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王 歡譚 軍
(1.新鄉醫學院 第三附屬醫院,河南 新鄉 453003;2.新鄉醫學院 圖書館,河南 新鄉 453003)
后現代主義的出現最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歐美國家,過了十多年、二十多年后,到了七八十年代就覆蓋了整個西方世界,其正式對中國等第三世界國家產生影響的時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可以將后現代主義理解成為一種思維方式,也可以將其理解成為一種文化思潮,總之其體系十分龐大、復雜,從藝術到哲學匯集多種領域的各種文化。它教會人們用不一樣的視覺角度來審視事物,包含著一種對主流意識的批判。基于這樣的基本出發點,后現代主義又為我們重新審視高校醫學學生教育管理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途徑。
后現代是一種崇尚多元性、差異性以及偶然性的思想主義。在這樣的思想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再一味的依照某一標準將學生培養得一成不變,而是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多元性。所以,高校教育過程規劃、教學目標制定,和具體的教學方法設計、課程構建以及教育組織構建都會與以往出現差別,這種差別之所在就主要體現在更加注重學生的差異性與多元性,它希望學生能夠具有豐富的個性,促進學生個體特征發展,最大限度體現出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文性。
在后現代主義下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得到了更加的重視。因為它主張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構建于主動批判,在教育、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所應用到的一切教學資料都具有啟發性、疑問性以及多樣性等特征,它們能夠幫助學生自主構建一種探究式學習氛圍與學習機制,能夠在突出學生自主性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培養。
在以往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當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并不平等,通常都是老師占有著絕對的主導權,而學生一方則是聽之任之的角色,這樣的管理工作模式極大的打壓了學生,使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性得不到凸顯,不注重溝通與了解,極度缺乏人文性,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自我發展。而后現代主義倡導對話與理解,能夠幫助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起平等的溝通交流渠道,能夠突出教學的“正義性”,以及教、學雙方的“平等性”,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這不僅利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也更加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
在以往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都存在著教學目標單一、死板的弊端,且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個體性,也沒有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個體發展以及綜合素質能力發展,降低了高校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有效性。在以后現代主義為基本思想指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當將學生的個體性、主體性凸現出來,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將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不同的發展個體,并承認與尊重發展個體之間的差異性。
后現代主義強調從遺傳基因的差異性角度進行管理,重視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重視學生可能表現出的不同方面,重視個體的生命價值,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學校服務的具體對象。差異性管理認為個體間的差異可以成為優勢,這為高校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提供了一種可觀的資源。這種差異性管理原則對現代教育管理中的同一性、標準化提出了質疑和反思,對于高校教育管理思想的嬗變是一種觸動。
后現代主義強調學生的差異性、多元性、平等性的教育思想,學生的豐富性、多元性、立體性因此而凸現出來;強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應當尊重學生天生獨特的個性特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把培養大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去探尋追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競爭機會,讓學生能夠更多地接觸社會,并對其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按照后現代教育管理的理論,教育管理的空間不僅僅局限于校園或教室,而是包括各種資源的廣闊天地,應通過多種舉措營造有助于學生成才成長的校園環境和氛圍,為各種人才的發展創造條件;其次,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應當只局限在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上,更應當對學生的個體情感予以關懷,注重學生的道德情感發展與價值觀、人生觀構建。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本身就應當是“正義的”與“平等的”,而在后現代主義的影響,管理工作更應當強調溝通、對話與理解,要拋棄傳統教育管理工作中老師的權威性,解除對學生主體性的打壓。老師應當找準自身的定位,以一個引導者、示范者和合作者的角度參與到教育管理工作中,而在實際的具體教學方式上,也摒棄傳統單向灌輸的填鴨式教學方,要將教學過程營造成一種師生平等、共同探索、相互溝通的過程,反對傳統的課堂霸權主義,使學生能夠自主、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探究過程中。在這樣的師生教學關系下,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夠得到保障,也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后現代主義所注重和倡導的多元性不僅要體現在學生身上,還應當體現在管理工作的具體方法上,所以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法不是絕對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這些多樣的管理方法雖然在實現上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在本質上都具有相同的精神屬性,比如注重教育管理過程中權利、組織以及知識的發展性與多元性,強調教育管理過程中交流、對話、解釋、理解等的作用功效,突出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公正性、平等性以及民主性等。同時在當前科學技術的影響下,信息的傳播非常迅速與開放,這些來自國外的信息思想對我國高校學生產生著極大的影響,這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具有自我思想、更加具有空間的去選擇自己所信仰的思想文化,這使得當前高校學生在思想觀念上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現狀。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必須要及時改革管理方法,提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
后現代主義的出現,對教育領域造成很大的影響。就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也應當汲取其中積極的因素,在管理工作中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多元性、創造性、自主性,突出教學活動與教學組織的“正義性”與“平等性”,最終提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質量,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1]李令.后現代主義理論視野下的高校學生管理[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06):66-68.
[2]張峰,田建國.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后現代轉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5):66-68.
[3]李明忠.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后現代轉向[J].高校教育管理,2011(01):66-68.
[4]丁健.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后現代反思[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