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軍
(甘肅省文縣第二中學)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等基礎上,難免存在差異,特別是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學生因為學習基礎、興趣愛好、能力差異等因素,出現了比較大的差異,統一的、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難以讓所有的學生都取得應有的發展。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有必要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不同,教師應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背景,在教授新內容的時候適當回顧之前學過的相關舊知識,可以采用總結歸納或者提問回答的形式,幫助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做好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準備,從而使全體學生都實現舊知識基礎上的新知識建構。這一環節,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設計完善、詳細的知識回顧型引入;或者根據需要創設問題情境引入,使舊知識的復習、鞏固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感受。
學生的學習是在自主的探究、構建中進行,探究活動的設計也要考慮學生的不同差異。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新知識分解成不同層次的知識點,形成不同的問題,讓學生依據已有水平展開探究。
首先,我們要在課堂上正確看待學生新舊知識之間的差異,尊重主動形成問題的過程,巧妙引導、適時總結,將學生的思維有意識地引導集中到與新課有關的問題中來。例如,在高中必修一集合與函數概念第一節“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的教學中,通過教學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了解集合的含義、了解元素與集合的從屬關系,繼而知道常用數集及專用記號,再了解集合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和無序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親身體驗,形成和發展“集合”的知識。
其次,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體現分層次教學。例如,教學中的探究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為目標。教師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面對不同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結果進行及時反饋,進行合理、適時地引導。
小組合作學習是現在正在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與小組合作的意識。每個小組都是有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組成,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分工合作,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小組討論環節有利于實施分層教學。
首先,教師要設計有梯度、有層次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時間和機會,盡可能鼓勵所有學生發言,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避免成為個別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還要注意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允許犯錯,有意識地鼓勵學習吃力的同學參與。
同時,要利用小組合作施行互幫互助,鼓勵學有余力、表達能力較強的同學幫助學習吃力、理解困難的同學,幫助別人的同時鞏固學習內容,提高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習吃力的同學也能夠在同伴的講解中,弄清問題,體會到學習的方法和理解和分析問題的思路,有助于學習自信心的培養。
數學教學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離不開當堂訓練鞏固知識。課堂鞏固練習要本著講練結合原則,鞏固訓練的題多和例題類似,難度往往不大,對一般層次的學生來說非常實用,但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可能會覺得“吃不飽”,不能滿足其學習的需要。因此,課堂鞏固練習也要分層次進行。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將鞏固練習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設計基礎性的問題,讓一般層次的學生解答,優生進行點評;第二層的題目較難,由成績較好的學生分析思路,然后師生共同探究總結,在基本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實現能力提升;第三個層次是設計內容較難、需要進行拓展思維的附加題,給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自我提高,從而實現知識的綜合與內化。
一般情況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后都有一定的作業,為體現分層教學原則,教師可以設計必做題、選做題兩個層次的作業。必做題鞏固基本的知識點,訓練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要求全體學生必須掌握;選做題以略有難度的題目為主,為學有余力的同學準備,在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的同時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總之,在高中數學中施行分層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著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遵循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值得廣大高中數學教師繼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1]黃秀榮.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研究,2012,(11).
[2]何建華.對高中數學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J].學周刊,2012,(35).
[3]何勇剛.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