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梅
北京協和醫院,北京 100730
醫院作為獨立法人,每年與公司、企業簽訂大量的合同。為了方便、快捷、高效,醫院的一些領域制定出格式合同,其中的內容是醫院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即格式條款。雖然說使用格式合同省去了雙方協商合同條款的過程,但其中存在大量的法律風險,但這種風險是可以提前認知并規避的,這使得防范合同法律風險具有了可能性和現實意義[1]。本文擬從法律角度,從起草和訂立合同的環節,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分析格式合同的法律風險,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合同法》第39~41條對格式合同作了具體規定:格式條款的提供方,有提醒對方注意的義務;應對方要求對格式條款予以說明的義務;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當格式條款的解釋出現爭議時,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條款提供者作不利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另外,對格式條款中免除或者限制本方責任的內容,在合同訂立時必須采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并對該格式條款予以說明。而如果沒有盡到提示和說明的義務,將來一旦發生爭議,對方可以申請法院撤銷該格式條款[2]。
鑒于上述法律規定,醫院在起草格式合同時,應當注意兩點,①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應當注意遵守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盡量平等的規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②對格式條款中有利于醫院一方的條款,采用明顯的標識并予以說明,即盡到提示和說明的義務。
傳真是一種將圖表、合同、文件等文字和圖像資料,利用傳真機,按照原樣傳遞給對方的一種通信方式。依照《合同法》的規定,以傳真方式達成的合同或協議為法定的書面合同形式,傳真件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然而,雖然根據法律規定,傳真件屬于書面形式的一種,但最好不采用這種形式簽訂格式合同,原因有二:①傳真件內容的真實性很難判斷,采用某些技術性手段可以變造傳真件的內容,一旦如果出現合同糾紛,在傳真合同真實性認定起來非常麻煩,法律上雖然承認傳真這種形式,但做為證據使用還是不方便;②傳真件的保存時間不長,傳真件上的顯示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消失,而目前醫院合同封存管理的實現為5~10年,不易保存[3]。
鑒于傳真件的弊端,醫院與對方使用傳真方式簽訂合同之后,可以互相郵寄加蓋公章的原件做存檔,從而避免以后出現不必要的爭議。
《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合同簽訂實踐中,經常遇到公章和合同主體不一致的情形,原則上如果公章與簽訂合同的主體不一致,以公章的名稱為準。但是有些復雜的情況,涉及到合同主體認定問題,就要區別對待。常見的合同簽訂風險有以下幾種:①合同主體為單位,公章為單位部門章:單位部門因為不是法人,無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不能代表單位簽訂合同,所簽合同效力待定,需要公司法人追認合同效力,而一旦公司法人拒絕追認該合同,則合同不發生效力。②合同主體為單位,公章為單位分支機構的章:單位的分支機構如果沒有領取營業執照,就不是獨立法人,不能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單位分支機構不能以法人的身份簽訂合同。根據我國《合同法》和《公司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這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由單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這樣的合同法律風險仍然很大,由于合同主體和公章并不一致,發生爭議時,對方可能會主張合同并未成立,雙方很可能需要通過法院訴訟解決爭議,而訴訟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會很大。③法定代表人簽字:這里先區分幾個概念: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民法通則》第36條規定,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定代表人”是一個確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代表人的人格被吸收,他的法律行為即被視為法人的法律行為。“法人代表”是指根據法人的內部規定擔任某一職務或被指派代表法人對外依法行使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概念,實際上是民法中的代理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行為無需授權,他的職權就是對外代表法人。而其他人員只是法人代表或者代理人,他們在簽署合同時,需要有授權書。④合同蓋有單位法人的公章,但是合同簽約人未得到授權:《合同法》第49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的,該代理行為有效。這種行為通常稱為表見代理,其雖然是一種無權代理,但是代理行為有效。但是,表見代理是有條件的,需要簽約人具有使相對人合理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事實和理由(權利外觀),例如持有蓋公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簽約人與法人之間存在雇傭關系,還需要相對人主觀上善意且無過失。當表見代理成立時,醫院一方作為相對人,有權主張合同有效,也有權行使撤銷權撤銷該合同,但撤銷后就只能請求無權代理人來承擔責任。
為了盡量規避上述法律風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簽訂合同時,要確認公章是對方單位的,而不能是單位部門章;②對方如果是單位的分支機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就不要與其簽訂合同,而是與單位簽訂合同,并且蓋單位公章;③認真核實合同簽約人的身份,要求對方出具授權書、身份證明等,必要時通過電話或其他方式與對方單位核實,確定對方有代表單位簽約的權利。
綜上,作為格式合同的提供方,醫院對于格式合同的規范管理至關重要。在簽訂合同時,應當做到:①對格式合同中限制醫院責任的內容,采用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文字、符號、字體等特別標識,并對該格式條款予以說明;②對簽訂合同前認真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必要時調查資信情況和履約能力;③要求對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營業執照,委托代理人簽訂合同的,要求對方出具授權委托書、代理人的身份證明等,杜絕憑關系或熟人的介紹草率簽訂合同的情況。做到以上幾點,就能基本避免合同簽訂階段的法律風險,從而訂立出合法有效的合同。
[1] 楊萬霞.格式合同的利弊及規制構想[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5):58-62.
[2]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3] 王麗娟.淺談醫院合同管理的現狀和對策[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11):3370-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