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萍
十年耕耘,倍感艱辛,語文教學的現狀使我心中一直存在兩個巨大的困惑。
首先,關于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困惑。
學生的閱讀現狀卻是:閱讀量少,閱讀面窄,思維缺乏深度和廣度。該如何夯實學生的閱讀能力?
其次,關于寫作的困惑。
學生寫作的現狀卻是:內容膚淺蒼白、空洞無物;字里行間充斥的或“風花雪月”般的柔弱無力,或“新新人類”樣的無病呻吟,或幼稚可笑的“小學生體”。該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功底?
著名作家劉再復說:“精神生命流動著的血液就是思想。沒有思想,生命只是一片沼澤。”好的語文課堂應該促使學生對現實有真見,對人生有透視,對歷史有深知,對宇宙有參悟,通過提升學生的思想深度,進而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深度。
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思想深度?經過深入的思考和不停的實踐摸索,專題性閱讀走進了我的視野,我逐漸意識到,通過專題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強化學生的閱讀和寫作。
首先,何為專題閱讀?
某個東西的內容集中收集,就形成專題。專題閱讀的文章在主題、題材、體裁、表現手法幾個方面中,至少有一個方面有共同之處。通過專題閱讀提升學生在某一個方面的認識,最終能更清晰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就是在寫作上獲得提升。
其實,專題閱讀并不是一個新概念,蘇教版選修教材就廣泛使用了專題閱讀的編排形式。以《唐詩宋詞鑒賞》選讀為例,我們就可以看到以下專題:“風神初振的初唐詩”、“沉郁頓挫的杜甫詩”、“含苞初放的唐五代詞”、“龍騰虎擲的稼軒詞”等等。
第二,我理解的專題閱讀。
我認為,我們教學中其實可以把“專題”這個概念定位更寬泛些,視野更開闊一些,比如可以做以下一個簡單的構建:一個人物可以成為一個專題;一部著作或一組系列性文章可以成為一個專題;一段歷史也可以成為一個專題;一種社會現象可以成為一個專題;一個熱點事件可以成為一個專題。
專題閱讀應該形式多樣,自由靈活。
第三、專題閱讀的操作步驟
專題閱讀大致可以分四個步驟進行:
泛讀背景性資料——精讀原作——研讀外圍文章——定向選題、寫作。
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加以說明。
寂寞身后事,千秋萬歲名——認識杜甫
2010年,我在進行《唐詩宋詞鑒賞》選修教材的教學時,我在沉郁頓挫的杜甫詩單元就使用了專題性閱讀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首先,精心選擇背景性閱讀材料印發給學生。當時我選擇了一篇文章 《悲天憫人情懷 濟世安民思想》,又選擇了一段視頻:唐之韻——千秋詩圣。通過兩樣材料學生初步了解了杜甫的生平經歷,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以及他“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不幸遭際,為精讀杜甫原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精讀原作。我選取了蘇教版選修教材上的《兵車行》、《旅夜書懷》、《詠懷古跡五首之一》,又印發了《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等名篇,力圖從不同側面讓學生了解杜甫不同的創作主題和創作風格。
再次,提供給學生一些外圍文章——名家名士談杜甫的論文、博客等等,這類文章的選擇要慎重,必須選擇一些具有思維挑戰性的閱讀材料,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比如我選擇了《“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圣》;《致君堯舜上的赤子情懷》等,讓學生知道閱讀者不同的人生遭際和不同的世界觀會使讀者對杜甫產生不同的認識,希望在一些前賢的引領下學生能有自己對杜甫的獨特認知。
再次,組織課堂研討——我心中的杜甫。學生各抒己見,發言熱烈。
最后,由學生自己確定選題寫作,談談對杜甫的認識。
在這一系列的閱讀和研討后,學生對杜甫有了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也寫出了比較優秀的作品,如《為你而歌》、《血淚鑄詩》。
以《墳》——魯迅雜文閱讀為例。本專題和杜甫專題環節基本一致。
首先提供背景閱讀材料:央視八集紀錄片《先生魯迅》及解說詞;《生活中另外一個魯迅》(王國華)、《魯迅與我七十年》(周海嬰)等。
再帶領學生精讀原作:《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看鏡有感》、《春末閑談》、《燈下漫筆》、《論 “他媽的! ”》。
然后研讀外圍文章:《被遮蔽和高懸的魯迅》(南方人物周刊)、《讓學生直接觸摸魯迅的心靈》(王國華)、《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第七版)。
最后學生選題進行寫作:如學生習作《文章無法》。由學生作品來看,頗得魯迅先生的風骨。
2012年九月,奧運剛剛結束,我帶領高一新生試著做了一期關于奧運的專題閱讀。大概環節如下。
背景閱讀材料:有關奧運的新聞報道、視頻。
研讀新聞評論或博文:《葉詩文打破的是什么》、《誰讓劉翔在大家心目中倒下》、《中國人被扭曲的金牌情節》、《倫敦奧運的五大非奧運精神》、《李永波們》、《金牌大國等同于體育強國嗎?》
課堂討論:小組交流,辯駁
選題及寫作:
1.飛揚的五環旗(精彩的開幕式,不斷被改寫的奧運紀錄,勇敢堅韌的中國健兒,可喜的金牌……)
2.金牌下的陰影(奧運精神的被扭曲、公平的缺失、隔閡與歧視、張大口的貪欲、體育與利益、喜悅與反思、舉國體制……)
學生愛國熱情很高,也在金牌的光環下理性觀察中國的體育夢,也取得不錯的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總結,我覺得專題閱讀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1.經典性,就是所選定的專題學習內容是經典的和帶有經典性的。
2.現代性,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打開胸襟,放出眼光,廣采博取,使學生能吸收多元文化的營養,培養學生的品質、人格。
3.整一性,是指每個專題所選入的文本可以是整本的書(如《紅樓夢》專題),也可以是整本書中部分篇目的組合(如《詩經》專題),還可以是同一作家多篇作品的組合(如魯迅專題),能讓學生從“一斑”、“數斑”窺見“全豹”。
4.開放性,是指專題的設定并非一成不變,可以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適當更換專題和專題內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