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學穎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職業高中的教學中,語文越來越受人關注。語文的備受關注不是因為它的重要,而是語文教師覺得越來越難教,學生覺得語文越來越難學,而且學無用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也常常在想:怎樣才能讓學生愛學,究竟怎樣才能教得更好,語文究竟可以給學生帶來什么,語文究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當什么角色?
在職高,語文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不是高考應試科目,我們的目的是通過語文的學習,更多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什么能力呢?根據專業不同,側重培養、提高的能力也不同。比如,旅游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和過硬的心理素質。導游必須要說標準的普通話,講解導游詞要認對字,要善于當著眾人講話還要講得豐富多彩吸引人,這樣的能力只有通過語文課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我們語文老師要糾正學生的普通話,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培養他的演講的能力等。所以說,我們必須讓語文成為工具,讓學生通過語文掌握這些本事,并將它們運用到其他學習時間過程中,讓語文為自己的專業服務。相信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語文沒用了。
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這里所說的鉆研,并不是要把課文講難挖深,而是要與專業連接,注重培養。首先語文課很多課文的內容都可以充實到導游詞當中,可以開拓眼界、拓展思路。比如,《石鐘山記》《聆聽西藏》等課文,在日后的導游講解時就可以用到,學生學習過這些課文,以后可能就不需要去找很多資料,用時信手拈來,省時省力。其次有的課文中的段落就是很好的訓練普通話的教材。一些常見字詞就可以利用課上時間進行普及和糾正。所以我們必須要鉆研教材。
改變的前提就是我們要明確教誰?我們總是抱怨學生水平如何如何差,如何不聽話。那是我們沒有看清楚我們的教學對象,不清楚教誰。我們的大多數學生都是初中甚至小學的基礎就很差,而我們對他們期望有過高,所以很多時候會很失望。所以現在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我們教學的對象。我們的學生大部分目標不是考學,而是就業。他們希望通過兩年的學習能夠盡快掌握多而且有用的專業知識,能夠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以適應社會。作為職高教師必須搞清楚這一點。
(1)明確教學目標
我們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降低教學難度,有時甚至可以根據不同專業改變教學目標,或者說,基本目標相同,重點目標不同。先說降低目標。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發現,我們的學生水平之低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很多東西我們認為他們一定會,結果卻非常令人失望,比如,“圣誕”寫作“圣蛋”,還有把“呱呱墜地”中的“呱”念成“gua”,這樣的現象可謂比比皆是。所以我們必須降低目標。基礎普及了,學生在看一篇文章或背一篇導游詞的時候就不會念錯字、詞,甚至鬧出笑話。再說改變目標。比如,《米洛斯的維納斯》這篇課文針對旅游專業,我在基本目標完成的基礎上,還拓展了一些內容,開拓了學生的眼界。由維納斯延展開去,向學生們介紹了一些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和建筑物,介紹這些作品的作者、國籍等內容,把這些內容補充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很感興趣,覺得有意思,又開拓眼界,同時也為專業服務了。學生們覺得這些東西很有意思而且對以后工作也很有用,自然就很喜歡學,也會主動學。
(2)改變方法
語文教學不能再是一味地老師說、學生背。課堂上有時角色要變換。比如,旅游專業要讓學生多說。于是,通過課前演講,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糾正他們的普通話;背導游詞的過程會發現有很多不認識的字詞,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去幫助他們。比如,學生背稿子當中會出現很多詩詞名句以及古文,而學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就需要我們講解。比如,昭君墓的導游詞出現了歷史事件,學生不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是主動向老師問起相關的內容,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調動。再比如,《聆聽西藏》我就沒有采取象往常一樣的教學過程,而是做了改變。我一上課就放了藏族歌曲,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我抓住了,而且充滿了對西藏的興趣。然后再講課文就很容易。之后還讓他們完成搜集相關資料、圖片、音樂等工作,而穿插在其中的主要思想就是讓他們把自己當成導游,為導游詞做準備,所以學生都很積極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