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廣播電視大學 丁榮榮
企業管理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企業是一個生產部門,為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企業領導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然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受到經濟發展速度、網絡普及程度、管理知識不斷更新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管理的發展受到了挑戰,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企業的管理者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識,逐步與外界接軌,迎接接踵而來的挑戰。
企業管理歷史悠久,經歷了多次轉變,即從科學管理階段、資本管理階段和集權管理階段轉變為文化管理階段、人本管理階段和分權管理階段。這樣的轉變與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有著密切關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股份制等形式的推廣,我國的企業管理向著文化管理、人本管理和分權管理邁進。
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過企業的文化氛圍來感染人,培養職工共同價值觀,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強化他們的凝聚力,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面對新的社會歷史條件,傳統的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適應現在的環境。因此,我國的企業管理向著文化管理方向發展。
在以人為本的社會大環境的趨勢下,企業管理也朝著人本管理的方向發展。企業的管理大致經歷了四次變革:機器為本到技術為本到資本為本再到以人為本。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深,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人本管理的思想逐漸形成。在企業管理中,人本管理主要包括四個內容,即情感、民主、人才、文化的管理。然而,不論哪一種管理都離不開人的作用,企業的管理需要人,企業的發展更需要人。甚至有人提出“3P”理論,認為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企業的管理需要依靠人,企業的發展是為人謀福利。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要朝著人本管理的方向邁進。
企業是由各個部門組成的,各個部門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做好企業的分權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企業分權管理的作用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點:第一,能夠發揮各部門的自主權,如創立“專案團隊”;第二,能夠維持企業部門的良好溝通,分權管理使各個部門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更多平等對話的機會;第三,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內企業”制,即在大企業內部建立起小企業制,有利于各部門的相互配合。企業是一個由各小部門組成的整體,為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便要逐步實現集權到分權的轉變。這種轉變有利于各部門的自主決策和自主管理,便于團隊合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反應的靈活性和敏捷性,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企業管理是企業經營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為了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企業管理者需要不斷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然而,面對日益復雜的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行政環境,企業的管理面臨很多挑戰。其中,經濟全球化、信息高速公路和管理知識更新是三個較為突出的挑戰。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趨勢愈加明顯。我國企業要進入國際市場除了要利用國內的資源來尋求發展,更需要國際的資金和技術來實現最佳配置。經濟全球化要求企業必須建立起便捷、高效、可靠的全球化傳輸網絡,采用先進的傳輸手段保證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勝利。企業管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采用戰略聯盟的方式迎接國際競爭。
設計相對合理的知識管理體制是提升現代企業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企業是由各個部門組織協調而成,它的組織形態也由原先的固定化逐步轉向虛擬化,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遠距離的操作成為可能。企業通過業務的外包,完成蛻變,保留一部分職能部門“核心型”的企業,從而形成了共生關系更明顯的新型企業群落。為適應此種需要,在網絡的支持下,組織結構能夠順利的實現柔性化、彈性化和扁平化,以致產生一種新型的企業組織模式——虛擬化組織。
現今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是指一種以知識作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它的發展與知識的應用、傳播和創新有著密切關系。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關鍵因素,為了更好地實現管理,需要引進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以人為本,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發展。且知識經濟的發展也使得企業的管理戰略有所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從原先大量投資廠房建設、設備引進等實體資產轉向大量引進人才,傾向知識產品及服務等方面;其次,企業更加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將產品與服務背后所蘊含的知識力量作為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第三,通過智力擴張、信譽增強、知名度提高等方式來謀求最佳的經濟效益。
企業管理面對日益增加的挑戰,為了取得更好的發展,便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主要可以采取三大措施抵御接踵而來的挑戰,變劣勢為優勢,取得雙贏的局面。這三個措施包括:完善企業的組織體系,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擴大企業的資本規模。
企業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尋求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和企業可持續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企業的各個部門發揮自身的最大潛力。因此,完善企業的組織體系勢在必行。企業在追求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注意企業的整體優化,講究系統管理,實行企業的整體功能優化,注重依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提高企業市場競爭的優勢,努力實現企業管理的程序化、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注重人本管理,提升員工待遇,一方面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提升員工的素質能力,定期開設員工培訓班,發揮員工分主觀能動性。
隨著企業管理的轉向,無形資產不僅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影響企業經營利潤的關鍵因素之一。無形資產主要包括產品的開發與研究、品牌的經營、資產的重組、產權的經營等等。在經濟知識化、網絡化發展的今天,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效益,對無形資產的投資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企業的競爭力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基礎”。因此,企業將物質生產、配送等業務委托或外包出去,交給專業化的公司進行操作,而將無形資產的投資與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議題。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企業間在研發、設計、生產與營銷等環節出現廣泛合作,從而形成了一種新型合作形式,即企業聯盟。企業聯盟能夠更好地實現技術開發、產品創新、風險分散和市場開拓的管理目的。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為了盡快適應日益復雜的內外部條件,企業的合作范圍更加寬廣,主要表現為大型集團的廣泛出現。企業間通過收購、兼并、合資、參股等形式,將原本分散的資金集中,建立起統一集團進行管理,且利用多樣化的組織結構,不斷擴大企業規模。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資本的整體規模,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管理。
總之,我國企業面對外部和內部環境的變化,要不斷更新企業的管理思想,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完善企業的組織體系,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擴大資本的整體規模,以此縮小和國外企業的差距,提升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 林光.企業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 馬翠俠.對新經濟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10(13).
[3] 楊曉春,史明偉.企業管理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4).
[4] 焦學強,譚俊美.對于傳統企業管理與現代管理的思考分析[J].中國商貿,2012(30).
[5] 祝愛民,于麗娟,苗樂平.企業管理競爭力綜合評價研究[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03(6).