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芳
(江蘇省常熟市梅李中學)
隨著課改的深入實施,新的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作為現代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在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進程中的優勢漸漸顯露了出來,起到了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體育教學中,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熟練掌握每一節課程的具體規定,以及要求的基本技能,并對具體的速度、廣度、深度、強度、類別等方面,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改變。例如,教學籃球運動的“行進中單手肩上投籃”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將這一動作細化為多項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教師要注意比較學生在身體素質、運動技能、體育素養等方面的不同,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情況將他們分為三個層次:優秀生、中等生、后進生。然后結合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根據體育新課標的要求,體育教學目標應分為基本目標、發展目標、創新目標。其中,基本目標屬于低層次目標,指的是《新課標》中所規定的應掌握的基本內容;發展目標屬于中層目標,指的是學生完成基本目標之后,能夠對教師提出的拓展性內容有所了解;而創新目標則屬于比較高級的目標,指的是學生在完全掌握所學技能以后,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創新。在實施分層教學時,不但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會不斷發生變化,分層的學生也會不斷發生變化,這一節課也許某位學生還是后進生,而下一節課也許就會成為中等生,甚至優秀生,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真正發揮分層次教學的良好效果。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教學方式之一,也是經過教學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決定了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將不同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結合起來將遠遠大于學生對立思考的成果。合作學習不是標新立異,更不是擺花架子,是未來對人才的呼喚,是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愛好、性格差異和基礎能力的高低合理分配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分配職責和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專長。例如,一個合作小組由8~10人組成,讓學生分別選舉組長、檢查員、報告員、輔導員、教練員以及助理等職務,小組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共同進步。同時可以根據每個成員的專長和強項推舉“助理”,比如“跳高助理”“足球助理”“籃球助理”“實心球助理”等,實行優生輔導弱生的教學方式,在互幫訓練中同學之間緊密的關系會比教師指導學習更加高效,輕松融洽的氛圍可以讓學生快速投入訓練中,互幫互助,吸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激發學生潛能,完善自我。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自由融洽的學習氛圍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訓練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體育器材作為教學活動強有力的輔助工具,在提高學生訓練水平和激發創造思維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體育器材的配置很難自足,嚴重影響高效體育教學的開展。因此,在無法改變客觀因素前提下,就要從教學方法上入手,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挖掘場地器材的優勢,從替代器械中追尋新的教學思路。例如,眾所周知,單雙杠等體育器材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有著顯著的輔助功效,但某些學校受到場地與經費的限制使器材配備無法達到要求,滿足不了學生的日常訓練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去找替代器械,借助現有資源進行彌補,比如,采取俯臥撐、長跑,或者以墻壁代替單雙杠進行體能訓練,同樣也能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另外,教師要抓住體育器材多功能性的特點,堅持一物多用,充分發揮器材的多重功能,比如,呼啦圈既可以用來鍛煉身體,強化體能,同樣也可以用作障礙跑的障礙物,足球場的球門,同時可以發揮師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制體育器材,既能節約經費開支,又能強化訓練,一舉兩得。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們應不斷拓展教學思路。在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點和體育設施配套情況,合理選擇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規范他們在課堂和學校內外的行為和態度,通過體育鍛煉不斷提高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享受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生活。大量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發現,良好運動習慣和體育意識是能促使一個人堅持鍛煉的關鍵因素。學生只有先具備了良好的體育意識,了解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才能主動合理地去調整各自的運動行為,對鍛煉效果進行科學評估,并最終把體育鍛煉作為自已的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堅持下去。在這些體育活動中,學生的運動才能得到了充分體現,并從中獲得很多技能進步所帶來的快樂體驗,實現了身體素質的不斷增強,從而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了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所有的這些,都是在大量的體育鍛煉活動和情感體驗中慢慢培養起來的。在這些充足的心理準備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慢慢在脫離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在日后工作之余也可以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我們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取締那些學生不感興趣的內容,增加諸如體操、武術、球類等競賽性、趣味性和技巧性高的內容。采用多種組織方式,如各種課外活動、社會類體育項目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體育習慣。對學生進行體育意識的教育,使他們能夠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
總而言之,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要善于積累教學經驗,總結創新,堅持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指導,把握學生的愛好興趣和技能專長,從目標、方法、內容和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反思創新,積累實踐智慧,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推進現代體育教學改革進程。
[1]劉洪周.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科學大眾,2009,(5).
[2]王晨軍.對體育新課程的再認識[J].成功(教育),2009,(10).
[3]張躍文.淺談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革[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12).
[4]郭德法,張靚.探究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完善與發展[J].安徽文學,2008,(5).
[5]毛振明.解讀中國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