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雁冰
(蘭州市第五十三中學)
在班主任的工作崗位上,當我面對班里的后進生,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始終特別關愛這些后進生。因為,學生在初中三年,學習不好只是暫時的一種學習能力欠缺的表現,不能代表他的未來也會一事無成,不能僅僅因為學習不好就放棄他。相反,更應該給予他更多的重視與愛心。
對于一個班集體,總會有少數學生屬后進生之列。所以在組建之前,你就得運籌帷幄,做好治理班級特別是轉化后進生的準備工作。也許有人會說:要做轉化工作也得等學生到校,充分認識了解之后才好施展拳腳,不然這“無米之炊”即使“巧婦”又何以為之?其實不然,真正的“巧婦”要做好認識了解工作是在拿到分班花名冊之后就開始了。
在新生報名之前,我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我班上有個學生小梁,在小學就是個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學習處于中下游,有偷東西的毛病,從不服從老師的管束,甚至有一次動手打了老師。在小學和別的班的兩個頑劣的孩子被同學和老師戲稱“吉祥三寶”。從以上的問題和行為表現中,可以看出小梁同學已經處在“后進生”的行列中,并且排在隊列的前面。
小梁同學是獨生子,父母沒有正式工作,工作不穩定,時間不固定,父母整日忙于生計,也放松了對他的教育,中午只能讓他在學校附近的小飯桌吃飯,由于平時疏于管理,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我行我素,不計后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家庭條件不好,零花錢較少,看到別的同學有他卻沒有的東西,就養成了小偷小摸的惡習。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草草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于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逆反心理。
1.家庭因素。父母教育方式不得當。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小梁的父親脾氣較為暴躁,孩子出現問題就施加暴力,深深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而母親為了保護孩子,很多事情不敢告訴他的父親,怕把孩子越打越叛逆,而他的父親一旦知道孩子頑劣的事情又會越打越厲害,長此以往,惡性循環,父母對于孩子教育問題達不成共識,一有問題,就出現一個打、一個護的混亂局面。
2.社會因素。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面對學業的持續不良,老師和家長在處理上顯得不夠冷靜,往往是諷刺挖苦,指責訓斥,靠權威壓服。學校和家庭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和態度,造成他不思學習,貪圖玩樂,結交損友,迷戀上了電腦游戲。
3.學校因素。應試教育的影響及教師教育教學的偏差。教師帶著有色眼光看學生,一切以成績論英雄,之所以他在小學一直有不好的名聲,就是因為一直學習不好,在偷了同學的東西之后徹底沒有人再相信他,自尊心被破壞之后,破罐子破摔,對于同學、老師都充滿了敵意。
4.學生因素。綜合素質的缺失。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明確的學習目標;意志力薄弱,受社會不良影響,與品行不端的人交往;與老師、同學關系緊張,性格孤僻,心情煩悶,沒有學習動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挫傷他們心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因為人的自尊心是激勵人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當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挫傷時難免會產生消極頹廢的心理傾向,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
1.讓后進生做班里的“大管家”。掌管班里的鑰匙并負責督促和檢查班級衛生,告訴他班里的安全由他全權負責,如果班里同學少了什么東西就要讓他負責。信任、尊重是后進生轉化的前提,因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較大的可塑性和矯正的可能性。之所以他在小學一直有不好的名聲,就是因為偷了一次同學的東西之后沒有人再相信他,自尊心被破壞之后,破罐子破摔,對于同學、老師都充滿了敵意。通過我對他的賞識教育,一段時間后,他儼然成了管理班級的小老師,處處以身作則,尊敬老師,關心集體,愛勞動、幫助同學,有責任感。爭做第一。同時也帶動了自己的學習,改掉了偷東西、拖交作業等不良習慣,成績也有明顯的提高。
2.讓后進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創造機會讓后進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別人歧視自己時,自信和勇氣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可在平時的學習中,這些后進生卻很少有表現的機會。為增強小梁的信心,我就注意給他表現的機會,我的政治課就選小梁來當我的課代表,他會認為老師很重視自己,也會對這個我的課多一分興趣,能讓他能親其師,信其道,還可以作為課代表在課前課后有更多的時間和我進行交流溝通,我也能通過這種聊天的方式了解他最新的心理狀況,何樂而不為呢?
3.尊重后進生的人格。后進生的虛榮心往往較強。我首先要尊重他的人格,向他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幫助他分清自尊心與虛榮心不同,謙虛和自卑不同的心理品質的界限。使他得到人格尊重的同時,激發其積極向上的上進心,逐步克服消極情緒,培養有意識地調節控制情緒的能力,堅持下去就可形成穩定的情緒。
4.樹立后進生的自信心。樹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賞識教育問題學生的關鍵。為了及時了解、掌握他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通過個別談話、溝通家長、表揚鼓勵、正面疏導、指明方向。發現他的閃光點,如外語聽寫有進步,對數學的學習,有一段時間興趣濃,沒有出現作業不交的情況,就以此作為教育轉化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我從肯定小成績、小進步入手,讓他品嘗到受贊許、表揚的歡樂,從而重新樹立起他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巧妙的運用教育手段,則可能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使一個后進生逐漸轉變過來。一個班級的后進生轉化工作做得好,就能使班級存在的許多疑難雜癥迎刃而解,整個班級就會迸發出更強的朝氣和活力,更會給班集體中的孩子們不斷學習和進步增添動力,帶給我們“柳暗花明又一村”般的驚喜。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蘇霍姆林斯基《給老師的建議》中談到后進生時說:“這些孩子不是畸形兒,他們是人類多樣化的花園里最脆弱最嬌嫩的花朵。”的確,他們看似肆無忌憚,調皮搗蛋,但卻比別人更容易自卑失落,害怕歧視。我們不能總是以“白眼”相對,要從思想上重視他們,要保護激發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點滴優點都要肯定。也許,他們不完美,但是,我們要相信他們一定能擁有最美、最絢麗的春天,把后進生看成一朵野百合吧,他們或許開在了角落里,但他們也是班級的一分子,更是他們父母親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