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鵬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20)
銀杏(Gimkgo biloba)又名白果樹,為銀杏科,銀杏屬植物[1]。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之一,被譽為生物界的 “活化石”[2],是地質史上石炭紀的產物,其獨特的形態,如二叉狀分支的脈序、雄精細胞具有纖毛,都表現出非常原始的性狀,它在發生系統上是完全獨立的,對于研究裸子植物的起源與演化、中國古地史的變遷和植物區系都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已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銀杏為我國特產的著名珍稀瀕危保護樹種,集保健、醫藥、果用、葉用、材用、觀賞及生態防護等多種功能于一體[3]。以培養基質、覆土厚度及覆土措施為育苗效果影響因素,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方法,對銀杏從播種出苗率、苗木生長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以期篩選出在生產上能夠被廣泛應用,且科學有效的實生苗育苗技術方案。
試驗地位于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106°54′00″E,34°29′26″N),海拔1160~1170m,土壤為黃綿土,pH7.8。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 10.7℃,≥10℃積溫 3359.5℃,極端最高氣溫 39.6℃,極端最低氣溫-19.2℃。
2.1 種子的采集及處理
銀杏種子采自徽縣銀杏鄉慶壽村(北緯 33°48′,東經 106°02′)。選擇生長快,長勢旺盛、授粉良好、種粒大、種仁飽滿、豐產性和抗逆性強。攤放厚度60 cm,20天翻動一次,隨著水分蒸發要適當灑水補充。并每月檢查1次,以防種子霉爛變質[7]。
在播種前,于室外背風向陽處挖一深 30cm、寬 0.8m~1.0m,在此期間,窖內最佳溫度為20℃~30℃,超過35℃需通風降溫。濕度保持在抓在手里的沙成團而水分不從手縫里滲出為宜。每隔2~3天的中午翻動一次,保持受熱均勻,溫度一致,出芽整齊。催芽后15~20d種子即可萌動發芽,隨著翻動種子,及時將發芽的種子撿出點播。
2.2 圃地選擇:根據銀杏的生物學特性,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壤深厚肥沃的壤土、砂壤土、灌水排水良好的圃地。土壤過粘、易積澇或鹽堿土壤均不可用。
2.2.1 整地:圃地應于晚秋或初冬全面深翻,深度以40厘米為宜,每666.67m2施雜肥1萬公斤或充分腐熟的餅肥200kg~250kg,過磷酸鈣75kg~100kg,經冬季凍垡,土壤風化,翌年病蟲害明顯減少。
2.2.2 苗床消毒:平整后需消毒。每平方米用30%硫酸亞鐵水溶液2kg或福爾馬林50ml加水6l~12l,在播種前7d均勻地澆在床面上。
2.3 播種:經催芽后的種子,3月中、下旬可以播種。播種方式采用橫向開溝點播,溝深3cm~4cm,行距20cm~30cm,株距10cm~15cm。種子平放,胚根向下,覆土2.0cm~3.0cm,然后用干凈稻草覆蓋,以后保持床面濕潤。
播種量隨種子顆粒大小而定,一般每666.67m2產苗量1.5萬~2萬株,平均用種約50公斤。銀杏為直根性樹種,為促進須根生長,提高苗木質量,截根效果明顯,方法是:將催芽后的種子,在胚根長約1cm時切去1/3,然后再播種。
2.4 苗期管理
1)適當庇蔭:1年生苗庇蔭度以40%(透光度60%)最佳。庇蔭方法根據苗圃條件確定,可在幼苗行間蓋草10cm厚,最好是搭蔭棚,也可間作豆類等作物。
2)適時排灌、除草、追肥:年追肥 3~4 次,每次每 666.67m2可施尿素10kg~15kg。第一次施肥在5月中旬,第二次施肥在6月上旬,第三次施肥可在7月下旬,最后一次可在8月中下旬施含磷、鉀成分高的化學肥料或復合肥。追肥要開溝施入。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抗旱防漬,并保持床面無雜草。
3)病蟲害防治:銀杏幼苗開始出土時,根莖十分嫩,易遭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危害,大面積危害時,可用50%可濕性敵百蟲粉劑按1:100的比例與麥麩或米糠制成毒鉺,于傍晚撒于苗床誘殺或用500倍液噴霧。
2.5 試驗設計
試驗設基質、覆土厚度和覆蓋措施三個因素,每個因素設三個水平,按L9(34)正交試驗試驗設計布置試驗,三次重復。調查各因素不同水平組合對出苗率和生長量的影響,選擇出基質、覆土厚度和覆土措施的最佳組合[9]。
2.6 播種及苗期管理
4 月上旬,將種子開溝點播于苗床,溝深 2.5~3.0cm,行距 10cm,株距5cm,每畝播種量約100~120kg。
2.7 調查方法
出苗后,在每床隨機抽取20株,每隔10d定期進行苗高、根徑、葉片等項目測定,數據數據處理與方差分析采用“SPSS”軟件[10]。
3.1 不同處理組合對出苗率的影響
各因素不同處理組合對出苗率的影響較大,出苗率在28.6%~82.9%之間。對表中出苗率數據反正弦轉換后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不同處理組合在p=0.05水平上差異顯著,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11],結果表明:不同基質間差異顯著;覆土 2.0cm 與覆土 3.0cm、1.5cm 有顯著差異,而覆土3.0cm與1.5cm無差異;塑料薄膜覆蓋與草簾覆蓋、不覆蓋有顯著差異,而草簾覆蓋與不覆蓋無差異。提高銀杏出苗率的最佳培養方案為:混沙土、覆土厚度2.0cm,用地膜覆蓋,平均出苗率為82.9%。
3.2 不同處理組合對苗高、地徑的影響
對表6中苗高、地徑數據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基質在p=0.05水平上差異顯著,覆土厚度與覆土措施差異不顯著。多重比較表明(表3),混沙土、黃綿土與沙土有顯著差異,而黃綿土與混沙土無差異。取各因素處理組合平均數的最大值,則對苗木生長量影響最大的最佳培養方案為:混沙土、覆土2.0cm,用塑料薄膜覆蓋,與出苗率結論一致。
3.3 不同處理組合對苗木根系的影響
主根長、側根數據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基質在p=0.05水平上差異顯著,覆土厚度與覆土措施差異不顯著。多重比較表明,混沙土、黃綿土與沙土有顯著差異,而黃綿土與混沙土無差異;與上述結論一致。
1)不同基質、覆土厚度和覆蓋措施對銀杏出苗率、苗木生長量的影響較大。提高銀杏出苗率、苗木質量指標的最佳培養方案為:混沙土、覆土2.0cm,用塑料薄膜覆蓋。出苗率為82.9%,苗高、地徑、主根長、側根數分別為 81.50cm、1.57cm、27.4cm 和 23.7 條。
2)銀杏屬大粒種子,黃綿土易板結,如覆土過厚,土溫低、種子發芽缺氧,幼芽出土困難,另外,干旱少雨均會影響出苗率。
3)覆土厚度和覆蓋措施對出苗率和苗木質量和產量均有顯著影響,覆土厚度決定了種子發芽出土的難易程度,從而間接地影響了苗木的生長和合格苗的產量。
[1]安定國.小隴山高等植物志[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2,2:511-512.
[2]曹福亮.中國銀杏[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2.
[3]安建平,王廷璞,趙菲佚,賈貞,焦成瑾.銀杏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的研究和應用進展[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3,23(5):34-37.
[4]李新明.我國銀杏產銷態勢與發展策略[J].林業科技開發,2000,14(1):13-15.
[5]梁立興,郭人孝.我國銀杏產業發展前景預測及戰略調控[J].林業科技開發,1999,13(3):6-7.
[6]甘肅氣象局.甘肅省各地區地面基本氣候資料(1958~1980)[M].1982.
[7]康林.略述種子休眠與萌發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種子,1984(1):46.
[8]王先德,主編.園林綠化技術讀本[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122-182.
[9]數理統計編寫組.數理統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4:131-170.
[10]洪楠,主編.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0,130-162.
[11]南京農業大學,主編.田間試驗和統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5:99-100.
[12]江德安.銀杏豐產優質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1995(增):96-97.
[13]劉勇,等著.苗木質量調控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4:3-83.
[14]王凌暉,曹福亮,陳義高,等.銀杏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綜述[J].林業科技開發,2003(5):10-12.
[15]王義強,陳喜龍.銀杏豐產栽培的關鍵技術[J].經濟林研究,2002,20(4):48-49.
[16]楊榮慧,王延平,段旭昌,等.大果沙棘引種扦插育苗試驗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1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