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嫚
(商丘師范學院)
自由主義思潮是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流行最廣的社會思潮,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潮是試圖效仿西方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模式,全面改造中國社會,使中國融入所謂世界趨勢的意識形態。自由主義是自由主義思潮的理論基礎,是自由主義的內核。
自由主義是一種基本的政治信念,一種哲學和社會運動,也是一種社會制度構建和政策取向。它還是一種寬容異己,兼容并包的生活方式。它把自由當做政府的基本方式和政策。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自由主義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對于教會權威的反抗以及英國光榮革命中的輝格黨人聲稱,人們擁有選擇親王的權利,可以視為宣揚人民主權的先驅。
17世紀至18世紀,自由主義被視為由于工業革命和隨后的資本主義制度而產生的一種意識形態。言論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負責和自由市場等概念最先也是由自由主義者提出來的,后來才陸續被其他意識形態所采納。
(1)自決原則,個人的生活只有在他們是自我決定的,即自由選擇的意義上才是有價值的;(2)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國家應當保障每個人與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個人自由;(3)多元主義。由于個人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簡言之,存在善的觀念多樣性;(4)中立性。從前三項原則推出,國家應當保持中立并且反對完美主義;(5)公平的原則。應當公平分配資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的觀念的公平機會;(6)正當對善的優先性,正義原則約束個人對其自身善的觀念的追求。
(1)主張非調控化,反對國家干預。強調國家對經濟運行和經濟活動的調控與干預越少越好,順從自由市場的利潤最大化原則是自由主義理論的核心內容。自由主義者堅信:只有實行市場自由競爭制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才能為技術進步提供所需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靈活性,而國家的宏觀管理和干預反而阻礙了技術進步。
(2)鼓吹私有化,宣揚“私有產權神話”的永恒作用,反對公有制度。自由主義者是私有化的狂熱擁護者,認為私有制經濟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調節下,私有制經濟能自動地實現經濟的均衡,使經濟穩定在可控的失業水平上。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自由主義思潮開始在我國出現并流傳開來,并且對我國青年大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多數青年大學生對自由主義思潮有基本正確的認識,能夠做出合理的評價。但是,部分青年大學生不善于深思熟慮、易走極端的特點,使他們不能全面地認識自由主義思潮;加之自由主義思潮的部分內容迎合了當代青年大學生自主、選擇、多變的潮流,于是,自由主義思潮對部分青年大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負面影響。
“美國為謀求全球霸權暗中策劃的軟戰爭,涉及了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等各個領域,其中核心是推行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作為攻擊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的政策武器。”自由主義思潮借助網絡在校園里廣泛傳播,致使廣大高校師生中出現理想信念淡泊,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懷疑,對共產主義理想喪失信心,這會嚴重影響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發展,廣大人民群眾也分享到了改革帶來的成果,得到了極大實惠,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我國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
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內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自由主義社會思潮對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出了挑戰。自由主義思潮的傳播,對實行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造成了強烈的負面影響,它消解了部分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核心價值觀,就是特定的社會群體判斷社會問題時依據的是非標準,遵循的行為規范?,F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的利益為標準,在全社會實現平等、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其中包含著愛國進取、創新自強、信仰堅定、思想遠大、自由民主、公平公正、文明和諧等內容。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意識形態保持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途徑。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住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動權、領導權、話語權。只有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才能保證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任務。因此,要不斷加強形勢政策課教育,使青年大學生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和當前我國的各項方針政策,增強青年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堅定他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非主流社會思潮體現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對它應該尊重和包容,并加以正確引導;反主流社會思潮體現著現實生活中消極的,落后的方面,對它必須加以抵制和批判,化解它的負面影響,如果不對其進行合理的思考和批判,必然會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命運和前途。因此,我們必須高揚主旋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發揮統領作用,占領思想文化的制高點。
在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國內改革發展處于關鍵攻堅階段的時期,受自由主義思潮的沖擊所產生的淡化政治、淡化意識形態、淡化馬克思主義的不良傾向,給廣大青年大學生造成了強烈的負面影響,已經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面對自由主義思潮的挑戰,我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青年大學生能夠抵制自由主義思潮的消極影響,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社會主義理想,自覺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與政治素質,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共產主義事業奉獻青春與力量。
[1]詹姆斯·布坎南.財產與自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2]楊斌.“新自由主義”的泛濫及其危害[J].探索,2005.
[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新華網,2004-9-19.
[4]朱士群.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回應與引領[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8.
[5]趙豐.全面認識和引領新的歷史條件下多樣化的社會思潮[J].社會科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