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復興
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小說欣賞》的第二課《孟德獻刀》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節選部分文字精當,內容洗練。筆者結合原著重點分析作為小說人物的曹操的性格特征。
讓我們先從《三國演義》的前三回了解一下曹操的基本情況。
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髯”,長得不帥。約1米61的身高,和諸葛亮這種1米85(八尺)的大帥哥自然沒法比,就是和劉備(七尺五寸)比起來,也差了十幾厘米。
曹操本姓夏侯。父親曹嵩做了中常侍(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從父親那一代開始姓曹。這是件極其沒面子的事。第二十二回陳琳寫了檄文專罵此事。先說他爺爺曹騰是個太監,與十常侍張讓之流同是禍國殃民的貨色(并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又說他爹曹嵩原是姓夏侯的,厚顏無恥地乞求曹騰收為養子(乞匄攜養),是個不知來歷的家伙;然后說曹操是宦官閹黨的后代(贅閹遺丑),品德絕對好不到哪里去(本無懿德)。寥寥數語,罵遍祖宗三代,難怪“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
曹操的小名叫“阿瞞”,顧名思義,愛撒謊。在幼年時耍了個假裝中風的小手段,騙得父親疏遠了嚴厲管教的叔父。汝南名士許劭對他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20歲時任洛陽北部尉,頗有熱血青年的朝氣,執法嚴整,嚴懲了大宦官蹇碩的叔叔,使洛陽程序井然,聲名大振。后逐漸擔任頓丘令,在平定黃巾之變中,擔任騎都尉。建立軍功后,任驍騎校尉(師長)。在誅殺十常侍的行動中表現出過人的勇敢精神和超出袁紹的洞察力。
曹操使什么武器?從全書看:有劍,自佩“倚天”劍,“青釭”劍令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帶著,可惜給趙云奪去;有槊,在赤壁之戰的戰斗間隙“橫槊賦詩”;有斧,曾在敗退漢中的戰事中手提鋼斧,巡行營寨。
曹操的武藝怎樣?從他多次作戰中英勇沖殺、奮勇爭先看,武藝肯定是有,但不太高。第十一回濮陽戰呂布,“眾將死戰,操當先沖陣”,但結果是陷入箭雨圍困的絕境,后來還是悍將典韋舍命救出。
曹操的青少年時期是他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從小就比別的孩子多些心眼,善于機變。祖父宦官的畸形家庭使他養成了極端利己的世界觀。但他很有才華,強大的學習能力使他從書中汲取了有益的營養,樹立了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理想,并且積極踐行。他先天不足,家庭出身低賤,其貌不揚,武藝平庸,但他精神強大,素質過人,作戰勇敢。這已經是一個強者的性格了。
時光轉眼到了189年底,董卓弄權,廢了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引得朝野震怒。時曹操35歲。
王允得袁紹書,詐稱生日邀舊臣家中相聚。眾人皆哭,一籌莫展,獨操大笑:“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董卓否?”足見其胸有成竹。
王允質問,曹操凜然說出打算:“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實欲乘間圖之耳。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愿借與操入相府刺殺之,雖死不恨!”不僅顯出曹操能屈能伸,謀略過人,而且明知武藝不敵呂布,挺身行刺,膽量超群。
刺殺董卓,不外乎幾種情形:
“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拔刀直刺卓,卓氣力大,兩手摳住;呂布便入,揪倒曹操。卓大怒,命牽出剖剮之。”運氣非常差。越騎校尉伍孚便是前車之轍。
或者是:“曹操佩著寶刀,來至相府。乘其不備,拔刀直刺卓。情起不意,卓不及防。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伏尸一人,流血五步。大功告成,溜之乎也。適呂布撞入,揪倒曹操。左右既前,斬曹操。”運氣不算壞。但結局同第一種一樣。
第三種,無機可乘,知難而退。不過曹操還會再來的,最終又歸于一、二種。
以上幾種情況,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呂布。董卓的這個超級保鏢,具有超一流武功,三國的第一高手,成了曹操行刺和逃生的難以逾越的天塹。
造化弄人,于是有了文本中的第四種情形。行刺敗露,轉而獻刀;假借試馬,逃之夭夭。兩個稍縱即逝的良機都被曹操抓住,雖刺董未成,卻也死里逃生。關鍵時刻,他的臨危不懼、隨機應變的英雄氣質起了作用。
逃生途中,幸遇陳宮。曹操一番坦率慷慨的話語令人動容:所作所為,“為國除害”,“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足見其一腔熱血,心系國家,胸懷大志。
再看曹操攜陳宮逃亡途中的表現。
官府通緝,亡命天涯。這種危機四伏的經歷使他們那根四處防范的弦繃得很緊。莊后磨刀之聲和“縛而殺之,何如?”的對話促使他們先下手為強,“拔劍直入”,全家八口“皆殺之”。鑄成大錯,固然兩人都有份,但曹操應負主要責任。呂伯奢是曹父的結義兄弟,像父親一樣熱情周到的款待他們。而曹操疑心重重,見伯奢“良久乃出”,買酒“匆匆上驢而去”,一步步增添了疑慮,“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因此,曹操的“心多”是這一事件的主因。
讓人更覺殘忍的是,他明明知道殺錯了人,當再見到盛情相邀的呂伯奢,竟“揮劍砍伯奢于驢下”,以絕后患。陳宮指責他:“知而故殺,大不義也!”他竟然堂而皇之的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如此殘忍、自私的自白怎能不讓人切齒痛恨呢!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集“奸”與“雄”于一體的性格復雜的形象。
節選部分 《孟德獻刀》更多的表現出他的英雄氣概。胸有成竹,謀略超群、膽量過人,胸懷大志、挺身救國是他出眾的天賦和后天讀書學習的結果;在“借刀”“獻刀”“脫困”的過程中繼續保持了青少年時期的渴望建功立業的傳統,善于機變、作戰勇敢的優點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忠君愛國,雖身處窘境仍心系國家的國士之風,是當年意氣風發的良性發展。
曹操誤殺呂伯奢家人和故意殺害呂伯奢,則充分暴露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疑、自私、狡詐、狠毒。宦官的畸形家庭使他養成了極端利己的世界觀,在他的內心里,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王國。這種極端利己的世界觀和他的聰明相結合,就形成了多疑、狡詐和狠毒的性格。在國家太平安康之時,他身上更多顯現出英雄的氣質;當處于國家動亂、生存惡劣的環境中,他的性格陰暗面就來了個惡性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