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安徽采油廠辦公室 張菊香
規章制度是企業的“內部法規”,只有符合國家法規、科學合理、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能夠得到廣大干部員工的充分認可,才具有剛性約束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當初對于企業管理具有一定促進作用的制度,也會逐步顯現出不完善的地方,與企業管理的需要產生差距。這就需要切實增強管理制度的新陳代謝功能,永葆制度的“青春活力”。
不合時宜的管理制度不但讓人無所適從,而且可能產生嚴重后果,如安全、環保、勞動保護等規定,如果沿用陳舊不堪的規定、標準,就有可能出事故,危及員工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傷害員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企業的穩定和發展。
要實現管理制度的“青春常駐”,制定管理制度時,要有“時效意識”。制定制度之初要深入調研,廣泛了解員工群眾訴求和企業管理實際需要,綜合考慮各項影響因素及其發展變化趨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目標和員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制度規定。不能搞“幾十年一貫”的舊制度沿襲,也不能搞閉門造車,或者復制別人的制度改頭換面后為我所用,要從實際出發,讓制定出的每一項制度實用、管用、好用。
長期生效的執行類制度,不光要有可操作性,而且要與食品和藥品一樣設置保質期,提醒制度制定者定期進行審查、更新。在制度保質期滿后,就要重新梳理,根據現實情況對制度進行“體檢”,有存在價值的,就進一步修訂完善后繼續執行;沒有存在價值的,自行終止執行,以免這些過時的制度影響甚至阻礙企業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