見由被害花落在葉上形成直徑20-25毫米的大型枯斑,有時有顯然輪紋。莖上發病后易造成糜爛,瓜蔓折斷、植株枯死,受害部位可見灰褐色霉狀物。
②主要防治辦法。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噴藥,可選用的藥劑有: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用6.5%萬霉靈粉塵劑,每667平方米用量1千克。或用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每隔6-7天用藥1次,延續防治3-4次。每667平方米用藥液60千克左右。農業防治:同黃瓜霜霉病,留意棚內的溫濕度情況,同時加強其水肥管理,及時消除病殘體,發病后及時摘除病花、病瓜、病葉,帶出棚外埋掉。
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噴藥,司選用的藥劑有: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25%粉銹寧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用以上藥劑交替噴霧,每隔7-10天用藥1次,延續防治2-3次。
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噴藥,可選用的藥劑有: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立枯凈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7天灌1次,連灌3次。
其余防治辦法:還能夠經過選用抗病品種、種子解決、合理輪作、嫁接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和干凈田園等辦法來減少黃瓜枯敗病的發生。
防治:70%乙錳400倍液,或農抗120水劑2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劑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白菌清500倍液噴灑葉片即可,噴西時一定留意葉片正反兩面都要噴西。
總之,只有采取以上方法,才能讓人們吃上放心的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